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聞所未聞?!一窮二白困境下八路竟發明不少黑科技

在看抗日神劇時人們常常把劇中的八路軍稱之為土八路,用著落後的武器和侵略者作戰。其實真實歷史上八路軍並不土。

八路軍的大部分將領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文化人,八路軍中的骨幹多是有學識的知識青年。

就其中的代表性隊伍,八路軍流動工作團而言,他們中各個專業領域的教授、出過洋見過世面的留學生和技術實力成熟的工藝人員,是一支科技人才匯聚、研究成果豐碩、功勳卓越的科研團隊!

後來八路軍擁有了不少能與日軍抗衡的武器多虧了 “背在驢背上的兵工廠”——八路軍流動工作團

當時的八路軍層曾主研發的八一式步馬槍。這種槍看似馬槍,但又比普通步槍短了10釐米,而且重量輕、體積小,便於隨身移動攜帶,是專門為八路軍的游擊戰所研製的新式武器。八一式步馬槍集中國軍閥混戰幾十年中常用的捷克式、漢陽造和三八式等各式步槍的所有優點,並配備了三稜刺刀,在八路軍的遊擊作戰中實戰能力遠超日軍的三八步槍!

聞所未聞?!一窮二白困境下八路竟發明不少黑科技

但八一式步馬槍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用來造槍的鋼材質量低劣。因為抗戰時期八路軍的對外物資獲取渠道被日寇嚴密封所,導致各種物資匱乏。八路軍只能用民兵扒鐵軌送到兵工廠的鐵軌鋼材來製造武器。這種劣質的鋼材製造出來的八一式步馬槍大大影響了它本身的優秀設計,使它的性能沒有完全的發揮出來,被原材料給死死限制住。

抗戰初期八路軍最常用比較容易製得的手榴彈,但八路軍的手榴彈一般都裝填黑火藥,威力有限。

為了提高作戰能力,八路軍的兵工廠緊急試製硫酸,為研究先進的火藥打基礎。經過艱苦的努力與奮鬥兵,工廠的工作人員終於成功造出了無煙發射藥、硝銨炸藥。從此八路軍的手榴彈威力提升了不止一個等級,給日軍比以往成倍的殺傷!

在兵工廠的先進火藥被研製出之前,八路軍手中的頭髮絲雷,反坦克雷等各式手雷中的炸藥量很少,本來應該裝滿一個手雷的火藥卻因為炸藥有限,只能分成多份放進更多地雷裡,造成了當時的土雷威力也不比手榴彈強到哪裡去。

但是這難不倒聰明的八路,他們集思廣益,發明出了將更多的石子,碎鐵片等增加殺傷性和傷害範圍的東西添加到地雷裡,大大增強了地雷的殺傷效果和殺傷半徑。

聞所未聞?!一窮二白困境下八路竟發明不少黑科技

早期八路軍中的火炮十分缺乏,只能把榆木炮作為主要的火炮武器,用於發射八路軍自制的小口徑炮彈。榆木是非常結實的木材,對於當時缺乏鋼材的八路軍來說正好拿來應急,在榆木上多加幾層的鐵絲和繩子捆綁加固防炸膛,這樣一個小口徑炮彈發射器就完成了,材料易得且製造方便迅速。

聞所未聞?!一窮二白困境下八路竟發明不少黑科技

缺點是它終歸只是臨時用的一種土炮,作為大多數土炮的一員,榆木炮有和他們一樣的缺點,那就是射程短,炮彈發射太散,不集中,殺傷性不足,裝添麻煩十分耗時,不少能用上它的時候基本只會在開戰時轟一炮而已。

聞所未聞?!一窮二白困境下八路竟發明不少黑科技

抗戰中後期八路軍繳獲了一批日軍的擲彈筒。很快就讓八路軍流動工作團仿製成功了,可問題是炮彈仿造不了,還是因為缺少鑄造彈體的資源——灰生鐵。

聞所未聞?!一窮二白困境下八路竟發明不少黑科技

最後是八路軍兵工廠的專家和技術員們結合德國、美國的技術,和中國鄉村傳統的鍊鐵工藝相結合,中外合併出了一種火焰發射加熱爐,成功造出了灰生鐵,解決了炮彈製造的關鍵性問題。當時頭一年就批量生產了4萬多發。大大提升了八路軍的火力,讓小鬼子也做做土飛機,嚐嚐到了八路軍炮彈的滋味!

聞所未聞?!一窮二白困境下八路竟發明不少黑科技

在當年一窮二白的困難條件下這些武器是八路軍當之無愧的黑科技。沒有強有力的國外支援和財政支持,軍用裝備非常稀缺,平均幾個人才能擁有一杆步槍,手雷,手槍,坦克,大炮,更是稀缺之物,再加上軍事工業水平的極度落後,獨立製造槍支武器的能力非常弱,八路軍內部兵工廠只能憑藉簡單的手工和薄弱的兵工業製造簡單的槍支武器。早期的八路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發展的。正應了歌裡唱到的“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在這種困境中鍛煉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成為八路軍的傳統,使八路軍擁有堅韌不拔,遇強則強的可貴品質,讓八路軍自力更生,自我發展,才有了後來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黑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