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由江蘇對口援建的綿竹面貌煥然一新,城市空間品質顯著提升,成為一座生態宜居、環境宜人、交通便利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新城。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十年前的2008年,有兩件大事讓所有中國人銘記:一件是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另一件就是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十年時間如白駒過隙,匆匆流逝,但每當提及這兩件事,很多人的記憶彷彿還停留在昨日。

汶川地震波及面非常廣,四川綿竹是當時的極重災區之一。在“5·12”汶川地震十週年之際,本刊成立特別報道小組,專赴綿竹劍南鎮、孝德鎮和漢旺鎮,選取當地的地標建築和特色產業,深入報道綿竹在這十年裡城市建設的整體面貌和當地百姓的精神風貌,以此表現震區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景,同時也反映江蘇和綿竹兩地因援建工作而結下的深情厚誼。

(圖片由綿竹市委宣傳部和本刊攝影記者卜磊聯合提供)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綿竹新城蘇綿大道俯瞰圖。在這條主幹道上,分佈有體育中心、綿竹中學、文化館、年畫博物館等地標建築,新城區的公共服務能力因此大幅提升。

名酒之鄉,年畫故里——綿竹。在這片沃土上,既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又有濃厚的現代氣息,千年的歷史濡染讓這裡物阜民豐、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民風淳樸。

2018年第十七屆綿竹年畫節。當地市民騎著單車,打扮成侍女模樣,向民國時期的年畫人物致敬,並向更多的年輕人傳播年畫的精彩魅力。

漢旺鎮舉辦漢文化開筆啟蒙活動。行古禮、誦《論語》、學寫“人”、點硃砂……數百名孩子在此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孝德鎮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綿竹年畫的發源地,因當地從事年畫製作、傳承的人數居多而形成年畫村聚落。

拱星鎮白溪河村的梨花攝影展吸引遊人前來觀看。漫山遍野的梨花競相綻放,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此駐足觀賞,感受美麗和諧的新農村建設。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2017年“玫瑰谷杯”中國自行車聯賽在綿竹舉行。為期三天的精彩比賽,吸引了包括臺灣、香港在內的28支頂尖車隊、200名職業選手參加比賽,綿竹當地近十萬人次觀看了高水平賽事。賽事的安全、熱烈、精彩,給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裁判、教練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範園,是江蘇人民援建綿竹的唯一一個“三農”項目。該示範園借鑑了江蘇先進的現代農業理念,“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銷,實現農民富”。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裝備製造業是綿竹傳統三大產業之一,在產業轉型、優化升級的號召下,綿竹裝備製造迅速恢復,正逐步向工業4.0高端智能化裝備領域邁進。

遊人在綿竹漢旺鎮觀賞格桑花。漢旺鎮正著力發展內涵型旅遊業,通過舉辦的“格桑古韻·幸福漢旺”漢文化活動,將千年歷史積澱向外界展示。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綿竹特色農業發展形勢喜人。中國玫瑰谷、獼猴桃示範基地、葡萄採摘基地等農業示範園,在解決農村勞動力當地就業、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實現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綿竹劍南春酒廠。綿竹的釀酒歷史傳承千年,早在唐代就因“劍南燒春”而聞名遐邇,時至今日劍南春酒業仍是當地的支柱性產業。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文章選自《鳳凰品城市》2018年5月刊

圖說:汶川地震十週年,江蘇援建的綿竹新城在震後十年裡拔地而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