01.26 為什麼有的人唱高音面目猙獰,看似喊破了喉嚨,但聲音卻被蓋住

他聲壓巨大,他聲壓爆棚,常見的聲壓這個詞,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讓咱們一起來揭秘聲壓吧!

一、有關聲壓的誤區

“聲壓”是我們在閱讀音樂評論的時候,常常會見到的一個詞彙。不僅聲樂老師,即便是致力於音樂美學層面解析的樂評人,我們也能夠發現,他們非常喜歡使用這個術語。正因如此,這個詞彙甚至漸漸地在飯圈以及路人圈擴散開來。評價一位歌手唱功時,總是要附帶一句,他的聲壓如何……可是,大家真的知道什麼是聲壓嗎?

為什麼有的人唱高音面目猙獰,看似喊破了喉嚨,但聲音卻被蓋住

常見的對於聲壓的誤區,主要表現在將聲壓與音量劃上等號。小編曾經見過一個學聲樂的人,評價某位歌手聲壓不強,結果,這位歌手的粉絲們便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讓這位聲樂學者去聽XX演唱會現場,音量特別巨大…… 客觀來說,在聲樂理論之中,聲壓與音量確實存在一定程度關係,比如,當我們聲壓特別強的時候,音量一定不可能小。但是,音量特別大的時候,聲壓卻不一定可能強。聲壓與音量之間的關係,屬於因果關係,而非必然關係。

二、什麼是聲壓

如果我們追溯聲壓這個詞彙的根源,便會發現,它不是一個聲樂術語,而是物理術語,隨著時間流逝,逐漸盛行於流行聲樂領域,所以,我們必須使用流行聲樂的邏輯來理解它。

為什麼有的人唱高音面目猙獰,看似喊破了喉嚨,但聲音卻被蓋住

有一個非常通俗易懂的解釋,可以還原聲壓最為根本的意思,即是“演唱者的聲音能不能夠壓得住伴奏。”注意,所謂壓住伴奏,是指處於一個非常正規化的現場表演環境之中,不然的話,我們在家裡隨便唱唱,將電腦伴奏音量調小,也可以說是徹底壓住伴奏了。 相信同學們一定非常熱衷於不同歌手們的現場表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有些歌手面目猙獰,看似喊破了喉嚨,但是出來的聲音一樣會被伴奏蓋住。如果說電視轉播的現場表演經過了聲源壓縮以及後期調節,使得歌手的聲音不會明顯弱於伴奏,那麼,大家如果去ktv,很多的同學都會出現剛才所說的那種現象——自以為的音量與音響播放出來的音量不成正比。 以上現象同樣證明了聲壓絕不能夠完全等同於音量。那麼,究竟什麼是聲壓呢?

我們還是使用“聲音能不能夠壓得住伴奏”這個邏輯來進行理解,大家要知道,聲音壓住伴奏的關鍵,或者說話筒傳聲的關鍵,並不是聲音的音量,而是聲音的穿透力。

注意,壓縮、邊緣化、聲帶拉緊、堅實的金屬芯、細小的發聲點,這些指標屬於同一個發聲技術的內容,大家千萬不要分別理解。而當我們做到這些指標的時候,聲音的穿透力便會大幅增強,從而壓得住伴奏。

大家明白了嗎,聲壓,即是我們聲音的穿透力,它所對應的發聲技術,則就是壓縮,或者說邊緣化。

三、聲壓的具體表現力

並不是所有同學對於聲音的理解都已經達到了能夠根據術語來分辨類型的程度,所以,在這一小節中,將使用更加具像化的內容,讓萌新們也能夠很好地理解聲壓一詞的具體含義。 女生的聲音比男生的聲音更高,是眾所周知的一件事情,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過,在同樣的音高上,男生的聲音,聽起來卻往往要比女生更高。 我們以C5這個音高為例,而當女生唱到這個音高的時候,大家就不會有多少情緒上的波動了,甚至根本不會意識到這是個高音,感覺就像中音一樣稀鬆平常。

為什麼有的人唱高音面目猙獰,看似喊破了喉嚨,但聲音卻被蓋住

造成這種現象的緣故便是因為男女生嗓音條件的差異性,使得男生唱到C5,必須大量拉緊聲帶,使得音質壓縮,集中發聲點。而女生唱到這個音高,根本不需要怎麼拉緊聲帶,正常閉合,自然而然過度就可以了。這種差異性就造成了,同一個音高,男生的聲壓更強,所以聽起來更高;女生聲壓較弱,所以聽起來完全不是高音。當然,到了D5以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那是女生的一個發力點,需要強大的壓縮之力,在此就不過多贅述了。

1、內地一哥孫楠

孫楠唱的“大秧歌序曲”這個表演裡,副歌部分,最高音達到了Bb4,整體音域也都是在A4附近來回徘徊。若論絕對高度,在這個五組遍地走的時代,根本不值一提。但是,相信大家一定會覺得特別舒爽,震撼感很強。

沒有對比就沒有結論,我們再來看看下一位歌手。

為什麼有的人唱高音面目猙獰,看似喊破了喉嚨,但聲音卻被蓋住

2、韓國的頂級唱將The One

他這個版本的《愛情啊》,省略了Live版常見的C5,副歌部分最高音同樣是Bb4,整體音域也同樣徘徊在A4附近。是G4以上的高音,這首《愛情啊》,甚至比《大秧歌序曲》多上不少,可是大家聽起來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想呢,是不是覺得孫楠的歌曲聽起來遠比The one的歌曲更高,你一定會有這樣的感想。

這就是因為,相比起來,孫楠聲壓強,The one聲壓弱的緣故。

為什麼有的人唱高音面目猙獰,看似喊破了喉嚨,但聲音卻被蓋住

五、聲壓與唱功的關係

小編髮現評論人總是喜歡將聲壓與唱功關聯起來,彷彿聲壓更強的歌手,唱功也就理所當然越強,我覺得,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不可否認,聲壓強,確實側面代表了一位演唱者在壓縮技術上的造詣,但是這種現象並不是絕對性的。有些演唱者,雖然聲帶拉得足夠緊緻,但是聲帶振動面積卻過於大,從而導致了發聲點變大。這樣子的聲音,不僅壓住了伴奏,甚至壓住了音響,往往會讓音響出現極為嚴重的失真,對於自身嗓音的傷害當然也是巨大的。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聲壓強的表現,但是我們能夠讚譽這位演唱者唱功很好嗎? 另一方面,將聲壓與唱功關聯起來,還會引導大家覺得聲壓弱的歌手,代表了唱功不強。聲壓弱的歌手,僅僅是缺少強大的壓縮機能,但是,他們也可以通過讓聲帶邊緣振動,使用平衡混聲,彷彿打擦邊球,四兩撥千斤地上高音。這些聲壓弱的歌手,同樣是唱功強大的歌手,這些歌手包括李健、王菲、費玉清、鄧麗君,等等。

所以,聲壓強,不代表唱功強;聲壓弱,不代表唱功弱。聲壓與唱功,並沒有必然關係。

為什麼有的人唱高音面目猙獰,看似喊破了喉嚨,但聲音卻被蓋住

通過這篇文字,相信你已經很透徹地瞭解到了聲壓究竟是什麼意思了吧。

這個詞彙出現於聲樂中,僅僅就是對於一種聲音現象的描述而已,既不是褒義詞,也不是貶義詞。

許多同學誤解了它的本意,從而將它作為一種衡量演唱能力的標準,盲目地追求。希望大家讀過這篇文字以後,能夠更為平淡地去看待它。與其說是聲壓重要,不如說是激活聲壓的發聲技術重要,歸根結底,好好學習,加油練聲吧!

有疑問可以給小編留言交流,今後經常會分享與音樂有關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