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奮鬥十年,我卻離上海越來越遠

全文2465字,閱讀大概10分鐘,一同尋找記憶的上海?

奮鬥十年,我卻離上海越來越遠

那一年

初來上海,很多人應該都有這個經歷。雖然安身之處還沒有著落,揹著唯一的行囊,先去外灘走一遭。

2003年,我一個人揹著小包,做上綠皮火車,來到上海。迎接我的是連綿的陰雨,在火車站、西藏路一帶遊蕩了幾天也沒找到可以餬口的差事,沒有辦法,那時候車廳的椅子上也睡過,車站的地道里也睡過。公交車上,售票員問道哪裡,我一臉懵,繼而說到底站,後來一 上車就買到底的票,路上看到哪裡熱鬧就提前下車,然後在附近碰運氣,看能否遇到有招人的單位。身上唯一的棉襖有時被雨水浸透,能感受到溫熱的水汽。

記得那時2號線只通到中山公園,一個禮拜之後,我做地鐵從中山公園站出來,好不容易在遵義路遇到一家玻璃店招人,老闆是我們那邊的老鄉,大概和我同歲,一比較菜感到心裡無邊的酸楚。由於搬不動整塊玻璃,三天後邊離開了。輾轉了兩天,後來在長壽路附近的“達安花園”的一間打字店裡落了腳。

打字店的工作不是太費體力,時間也比較寬鬆,也是在哪一段時間,參加了“中信銀行”和東方廣播電臺聯合舉行的徵文,獲得了三等獎的證書和二百元獎金,還被邀請去臺裡錄音,當時感覺是被幸運之神眷顧了。記得去領獎那天,身無分文,借了一輛自行車,腳上連襪子都沒有,露著腳脖子,生怕被別人看到笑話。領了獎金,出來電臺,第一件事就去商店買了雙襪子套在腳上。往昔不堪回憶。

兩個月後,由於工資的原因。離開了那家店,但之後非典就開始了。最終到了位於航華新村的一家廣告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印刷和戶外廣告。

在裡面工作了一年多,公司逐漸壯大了,由之前的4個人發展到8-9個人,老闆不但給我們請了專門燒飯的阿姨,家裡也專門請了阿姨做家務,看著公司慢慢步入正軌,我也想著如果能加點工資,我就可以安定下來,不再去外面風雨飄搖了。

後來老闆的一個計劃打破了我的夢想,他突然決定開一家足浴店了,同時又購進了一臺規模大一點的印刷機,當我們看到機器託運到店裡的時候,據說足浴店也已經裝修好,馬上要開業了。這個時候,按說我們是應該替老闆高興的。可是,之後老闆他們來店裡的時間明顯少起來,工資也不能按時發放了,先是拖後一禮拜,後來半個月,再後來一個月還發不了,再後來我就乾脆把工作辭了。出來之後,又做過汽車用品銷售員、快遞員、廣告業務員等。直到2008年,和兩家廣告公司有了穩定的業務合作,才在武寧路蘇州河附近租房安定下來。

奮鬥十年,我卻離上海越來越遠

2008我在燕寧苑小區

大概過了一年之後,由於業務增多,我們又在長方公園附近租了稍微大一點的房子。又過了半年,我們又搬家了,把製作車間搬到了北新涇附近的老廠房裡,不過也只用了半年時間,那裡要拆遷了,後來我們不得搬到了真北路汶水路那邊,中環靠近外環的地方了。這一段時間,真的覺得上海的老舊地區改造工作速度太快了。

到了2010年,正逢世博會,我們參與了“古巴館”的外牆裝飾施工,至今想起來,彷彿還是昨天,時間啊,有時候真如白驢過隙,轉瞬即逝了... ...

奮鬥十年,我卻離上海越來越遠

古巴館前留念

當時是在4月的天氣,施工時我們已經甩掉了厚衣服,20多天的作業施工完成後,當腳手架拆除的那一刻,我們才一下子感到放鬆了,我在想這麼精彩的盛會也有我的一份貢獻,我一定要留個紀念。

下半年,我和小夥伴們還一直沉浸在某種自豪中,溫暖著整個冬天。那年冬天,上海迎來了難得的一場雪,記不得是哪個傍晚,華燈初上,我在北新涇的公交站等車,一陣一陣的雪花猝不及防的飄忽而來,落在身上、頭上,並不感覺冷,有點溫溼的感覺。在南方,很少見到的雪給了我欣喜,我不由得用手機拍了下來。知道現在,我還感到這張照片是一種繽紛生活的希望!

奮鬥十年,我卻離上海越來越遠

北新涇的雪

其實09年底,汶水路那邊的加工車間也已經傳聞要拆遷了,從10年開始,我們又馬不停蹄的進行搬家的工作,最後選到了江橋。到了江橋,因為這邊有個電子商城,又認識了一些作電子產品的朋友,開始接觸LED業務。

LED的業務模式一般是從深圳、福建等工廠發貨過來,這邊安裝調試,不需要太大的場地,所以不久之後我們辦公地址搬到了臨夏路附近的一個小區裡,當時是感覺很偏僻,離最近的公交站也要走5分鐘。2011的時候,江橋迎來了“萬達”這個商業綜合體,開業以後,周邊小區 的人口逐漸聚集起來,作為離萬達最近的小區“大宅風範城”更是車水馬龍,規劃的13號地鐵也給了人民無限的遐想,讓人翹首期盼。為了聯絡方便,我們又搬到大宅。記得當時停車費是一天5元,現在都漲到一小時5元了。

在大宅大概有一年半時間,之後地鐵也開通了,小區里人也更多了,但是治安也混亂起來,經常有失竊事件,還有停在小區內道路邊的車輛不時會在第二天一早發現被莫名其妙的碰撞。後來到年底的時候,我們經過艱難的抉擇,不得不搬到了鳳雅南路的新的地點辦公。如果說江橋是外環邊上離市區最近的一個人口集聚區,那麼鳳雅路的地址已經離外環出去有15公里了,不過這時我們已經買了一臺代步車。當時過去的時候那邊還沒有多少人,路口的紅綠燈都是黃燈不停閃動的或者一直不亮的(劇透一下,有時我們路口都不需要停車)。

一年之後就情況不一樣了,有天早晨我起得早,慢跑一圈後去買早點,在離集貿市場不遠的一個路口正好遇到一起車禍,一輛車身寫有某保險公司的車撞到了一輛奧迪,把奧迪的左前輪都掰掉了。從那天之後,每到紅綠燈路口,我一定是按規定行使了。再有一年後,我們便搬到了現在的地址,我覺得這樣一個藏風納氣的所在一個伴我長久吧。

奮鬥十年,我卻離上海越來越遠

卓越中心

現在在這邊已經快有年了,其他條件還好,只是我覺得基本上脫離上海了,沒事一般也不去外環以內了。雖然所處位置還算是上海,都是總覺得到崑山或者嘉興距離更近了。從這邊出發一個小時可以到嘉興或者蘇州,然並卵,一個小時卻到不了中山公園。我的一個朋友在崑山的千燈鎮,我去他那邊只有二十多分鐘。

奮鬥十年,我卻離上海越來越遠

瀘定路橋風光

我曾想,閒暇的時候,就想去以前的駐足過地方拍些照片,以紀念我眼裡演變的上海變遷,可是總不能完成夙願,往往到了一個地方之後,因為臨時的事情而折返。上圖就是去年好不容易在瀘定路橋上拍的一張還算滿意的照片。有時候,看著這張照片,我都覺得比外灘更有歲月的厚重感。

後來也去過長風公園附近,尋找住過剛在的蹤跡,然而那裡已經全部拆遷,建起了長風商務區,一切都面目全非了,只有當年的道路駐守在路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