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再見王瀝川,再見“血汗”綜藝

再見王瀝川,再見“血汗”綜藝 | 沸騰

高以翔的猝死,或將成為一個契機,藉此可以展開對整個綜藝行業的反思與整改

再见王沥川,再见“血汗”综艺 | 沸腾

《101次求婚》劇照

文|狄宣亞

近日,高以翔因錄製浙江衛視綜藝節目《追我吧》而猝死,引發了輿論強烈關注

高以翔猝死事件,一石激起了巨大漣漪。

這一信息起初傳開時,我還以為是一件明星不幸死亡的個案。但隨後,隨著諸多媒體介入,明星聲音匯入,隨著網友持續地關注與熱議,更多信息不斷被披露,漸漸地開啟了對整個綜藝行業揭露與反思的大幕。

再见王沥川,再见“血汗”综艺 | 沸腾

《追我吧》節目組發佈的聲明。圖片來自微博

甚而,這種反思擴大到了年輕一代的身體健康層面,有了更廣泛的影響。

高以翔的不幸離世,或成為高歌猛進的綜藝行業難以癒合的“傷口”,而對整個行業的反思和整改,也理當成為必然動作。

高以翔猝死,揭開了綜藝行業“血汗”的一面

如果不是因為高以翔,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光鮮的綜藝行業背後,還有如此“血汗”的一面。

高以翔參加的浙江衛視綜藝《追我吧》,是一個高強度、危險係數頗高的競技型挑戰節目。據網友介紹,曾經的專業運動員李小鵬和鄒市明也都參加過這一節目,均言感到吃力。這一節目中不僅有吊威亞徒手攀爬70米高樓的設計,還有高空滑索道速降項目,難度大、風險高。

高以翔在凌晨1點45分的時候參加跑步項目休克倒下,倒下前曾大喊“我不行了”,隨後經搶救無效而離世。

再见王沥川,再见“血汗”综艺 | 沸腾

藝人順著繩索攀爬70米高的樓房。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高以翔死於心源性猝死。無論其個人是否有身體病患,但是高強度、深夜運動,無疑是其死亡誘因。因此,浙江衛視無論如何都難辭其咎。

這其中,高以翔的死亡時間凌晨1點45分,也是一個頗為敏感的時間點。雖說《追我吧》是一個夜間節目,但是據參加者陳偉霆介紹,節目錄制結束往往也要到清晨6、7點鐘。這就意味著,這個有著高強度運動的節目,一直是在逆人體生物鐘而行。

而之所以說這個時間點敏感,是因為類似的綜藝類節目,“熬夜錄製”“高強度運轉”“拖時間”,實際上是一種行業常態。

為何要熬夜錄製?更多的是因為節目和藝人的時間不可控,使得這種情況形成了惡性循環。

綜藝節目錄制過程,因為參與者眾多,往往有著複雜的變量,因一人因一事的耽擱,便會拖整個節目組的時間,這實是綜藝節目錄制過程中的固有缺陷。

那麼,超時錄製可以拒絕嗎?據紅星新聞披露,雖然有合同約定錄製時間,但是節目方也有反制之法,如若藝人方拒絕超時錄製,他們的出場或許會遭到惡意剪輯。

承受“超時錄製”之苦的,當然不僅僅是參與節目的藝人,聚光燈背後更多的從業者,也同樣不得不忍受這些所謂的“行業特點”。

高負荷的運轉、超常的身體損耗、熬夜錄製成行業常態,與此同時,綜藝類節目的安全隱患,也未受足夠重視。

近年來,真人秀類型的綜藝節目,可謂狂飆突進,在諸多衛視如春筍般湧出。類型多樣,風格各異,這些節目為了衝高收視率,往往會通過製造的衝突和看點來實現目的,收割流量。而諸多類型不一的項目,缺乏標準化的安全審查與及時的醫護保障,無疑會造成人為的隱患。

再见王沥川,再见“血汗”综艺 | 沸腾

在最近一期的《追我吧》節目中,有藝人從設施上掉下來。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這些隱患,一直都時隱時現,只是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2013年《中國星跳躍》節目,釋小龍團隊的一名助理便在錄製節目時溺亡。2018年3月,歌手張傑在錄製浙江衛視的綜藝時,缺氧暈倒。演員鄧超和王寶強,也都曾在綜藝節目錄制過程中骨折過。

如今,高以翔以自己的死,又再一次為綜藝節目的生猛狂飆敲響了警鐘。

高以翔之死能喚醒什麼?

高以翔的猝死,已經自發地引起了藝人、節目製作方、經紀公司以及相關從業人員對整個綜藝行業的反思。

再见王沥川,再见“血汗”综艺 | 沸腾

《追我吧》節目錄制地有部分比賽設施被塑料布遮蓋。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野草般生長起來的真人秀節目,本是舶來品。近年來,被大量複製引入,又加以本土化創新,帶動了一輪綜藝節目熱潮。這其中,運動型競技類節目也尤為火熱。

常識告訴我們,一個新興事物、新興行業的出現,天然地也帶著秩序上不統一甚或混亂。這一點,真人秀類型的綜藝節目無法避免。

但是,高以翔不能白白成為這一行業“失序”中的犧牲品。

綜藝節目一味追求收視率、流量至上的思維,進而讓節目一味追求強度和刺激,或許是造成高以翔猝死的直接肇因。對於這一意識的反思,當下尤為需要。

而具體到綜藝節目本身,節目需要超時甚至熬夜、通宵錄製的痼疾,或許一時難治。

但是,具體到安全層面,從綜藝節目的節目策劃、流程內容設置,到節目製作前的參與者的體檢、安全協議、保險,以及節目錄制過程中的安全維護、醫療保障,錄製後的安全檢查等等細節,都應該被重視起來,加以標準化、規範化。

再见王沥川,再见“血汗”综艺 | 沸腾

高以翔粉絲將寫好的小紙條掛在樹枝上。圖片來自新京報

而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面,高以翔猝死一事的影響,早已“出圈”,有了遠超綜藝、娛樂圈的影響力。例如,對於“心源性猝死”的預防和急救趁此機會,被大大科普了一把。而公眾將高以翔的離開,也視為更普遍意義上的“工作過勞”,進而“反求諸己”,對個體的身體健康,有了更多關注。這種反思,無疑也是及時的。

高以翔離世帶來的影響,依然在發酵。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希望通過高以翔不幸離世的消息,引起業內的改變,希望通過一個血的教訓,能引起整個行業和社會的反思。”

一個個體的離世,或許本不應該被賦予如此多的社會意義。但是,導致高以翔離世的因由,牽涉著廣泛的社會因素,的確需要我們進行不斷地反思。

逝者已矣,願高以翔安息。

編輯:和生 實習生:孫文靜 校對: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