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航司2月虧超百億:大航司每天虧1億“白菜價”機票遍地

航司2月虧超百億:大航司每天虧1億“白菜價”機票遍地

  [ 據業內保守估算,2月份國內航空公司的虧損額超過百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的收入高達370億元。 ]

  最近幾天,航空公司主要在忙活的一件事就是恢復航班,支持各地復產復工。

  而隨著大量停飛航班陸續恢復的是遍地百元以下的“白菜價”機票。

  大量航班恢復和“白菜價”機票的背後,是航空公司持續失血的現狀。據業內保守估算,2月份國內航空公司的虧損額超過百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的收入高達370億元。

  航班激增與相互打壓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攜程、去哪兒等平臺發現,不管是傳統商務航線還是旅遊航線,都有低至百元以下的“白菜價”機票。

  以上海飛成都為例,攜程平臺的數據顯示,3月2日至3月25日,上海至成都單程機票不含稅最低價格都在百元以下,其中,3月4日至3月10日的最低價格在69元,折扣低至0.3折,最高票價也打5.5折。

  熱門旅遊航線的機票也很有吸引力。攜程數據顯示,3月2日至3月15日,上海至三亞單程機票不含稅最低價格為79元,即使全服務航司的價格也只有百元左右。

  幾天前,深圳至成都更是曾出現低至5元的不含稅票價,而在國航APP上也出現過低至20元的會員專享價。

  “白菜價”機票頻出,與國內航空公司近期大量航班恢復不無關係。

  飛常準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10:00,全國計劃航班1.69萬架次,預計執行航班8393架次,取消8514架次,近一週國內航空公司客座率保持在60%左右。

  根據飛常準公佈的國內50個主要城市的離港、進港航班客座率,其中前往深圳、杭州等勞動力輸入城市的進港客座率靠前,機票價格也比較貴,而這些城市的出港客座率則不高,因此才會出現各地到成都的百元以下白菜票價。

  “目前春運返程的客流已經逐步啟動,主要是中央號召儘快復工,但客流單向性比較明顯,比如大城市出來的人少,但客源地去大城市上班的客流還是有一些。”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對記者分析,從成本回收的角度來說,售價100元上下甚至幾十元的機票基本都是虧損的,但由於目前我國仍處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整體出行人數較少,為抓取有限的出行客流、提高現金流,利用低價票引導旅客選擇民航也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

  另據記者瞭解,平臺上之所以出現類似深圳成都低至5元的票價,也與一些機票代理搶到航空公司的機票代金券後,補貼到機票款裡促銷有關。在啟動復工航班恢復之前,不少中型航司對外發放了不少超長使用期無門檻優惠券,以刺激旅客購票出行。而現金流充足的部分航司,此時放出低價票,也不排除有進一步打壓競爭對手的策略。

  大航司每天虧1億

  不過,儘管航班已經開始規模性恢復,但據飛常準公佈的今年1月以來內地機場起降架次,最低谷出現在2月13日,當日起降架次幾乎回到2001年的水平。即使最近一週復工的人越來越多,2月26日的起降架次也僅有今年1月19日的四分之一左右。

  根據春秋航空、南方航空、吉祥航空等6家上市航空公司已公佈2020年1月運營數據,從旅客週轉量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1月僅春秋航空一家上漲,增7.14%,其餘5家均同比下降,2月份預計下滑幅度更大。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目前各家國內航司依然是整體虧損的狀態,其中大型航司每天虧損1億元的規模,中型航司每天也要虧損幾千萬元。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邱連中,運用飛友科技的數據以及三大航2018年財報的歷史數據保守估算,中國民航2月份收入損失達到近370億元,3月份行業預計的收入損失會在350億元左右。如果疫情延伸到4~5月份,那麼行業的收入損失總額有可能接近1000億元。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業的影響遠大於SARS,僅僅2月份,估計航空公司的虧損在150億元左右,一個月就虧掉了去年行業利潤總額的一半還多。”林智傑對記者指出,如果疫情不能在4月底前結束,航空業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持續盈利11年的紀錄,就很難說了。

  而根據國際航協IATA的初步判斷,預測疫情將對亞太地區全年的客運需求造成13個百分點的影響,此前預測2020年亞太地區客運需求將增長4.8%,現為減少8.2%,全球客運需求也將減少4.7%。這也是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市場需求首次出現整體下降。

  為此,預計全球航空市場在2020年將因疫情損失293億美元的收入(較IATA此前的預測)。亞太地區航司的損失將達到278億美元,其中,中國國內市場就將損失128億美元收入。其他地區的航司,將受中國相關市場的影響損失15億美元的收入。

  拐點何時到來

  邱連中根據飛友科技AirSavvi提供的中國航空公司分地區實際投放的航班座位,將2019年與2020年每日數據作調整後相比較,以定量分析疫情的影響及實時觀測曲線的變動。

  “今年春運開局還是很正常的,中國內地與國際的運力投放大體以5%~6%和5%~7%的速度增長。內地航線遇到的疫情對航空公司的影響明顯要早於國際航線;內地航班削減,投放座位數自除夕/初一開始下降,而國際航班座位數的下降從1月31日/2月1日才開始,遲了大約一週的時間。但從目前來看,國際航線運力的下降幅度已經超過了內地航線,未見任何反彈的跡象。”邱連中指出,地區航線更是雪上加霜,春節前港澳臺地區航線的航班運力已經下降了11%~13%,目前在更低的低谷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內地市場是目前唯一觸底開始反彈的市場,而對於這是否意味著內地市場的拐點已到,邱連中認為做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因為從2月19日開始的反彈是復工返程的小高潮造成的,這個窗口比較短,隨著復工窗口的關閉,曲線也有可能再次下滑;第二個判斷是隨著復工和經濟逐漸活躍,對航空的需求有所增長,反彈的曲線不繼續上升,但也不下降,變成一條徘徊線;第三種判斷就是隨著疫情的減退和經濟的持續上升,內地市場的曲線持續上升,那就意味著拐點真正到了。”

  不過,根據旅行服務平臺飛豬發佈的數據,上週搜索“五一”機票和火車票的用戶,較前一週增加40%,搜索五一酒店的用戶也增加了35%。

  據飛豬《疫情後旅行消費信心》調研報告,32%的用戶表示不會疫情一結束就立即去旅遊,但也有19%的用戶選擇按原計劃出行,更有8%的用戶表示增加更多旅行計劃。而對於疫情後首次旅行的時間,56%的用戶選擇了在疫情後3個月之內。

  旅行的目的地方面,52%的用戶偏向境內目的地,雲南、北京、上海、成都、湖北成為熱門目的地;35%的用戶偏向境外目的地,日本、歐洲、東南亞、美洲、泰國成熱門選擇。(陳姍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