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之年,謹以此篇獻給正在堅定前行的高三學子

家長來信:居家隔離期間與小孩一起看了很多跟部隊有關的影視劇、閱兵儀式之類,小孩興致勃勃說將來長大要當軍官。非常支持孩子的這個想法,但是要從哪些方面開始培養呢?

這是個好問題,尤合我意,很願意結合當初在部隊的十四年經歷及去年戰友家孩子考上國防科技大的經歷,系統作答。但是,您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所述在重要性方面屬並列關係,任何一項不合格都會被“一票否決”。同樣,這對於那些不想考軍校但想考上好大學、奔個好前程的高三學子而言,以下“三項要求”(除“政審”沒那麼嚴格)也是必須的。

疫情之年,謹以此篇獻給正在堅定前行的高三學子

1、學業←父母給子女最好的愛,就是忍受自己內心的焦慮

第一項要求是“學業”。大多數人的普通認知是部隊院校“體能第一、成績第二”,這其實是個美麗誤會。就目前來說,部隊院校對學業水平要求還是挺高的,先不說被譽為“軍中清華”的國防科技大、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空軍工程大學及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那必須是要求有上清華、北大的分數才成。比這四個排名靠後的,最低要求也得是高出一本線三四十分才有可能確保勝出——成績如此優秀的話,孩子能夠按個人喜好自主擇校的權利還是蠻大的哦,什麼樣的夢想不能實現?

當然,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父母,誰不希望自個孩子的學業水平遙遙領先?這是最起碼的願望嘛。但生活的殘酷就在於,願望與現實之間往往有較大差距。而最關鍵的是,孩子十二年寒窗最終的高考成績高在什麼區間、低到什麼區間,雖與天分不無關係,但天分只佔三成;佔比為天分兩倍的,則是努力——一個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他在學習上的努力程度以及“將努力內化為生命本能”的程度,則完全取決於家長。

取決於家長的什麼?取決於家長對待孩子每一次考試成績的態度,對高三學子而言,尤甚。

有些家長在任何時候都是焦慮的,不論自家孩子剛上一年級或者正在上高三。孩子考了90分,他們會指責那缺失的10分哪裡去了;孩子考了100分,他們會耳提面命並提心吊膽生怕下次只得99分。他們對孩子的所有努力都選擇視而不見,只是像一個鐵面無私的老闆那樣“只問業績”。對待員工尚且不能如此“絕情”,除了薪資留人,還得“打好情感牌”才行。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只因為他們“永遠沒法跟家長遞交辭職報告”,更在於他們是“發展中的人”,就如同一條永遠奔騰不息的河流,每一次的考試成績只是這條河流中一簇小小浪花,只是孩子們十二年基礎求學階段中的“一件小事”。有些家長總是以“靜態思維”批評或指責“動態發展”的孩子,這就跟選股票似的,老拿過去的趨勢預測未來的漲跌,除了給自個挖坑埋自個、讓孩子對學習越來越生厭之外還能有什麼毛線用?

另一些家長是不同的:永遠不焦慮,永遠堅定地相信自家孩子只要像當下這樣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夠趕上——父母給子女最好的愛,就是忍受自己內心的焦慮!尤其本屆高三學子,不論是學業進度、複習廣度和深度以及心理狀態受疫情影響頗大,最需要父母心氣平和如春雨般默默潤心的陪伴。

父母心境的安順平和,能夠在不知不覺中促進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堅定而自信的孩子,他們小小時候心頭燃起的那一點點念想,終有一天會在灶膛裡熊熊燃燒,火上鐵鍋裡的目標終有一日會滾滾沸騰,而智慧的父母便是那默默穿過灶膛的輕風——風在,燃燒便會永續,目標才會實現。

是的,只有智慧型的父母與民主型的家庭氛圍,才是一個孩子學習動力永不衰竭的源泉,更是高三學子直面疫情之年高考壓力最好的靈丹。此類父母非常清楚地知道:“生與活”從來不是單一維度的成績,孩子一步一步在看似平靜實則洶湧的人生長河中行走的時候,家長必須得成為那個堅定而強大的後盾,並使孩子在每一個人生重要的叉路口願意相信父母及的意見或建議,如同相信前行路上的導航系統必將指向既定目的地。

疫情之年,謹以此篇獻給正在堅定前行的高三學子

2、體能←體驗越豐富,大腦發育越好

上軍事院校,體能方面的要求要遠遠高於地方院校(體育等特長學院或專業除外)。以各軍兵種主戰專業對考生的體格要求為例,外科項目方面包括18大項若干小項,內科方面包括11大項若干小項。概括起來大致有四個方面:

一是身高。男162cm、女160cm是起點線,不同專業的標準各有不同。比如特種作戰專業,男170cm以上,女165cm以上。當然,如果你家孩子從小練過,且拿過格鬥、散打等大型武術比賽大獎,條件會適當放寬些。

二是體重。體重的要求不算高,常規體重就可以。用數據來衡量的話,必須是在標準體重±20%的區間之內(標準體重kg=身高cm-110)。在營養普遍過剩、體能訓練普通缺乏的當下,家長們如何確保自家孩子體重不超標呢?

確保體重永遠正常大致需要遵守兩條飲食原則:第一,儘量吃當地出產的東西。不論是主食、副食或蔬菜水果,都以當地出產為主。因為每個地方的出產,都是應當地的氣侯和水土而生,吃當地的東西與當地人而言應該是最相宜的養生之道;

第二,儘量吃當季出產的東西。比如大西北冬天出產白菜蘿蔔,那就多吃白菜蘿蔔唄,別動不動瞎顯擺購個大西瓜回來給孩子啃,積寒助溼,極傷脾胃。正所謂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白菜蘿蔔雖然便宜了些、大眾化了些,但它滋陰、降火、潤燥是極好的呀,最合冬季康健之道。

三是視力。視力與身高相類似,不同的院校或專業有不同的標準。常規來說,非指揮類院校雙眼裸眼視力要達到4.6以上,軍隊指揮類院校裸眼視力要達到5.0以上才行。所以,如果孩子將高考奮鬥目標鎖定為部隊院校的話,對用眼衛生和用眼習慣的重視要放到極高的戰略地位。其實,即使不考軍校,廣大中小學生家長都該高度重視並督促孩子從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四是綜合健康指標。綜合健康指標包括的內容很多也很細,比如語言表達無障礙、軀體無殘疾、無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等等。總之就是,打眼一瞅外表要合乎正常審美標準,儀器一掃體內各個臟器要合乎健康標準。

美國生物學家馬克·羅茲維格曾把基因資質一致的老鼠分為3組,將它們置於3種不同的環境中做觀察對比。幾個月後,實驗結果顯示:在有著鞦韆、滑梯、木梯、小橋等“豐富環境”下生活的那一組老鼠機靈好動,其他兩組卻目光呆滯。解剖後發現,老鼠的大腦皮層在厚度、蛋白質含量、細胞大小等方面,都因為環境的不同而有差異——實驗結果證明:體驗越豐富,大腦發育越好。所以說,就算孩子沒有計劃考軍事院校,家長也應當高度重視孩子的體驗式體能訓練與拓展。

疫情之年,謹以此篇獻給正在堅定前行的高三學子

3、心理←心理營養比物質營養更重要

第三項要求是“心理”。“心理”健康越來越被重視,這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理所當然認為所謂健康就是“不生病”。如今呢?“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這是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標準化定義。換句話說,部隊院校錄取的學生必須要求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雙過硬”。

可惜的是,當今社會太多的家長把孩子當寵物養,分明是在把孩子往廢了養,卻偏還振振有詞說“我是多麼多麼愛他”“我為他付出了一切”……前幾天有個老奶奶哭天抹淚跟我說小外孫女的種種“不孝”:“從她三個月就是我帶,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這麼大我容易嘛,她長到四五歲了我都沒捨得讓她走過一步樓梯。”

我真心給驚呆了,連忙問,“那她怎麼上下樓梯的?”

“都是我揹著抱著,哪捨得讓她走自己啊,那麼個小人人兒。”

“您家住幾樓?”

“七樓,”老奶奶帶點小得意的跟我顯擺她對小外孫女的“愛”:“妞妞小時候體子乖,四五歲的小人兒得有五十斤了,我天天背上背下的。”——嘖嘖,這種養孩子法兒,這是跟孩子及孩子媽有多大仇啊?這麼可勁兒把人家娃往廢了養!難怪小女孩及小女孩兒的媽如今天天跟姥姥打擂臺,擱誰也受不了不是?

對於此種家庭教育現象,魯迅先生曾經一針見血:“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總之就是,在物質如此豐裕的時代要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心理營養比物質營養更為重要。如果家長把自個孩子養成了“外強中乾的窩裡霸王”,或者養成了“毫無主見的附庸傀儡”,如此種種“心理殘疾”的孩子,哪怕他們學業成績再好、體能及視力再好,也絕不會被錄取的。再長遠說,即使考了個差不多的大學,但此種性格定型難改,終究是會成為連自己都討厭的那類人。

疫情之年,謹以此篇獻給正在堅定前行的高三學子

4、政審←不說根正苗紅吧,最起碼兩代內別違法亂紀

第四項要求是“政審”。所謂“政審”,簡單說就是政治審查。政治審查這東西在若干年前那是動不動要命的大事件,如今寬鬆多了。一般情況下,只要學生本人及撫養人沒有不當言論、違法亂紀、信仰邪教及其他非正當組織(包括入了個小幫會然後紋身之類)等行為,基本都能審過去——一句話概括就是:不說根正苗紅吧,最起碼兩代內別違法亂紀。具體到政審這個環節,一般至少要包括五道程序:

一是“自願”。學生本人要自願,家長要支持,要擁護黨的路線、方針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

二是“三查”。查清個人信息、查清家庭成員、查清社會關係。

三是“聯審”。政審這關,必須要從(街道辦事處)到鎮(區)再到市,一級一級層層把關之後,然後才由當地公安局、武裝部、徵兵辦等單位聯審。

四是“走訪”。對於高三畢業生而言,“走訪”對象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要確定學生沒有參加宗教組織,沒有受過學校處分,沒有違法亂紀等。

五是“全面”。全面的政審約略相當於幹部調職時候的“公示”,要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並再次核實全部政審資料等。除非直接撫養人或者學生本人有重大瞞報或虛報被發現。所以吧,只要前四項政審過關,第五項基本也就等於走個過場,不會有啥問題了。

小結 :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一言以蔽之,學業優異+身心健康(軀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才會不愁沒好大學錄取。疫情所致,這一屆的高三學子壓力倍增。然而,“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在如此聲勢浩大的疫情面前,渺小如我們誰不艱難?但是,前行的路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一個人年輕時遭遇不順沒關係的,只要初心不改堅定向前,總有那麼一日必會見於天地之大!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