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太平艦

“太平”號護航驅逐艦

“太平”艦原屬美國“埃瓦茨”級護航驅逐艦“德克爾”號,1945年8月28日,該艦被租借給中國軍,9月12日中國海軍赴美受訓部隊接收了本艦,改名為“太平”,1946年4月6日,該艦連同其餘一同被租借的七艘軍艦一起從關塔那摩啟程回國,7月21日到達南京下關江面,編入海防艦隊。同時根據1946年7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的《512號法案》,該艦由租借正式改成贈送給中國海軍。1946年10月24日該艦率一支小艦隊從上海出發巡視南海宣示主權,將南沙群島最大的一座島嶼命名為“太平島”,1947年7月1日編入海防第一艦隊第一隊第二分隊,在華北支援陸軍作戰,1949年編入海防第二艦隊,掩護青島的潰軍撤退,10月26日參加金門戰役,以艦炮擊毀了不少解放軍徵集的木船,成為解放軍最為痛恨的一艘軍艦。1950年太平艦被調往海南島防守,但海南島被解放軍攻佔後該艦退往臺灣,編制改屬第一艦隊。在執行大陸沿海封鎖任務期間多次和解放軍海軍艦艇發生炮戰。1954年9月1日本艦進駐大陳島,11月14日凌晨該艦進行例行巡航時受到雷達引導下的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快艇31大隊的四艘魚雷快艇的雷擊,最終被“158”艇發射的一枚魚雷命中左舷。最終被“太和”艦拖航到距離大陳島東口9海里處再也支持不住宣佈棄艦。不久後沉沒。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臨淮艦

“臨淮”號掃雷艦

“臨淮”艦原為美製“AM”型掃雷艦“AM287”號,1947年12月8日根據中美兩國在南京簽訂的軍艦轉讓協議在菲律賓蘇比克海軍基地被移交給中國海軍,改名“永昌”,1948年6月30日被拖航到左營,1950年6月16日成軍,隸屬第三艦隊,一直在福建、浙江沿海活動,和解放軍艦艇多有交火,1955年改列巡防艦隊,1965年改名“浮圖”,但旋即又改名“臨淮”,11月13日夜本艦與“山海”艦在福建烏坵海域被解放軍東海艦隊魚雷快艇6支隊31大隊所屬的“6602”型(P6)魚雷艇攻擊,被“145”艇發射的一枚魚雷命中尾部,艦尾下沉、喪失動力,又被護衛艇第29大隊“588”、“589”兩艘“62”型護衛艇補充攻擊,最終沉沒於烏丘以南15.5海里處(本次海戰史稱“崇武以東海戰”),同行的同級艦“山海”號被重創後逃跑。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鄞江艦

“鄞江”號巡邏炮艦

“鄞江”艦原為美製“PGM9”型摩托化巡邏炮艦“PGM20”號,1947年12月8日根據中美兩國在南京簽訂的軍艦轉讓協議在菲律賓蘇比克海軍基地被移交給中國海軍,改名“寶應”, 1948年8月29日本艦被“永仁”艦拖離蘇比克,9月5日抵達左營基地,1949年8月1日成軍,隸屬第一艦隊,長期在浙江沿海執行封鎖、騷擾和巡邏任務,1953年編入大陳特種任務艦隊,1954年4月1日改名為“鄞江”號,曾在浙江三門灣附近連續和解放軍“興國”、“延安”等艦發生交火,1955年1月20日,該艦在大陳島東南20海里處被解放軍東海艦隊魚雷艇快艇一大隊的“159”、“160”、“175”、“178”四艇攻擊,被“159”艇發射的一枚魚雷命中艦橋以下的艦體水線處遭到重創,由“永康”艦拖帶到基隆,因傷勢過重被判定失去修復價值報廢,8月1日除籍。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靈江艦

“靈江”號巡邏炮艦

“靈江”艦原為美製“PGM9”型摩托化巡邏炮艦“PGM13”號,1947年12月8日根據中美兩國在南京簽訂的軍艦轉讓協議在菲律賓蘇比克海軍基地被移交給中國海軍,改名“洞庭”,1948年8月28日本艦被“永明”艦拖離蘇比克,9月5日抵達左營基地,1950年7月1日正式成軍,編入第二艦隊,派往浙江沿海執行騷擾任務,1954年更名“靈江”,編入大陳特種任務艦隊,在大陳島海域附近活動,1955年1月10日,該艦和“甌江”艦在一江山島海域巡邏時遭到解放軍東海艦隊魚雷艇快艇一大隊的攻擊,被張逸民指揮的只剩一條可用魚雷的“102”艇射出的這枚魚雷命中艦艏,後又被四艘炮艇的攻擊,於1月11日凌晨2時27分在格嶼東南4海里處沉沒,1955年12月6日除籍。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沱江艦

“沱江”號巡邏炮艦

“沱江”艦原為美製“PC461”型獵潛艇“PC1247”號,1948年6月15日被美國移交給中國海軍,更名“嘉陵”,但因艦況不佳在左營基地維修至1949年6月1日成軍,列編在第二艦隊,曾先後在浙江、福建沿海對大陸進行騷擾,1954年4月1日改名“沱江”,繼續執行對大陸沿海的騷擾和破壞行動,1958年9月1日,該艦協同“維源”、“柳江”等艦護衛“美堅”號登陸艦從澎湖馬公基地出發前往金門料羅灣為金門守軍運送補給,受到解放軍東海艦隊駐廈門水警區巡邏艇31大隊裝備的“55甲”型“556”“557”“558”艇的圍攻被重創,僥倖被拖到馬公基地,9月9號被拖船“大明”號拖往左營基地,最終被判定傷勢過重,失去修復價值報廢,11月1日除籍。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漳江艦

“漳江”號巡邏炮艦

“漳江”艦原為美製“PC461”型獵潛艇“PC-1232”號,1954年6月被美國移交給臺海軍,當做小型巡邏炮艦使用,1965年8月6日,該艦隨劍門號在在執行對大陸沿海漁場襲擾和運送特務的任務時遇到汕頭水警區護衛艇41大隊(裝備62型護衛艇)、魚雷艇11大隊(裝備123型魚雷艇)的截擊,於凌晨3時33分被62型護衛艇擊沉於東山島東南24.7海里處。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劍門艦

“劍門”號巡邏炮艦

“劍門”艦原為美製“海鴉”級掃雷艦“巨嘴鳥”號,1965年4月被美國移交給臺海軍,改名“劍門”,當做巡邏炮艦使用,屬於當時臺海軍較新的艦艇,同年8月6日,作為臺海軍第二巡防艦隊旗艦的該艦和“漳江”號編隊在執行對大陸沿海漁場襲擾和運送特務的任務時遇到汕頭水警區護衛艇41大隊(裝備62型護衛艇)、魚雷艇11大隊(裝備123型魚雷艇)的截擊,被命中三枚魚雷,當即爆炸沉沒,此次海戰史稱“八六海戰”, 巡防第2艦隊少將司令胡嘉恆以下170餘名陣亡,本艦艦長王韞山及參謀長黃致君以下33名(其中包括福建漁民撈起抓捕的“漳江”號艦員5人)被俘。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臺生艦

“臺生”號運輸艦

“臺生”艦屬美製“LST”型坦克登陸艦,二戰後作為剩餘物資由中國民營的民生公司購買當做貨輪使用,改名“定遠”,1949年被裹挾到臺,改名“臺生”,五十年代中期被臺地區海軍強行徵用為運輸艦使用,1958年金門炮戰期間前往金門為守軍運送補給物資,1958年8月24日傍晚該艦停泊在料羅灣時受到東海艦隊魚雷艇快艇一大隊的“123K”和“123Б”魚雷艇“184”“175”“103”“180”“105”“178”發起的突擊,19時25分被命中兩條魚雷,當即爆炸沉沒。

槍下獵物——記那些被人民海軍擊沉擊毀的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們

美樂艦

“美樂”號坦克登陸艦

“美樂”艦原為美製“LSM”型坦克登陸艦“LSM-157”號,1946年6月12日在青島被中國海軍接收,編入運輸艦隊。1949年4月23日第二艦隊部分艦艇起義後,該艦不願參加起義,從南京江面突圍到吳淞口,隨後一直幫助撤運從各沿海被解放軍擊潰的陸軍部隊,1952年10月10日參加南日島作戰,1958年金門炮戰時該艦為金門守軍運送物資,9月8日下午,該艦在金門料羅灣卸載物資過程中被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海岸炮兵38營140、150連的8門130毫米海岸炮鎖定射擊,被命中8彈,當場炸成兩截報廢,10月1日除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