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2020省两会丨代表委员走基层:一家科创型中小企业的真实“喜忧”

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等,过去一年,支持民企发展的举措密集落地。身处其中的企业主感受如何,又有哪些问题还需要各方继续发力?省两会召开前夕,记者跟随省人大代表、南京银行新街口支行副行长郝春蕾一起来到江苏信源达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听取企业心声。

2020省两会丨代表委员走基层:一家科创型中小企业的真实“喜忧”

位于南京建邺区新城科创园的江苏信源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科创型中小企业,现有员工30多人,着重打造工业级别的三防加防爆类的产品,目前拥有8项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三件注册商标等。

公司董事长林忠伟介绍,过去两年,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各项政策利好,尤其是金融方面,享受着5%的研发费用补贴、普通金融、软件退税等:

以我们园区为例,融资的种类增加了,以前都是我们去找银行,现在银行主动来找我们,这个也有园区的推介,另外我们担保的形式多样化,去年明显感觉到知识产权能抵押,我们也成功贷了2笔。

不过,林忠伟仍然不时处于“断贷”的担心中,由于不少贷款周期都是一年甚至半年,到时间必须要“先还再贷”,这中间往往有时间“断档”,企业会面临被迫借高利贷还贷或被欠款拖垮的风险。尽管近年来南京设立了应急互助基金,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还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郝:那就是续贷的问题?


林:不仅是续贷的问题。


郝:还有一个长期合作?


林:对,我们考虑,是不是说可以放长,2年或者3年。倒不是说资金成本,就是整个的我们的资金规划、使用效率会有一些影响。


郝:银行是考虑到整个企业的资信状况包括后面资金流的问题。去年中央出台的民营企业“28条”里面中央也有指示,要是长期合作的客户,还是要保证客户的续贷问题。

在法治保障方面,公司总经理卓郑立提出,技术迭代日益快速,产权保护需要跟上“节奏”,他向郝春蕾代表举了自己的案例,2017年他们发起了一起专利诉讼,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审判决,而被告的那家公司因为没有跟上新的一波技术,已经名存实亡,即使判决下来,对他们也无太大意义:

我们开庭开了起码七八回了,打到现在那个企业都倒了,我们以前打的那个技术没有了,法院现在想测试一下都没有办法测了。法院的公平性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这个时效,第一个把企业拖垮了,第二个你技术过时了。

卓郑立还为身边的中小企业主提出了一个问题:政策传达不到位。他直言,自己多年和政府打交道,对各项政策算比较了解,而他身边很多和他一样的企业主,并不知道“科技项目申报”、“研发费用补贴”等,甚至误会,他是不是靠的“关系”:

这些科技政策相当一些企业不了解,他们也没有渠道去了解,普通人不会去看政府网站。就是好的政策怎么一个有效的途径让企业知道。第二个,政策的系统性我们也不了解,我们就是撞,比如说研发费用补贴,每年都要出文件,我也不知道今年出不出,也不知道什么出,就是政策的规律性也不是很清楚,它这个应该很规范。

郝春蕾代表以自己所在的行业为例,认为政府打通“最后一公里”,还要切实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让好政策能第一时间传达到企业、群众身边,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主动性:

2020省两会丨代表委员走基层:一家科创型中小企业的真实“喜忧”

像我们“百行进万企”,还有普惠金融,都是我们一家一家打电话,类似客户经理。坐在那等客户上门找我们不可能,我们只能管辖所辖内的开户机构,然后一家一家打电话,甚至这个客户跟我们没有信贷关系。你像一些企业,又不跑银行,如果这条途径又没有,那是没办法。

郝春蕾代表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了下来,整理后形成具体建议,提交大会。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 丁凤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