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首先要說一下,這部電影,絕不該歸類於驚悚片。雖然那些窒息的情節,給人帶來了感官刺激,讓人心跳加速...

但細細回味,最後能引起深思的,卻只有人性。所以說,按猴哥理解,這部影片有很大的成分是寫實片:《孤兒怨》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美國,一個瀰漫著白雪的冬天。

約翰夫婦即將迎來第三個孩子傑西卡,可是由於妻子凱特長期酗酒,導致了意外流產。

痛苦之餘,凱特的內心也無時無刻不在自責...那種無法言喻的煎熬,暗夜夢境的惶恐,以及來自婆婆的冷嘲熱諷,都深深紮根在她的心中,無法消除。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為了彌補這份遺憾,也為了能把對傑西卡的愛給予真正需要的人,他們決定從孤兒院收養一個孩子。

於是,一個叫愛絲特的獨特女孩,進入了他們的生活。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然而,自從養女進入家門起,這個家就開始陷入了混亂:

鄰居家的小女孩被摔成重傷、夫妻間的隔閡矛盾越來越深、兒子丹尼爾差點被燒死、聾啞的小女兒越來越孤僻、前來走訪的修女意外死亡...

而這一連串詭異的事情,最後竟都指向了一個人:愛絲特。

看著養女天真可愛的面孔,凱特越來越迷惑,她怎麼也想不到,這個看似單純的九歲女孩,身上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她的一個回眸,就足以使你驚悚;她的一個微笑,就足以令你驚慌...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電影《孤兒怨》上映於2009年,是一部由美國人在加拿大拍攝而成的佳片,目前豆瓣評分:8.1。

有網友評論說:這是看過最好的恐怖片了, 除了劇情反轉流暢,小演員的精湛演技,以及驚悚的劇情之外,現實的意義也尤為令人反思。

該片是導演佐米•希爾拉在《恐怖蠟像館》之後第一次重新執導恐怖片。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最核心的角色,小女孩愛絲特是由新人伊莎貝拉•弗爾曼扮演。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至於為何要用新人,導演希拉爾說:開拍之前,試鏡了很多孩子,一直都沒找到合適的。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偶遇了伊莎貝拉,在看到她的瞬間,即有一種命中註定的感覺。

小孩子一般會有做戲痕跡,表演過猛,但伊莎貝拉在鏡頭前卻表現自然。

事實證明,她的本色出演,的確為影片加分不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8.1的評分,她起碼獨攬一半。

有一幕是這樣的,影片最後,她持刀追擊凱特到冰湖,在兇狠的廝打中,倆人一起掉進冰窟窿裡。

凱特爬上來後,她抓著凱特的腿...喃喃地說:求你了!媽媽。

這一轉一換的表演,從兇狠到乞討,切換的十分的自然。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影片的名字《孤兒怨》同樣充滿玄機,單從表面來看,這個孤兒所指的是愛絲特。但細心的觀眾在看完後都會發現,影片其實是由兩根線貫穿而成的。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物理上的孤兒:愛絲特。

由於患有奇怪的病症,她被家人拋棄,由此便界定了孤兒身份。

雖然不被社會認可,雖然在醫生口中她是個靠扮演可憐小女孩兒,來獲取憐憫的騙子,雖然因愛生妒,殺了很多人!但這些先決條件,其實都源於她畸形的生活。

她的出生,她的病情,使她的一生只能用一個身份生活,親人對她的無情拋棄,是使她在醫學研究所內受盡折磨的直接原因。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在研究所逃脫,迴歸正常社會後,愛絲特對愛、對性,當然有著正常人的渴求,但是由於身體的原因,她得不到男人的青睞,因此身心備受壓抑。

她畫在牆上的那些所謂變態畫作,實際從成人角度來看,與以情慾作為創作的油畫無異。

它之所以會讓人感到噁心、反感,那是由於人們看待她的視角,是以一個九歲的孩子來看的。



其實,這點對她非常不公平,也是對她打擊最大的一點。對凱特,對約翰,她都曾極為認真的說過:別像對小孩子一樣,對我說話!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在飯前做祈禱,對繪畫與音樂充滿天分,舉止優雅的女人,在社會上原本該是星光熠熠,受人追捧的。然而,天生的缺陷剝奪了她的這一權利...

所以說,作為孤兒不是她的選擇,是上帝給她的福利。同理,怨恨也不是她的專屬,而是給予上帝的回報。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精神上的孤兒:凱特。

與愛絲特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無論在身體抑或物質上,凱特擁有的都近乎完美:成熟誘人的身材、耶魯大學執教的經歷,瀟灑有錢的丈夫、一雙可愛的子女、背水靠山的豪宅、豪車等。

可是,這些光鮮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地雞毛:曾經酗酒的過往、失手傷害孩子的經歷、刁鑽難纏的婆婆、以及意外流產的陰霾。

這些元素,都是她生命中不可磨滅的汙穢。其實,與物質上的充實相比,精神上的空虛才是無法填補的。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收養愛絲特這個決定,本來是彌補她精神的空缺。

也正是基於這點,才導致愛絲特恨她至深,被當成替身的滋味,換做是誰也不開心...在傑西卡骨灰栽培的花樹前,愛絲特流下的那滴眼淚,其實是給自己的。

在美國版的原片中,愛絲特曾有一句臺詞:想要像愛自己的親身孩子那樣去愛一個收養來的孩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預告片發佈後,因為發行公司華納兄弟,收到了很多國內收養孩子的父母和監護人的投訴,迫於壓力,便把這句臺詞刪除了。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仔細留意,就會發現凱特從一開始就處於被動狀態。花樹事件後,與愛絲特的矛盾,更加重了這一切。

丈夫的不理解,兒子的叛逆,小女兒雖精靈可愛,但畢竟是個有缺陷的聾啞人。無法正常交流,也便安慰不了她精神的空缺。

最經典的是她的心理醫生,這個一直被美國人視為救世主的職業,在這裡竟被作踐成了飯桶級別。

當自己的心理醫生也不再相信自己時,凱特內心的孤獨,也已經瀕臨崩潰邊緣了。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醫院裡,當發現愛絲特謀害兒子後,凱特瘋狂向愛絲特襲擊的那一霎那,是衝破臨界的表現。可悲的是,那一刻,無論是丈夫、婆婆、還是自己的女兒都離她而去。

獨留她一人在醫院被醫生強行麻醉,那種被遺棄的境遇,不正與孤兒無異。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當一部驚悚片超越了本身的驚險刺激,上升到人生思考的階段時,其藝術魅力,也便得到了質的飛躍。

猴哥以為,這也是該片能在眾多驚悚片裡脫穎而出,得分如此高的原因之一。

不得不承認,影片在某些細節處理上還存在著一些詬病。

比如愛絲特被收養之後,一次深夜打雷,她想找約翰睡覺,於是便拉著熟睡的妹妹一起去找凱特和約翰,她說:我們都害怕打雷,要跟你們一起睡...

妹妹可是一個聾啞人,她會聽到打雷嗎?

愛絲特在劇中的角色一直是個細心謹慎、甚至達到半神的人物了!這樣的錯誤發生在她身上,不太可笑了嗎?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另一點,編劇在人設定位上存在偏頗,他不該給愛絲特扣上一頂精神病的帽子

精神病患者,無論在時間、地點、境況,都是無法自制的...

像愛絲特這樣,做任何事,都能掩飾得天衣無縫,向對手下手時,又是那麼簡潔明快。這樣的行為,這樣的剋制,如果也歸類於精神病,真是笑話了。

蘿莉臉、成人身,她真的九歲嗎?


這樣說,並非我同情愛絲特這個角色。雖然,她的身世令人憐憫,但得不到便去毀掉的殘忍性格,是讓人抵制的,是犯罪行為!

所以,把這種病態的犯罪扣在精神病人的頭上,是不公平的,是對弱勢群體的不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