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建立自己的付费圈子,人均付费200元,半年建10万个圈子

知名的科技博主冯大辉带火了一个叫小密圈的App。2016年10 月,冯大辉在微博发了几句小密圈的产品介绍和他自己的在小密圈上创办的圈子信息,然后就陆陆续续地有大V在小密圈上开圈。

小密圈是做什么的呢?对于像冯大辉这种大V来说,就是聚集和运营自己粉丝的工具。而对于其他加入圈子的人来说,就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一句话总结,小密圈就是一个拥有共同话题、目标和偶像的人一块使用的朋友圈。所以,小密圈的呈现形式很像一个由圈主汇集起来的朋友圈,只不过在这个朋友圈里,有发表状态和提问的功能。这里的社交是多对多,任何人都可以发布状态,也可以向任何人提问。如果你想加入圈子,尤其是像由冯大辉这种大V主导的圈子,就需要付费。

建立自己的付费圈子,人均付费200元,半年建10万个圈子

2016年11月小密圈才转型成社群工具,在此之前,它还只是个企业协同工作的工具。现在小密圈上已经有10万个圈子了,而且每个月的增量还有1万多,现在小密圈的人均付费额接近200块,甚至有些高达3000块。2014年底,小密圈的前身企业曾获得腾讯数千万元A轮投资。

从2016年开始,得到、知乎、在行、分答、喜马拉雅FM等等知识付费平台或产品相继出现,整个知识付费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付费用户的总数暴涨了10倍以上。用户为和知识相关的付费习惯正在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花钱进入自己喜欢,还有干货和优质内容沉淀的圈子,也就顺理成章;

尽管现在有公众号和微博来供大V沉淀自己的粉丝,但是这两个渠道的变现能力都不强。

拿微信公众号来说,2017年4月苹果取消公众号的赞赏功能,这下就让很多公众号削减了收入来源;微博方面,虽然也推出了问答,但是这个模式和在行分答一样,都更偏向娱乐,一般以知识为主的大V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除了大背景之外,从粉丝角度来说,他们也希望有一个既能交互又能沉淀优质内容的平台。

之前,无论是在行分答还是得到,又或者是微信群,他们要么是一对多,没有交互;要么是乱糟糟,刚发的消息一会就被湮没,根本沉淀不了有价值的东西;

建立自己的付费圈子,人均付费200元,半年建10万个圈子

小密圈能在半年之内就建立10万个圈子,而且每个月还有1万的增量,这说明它确实戳中了知识付费领域里买家和卖家的一些痛点,解决了一些问题,我总结了三点:

首先,它有非常好的内容沉淀机制。

在小密圈沉淀的是信息流,而不是像微信群一样,堆积的是一堆和自己无关的消息弹窗。另外,它给了每个入圈的人很大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粉丝也可以在这个封闭的圈子里积攒自己的影响力;

其次,抓住大V的痛点,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运营自己粉丝的渠道,让他们自发地往平台带人,小密圈自己提供基础服务就行了,把模式做得非常轻。

大V都有变现的需求,而建立自己的圈子,并经常和自己优质的粉丝互动,显然是个好办法,所以像冯大辉这种大V都把自己在微博、微信上的粉丝搬到了小密圈,不需要小密圈怎么操心。小密圈负责运营的只有3个人,真是一个非常轻的模式;

最后,和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相比,小密圈本质上贩卖的不只是知识,而是圈子,它满足了用户获取人脉资源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和知识需要长时间积累不同,加入一个平时自己混不进去的圈子,立马就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然能吸引粉丝买单。

小密圈的收入主要来自于5%的付费分成,而它的成本也主要是人员和租金成本,运营成本非常少,只有3个人。但对于小密圈来说,如果未来还是只靠这5%的分成,可以说天花板就非常低了,所以后期它需要拓展自己变现渠道。

从2016年进入知识付费元年,有媒体根据各大运营平台的付费情况,以及企鹅智库、果壳网等多项报告,估算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的总体经济规模有100 - 150 亿元左右。并且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市场的下沉以及产业链的拓展,2017年的知识付费的总体经济规模将达到300到500亿元,知识付费成为了一个新风口。

小密圈创始人吴鲁加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在创办小密圈之前,他一直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2016年6月创办小密圈,但是小密圈那时候只是一个企业协作工具,和知识付费没有什么关系,后来才转到了知识付费这块。所以,如果你也想做知识付费领域的工具,那么你就需要懂技术,如果你想学罗辑思维,最好是会生产优质内容。

建立自己的付费圈子,人均付费200元,半年建10万个圈子

别看现在小密圈风风火火,短短半年时间就聚集了10万圈子,其实它也面临一些问题,除了我前面说的盈利模式单一,天花板有点低之外,还有这两个:

首先,小密圈是想入群就先交钱,这种方式本质上和得到一样,都是一次性赚完未来的钱,但和得到的强运营不一样,小密圈上的每个圈子都是圈主的产品,小密圈不会去运营,虽说模式轻了,但是如果小密圈对圈主没有筛选和控制的话,那每个圈子的内容质量如何保证?会不会有圈主拿完钱就跑路的情况?

其次,圈子固化,信息少,用户留存时间非常短。

小密圈没有相互推荐机制,各个圈子也都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这虽然隔绝了嘈杂,但会导致每个圈子固化,一些优质的圈子只限于一小部分人知道,所以现在小密圈出现了一种情况,也就是40%的用户,在小密圈上停留的时间只有1分钟;

最后,小密圈的轻运营和无为而治,确实节省了很多运营成本,但它把所有权力交给圈子创建者,自己啥都不干,最后也可能会让它离用户越来越远。而远离用户,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来说,肯定是致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