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M-1“加德蘭”步槍無疑是美國大兵的標配,在我們熟悉的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加德蘭”步槍就多次出鏡,今天就和大家聊聊M-1“加德蘭”步槍的歷史。
二戰期間,各個參戰國的步槍都各有千秋,例如德國的毛瑟98-K、蘇聯的莫辛·納甘、英國的李·恩菲爾德,還是日本的三八大蓋、但是美國的M-1“加德蘭”卻能夠獨領風騷。
半自動的設計思路,不啻於冷兵器到熱兵器的跨越。
M-1加德蘭步槍是世界上第一款裝備於部隊的半自動步槍,在此之前,二戰各國軍隊中使用的都是栓動步槍,也就是打一槍拉一下槍栓。真正有實彈射擊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構成瞄準姿勢後,一旦身體出現晃動,就需要再一次的花費時間去校正身體。
無疑,這種打一槍拉一下槍栓的手動步槍極大的降低射擊速度,而半自動的M-1加德蘭彈倉容量是8發彈,可以連續的發射。雖然8發彈的數量在今天少得可伶,但是在二戰的戰場上,每分鐘30發的射擊速度足以讓當時的對手膽寒。
射擊速度的加快,帶來的是火力打擊能力的倍增。配備同等人數和槍支數量的步兵班,美軍步兵班的火力是德軍步兵班的1.5倍、日軍步兵班的2.5倍。
美軍強大的後勤的保障能力,讓M-1“加德蘭”有了用武之地。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人人都知道半自動步槍的優勢,當時的德國、日本之所以沒有及時研發半自動步槍,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後勤補給跟不上,沒有那麼多的子彈供應。
瞄準方式的革命性改變:覘孔式照門,可移動準星。
半自動的裝彈方式是M-1加德蘭的一大優勢,但是在瞄準的方式上,M-1也別出心裁,擺脫了以往缺口式標尺照門,固定式準星,採用了全新的覘孔式照門和可移動準星。而當時其他各國的步槍基本都採用缺口式標尺照門,固定式準星,瞄準對新兵而言不易掌握。
而M-1步槍這一超前設計既有利於平時校正槍的精度,也使瞄準更加簡便,這在戰場對於概略瞄準、快速射擊的作用意義非凡。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對軍事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國的上一代主戰步槍是八一槓,八一式步槍就採用的是缺口式的照門、而我軍如今列裝的95槍族和03式步槍則採用了覘孔式照門。這其中的意義應該是不言而喻了 。
巴頓將軍眼中:世界上最致命的步槍。
巴頓的這句話代表了美軍士兵對於M-1加德蘭步槍的信任。美軍自1936年少量試裝M-1步槍,僅在1940年對M-1步槍導氣裝置有一次重要改進,之後大量列裝部隊,美國原產軍工廠幾乎沒有收到關於改進M-1步槍的意見反饋,足見這支槍的設計和質量十分過硬。
M-1步槍的“導氣式半自動”就是指將一部分火藥氣體從槍口附近的開口引出,利用這部分能量來推動後部槍機完成解鎖、拋殼、推彈、復進和閉鎖運動。兩發子彈射擊的間隔非常小。
二戰結束後,M-1加德蘭步槍依然是美軍的主要輕武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依然使用了M-1步槍,因此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繳獲不少M-1步槍,M-1被志願軍戲稱為“大八粒”、“快八粒”。
思想的改變才是最可怕的,M-1“加德蘭”步槍無疑是步槍發展史上的一座橋樑,是手動步槍發展到自動步槍歷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閱讀更多 史海看浮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