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套路,陽光紙業大股東低價奪走好資產,小股東“關燈吃麵”

套路,陽光紙業大股東低價奪走好資產,小股東“關燈吃麵”

對於陽光紙業(HK:02002)的小股東來說,2018年6月12日的早晨非常的鬧心。

上市公司公告:作價3.5億元出售上海王的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王的實業”)96.54%股權,而受讓方上海魯達紙製品的背後不是別人,正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王東興及其子王博銳。

受此消息影響,陽光紙業昨日收盤大跌14.81%。

本次關聯交易最大的槽點是,大家都認為實控人涉嫌“低價轉移上市公司優質資產”。畢竟王的實業淨資產5.41億,你憑什麼3.5億就收走?

另外,此前上市公司為人津津樂道的垂直一體化模式,節約了大量的成本;此時眾人才又想起,其中部分關聯交易面臨的風險,恐懼於公司實控人的手段。

難道真如一句網絡戲言,“王的實業不就是王東興的實業麼”,這些我們暫且不理。撇開今後是否還有“低價剝離、或其它傷害小股東提案的可能”,我們也不去臆測。

僅以剝離資產而言,陽光紙業損失的,並不是一兩個億的價值不公允(賣虧了),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

投資謀劃的是未來,陽光紙業的未來,我認為正是它的預印業務。

為便於理解,我簡單的說一下陽光紙業的業務,經營上其採取垂直一體化模式,涵蓋上游的廢紙回收,中游的造紙,以及下游的預印和物流。以上模式反映到2017年業績上:

紙品銷售收入55.64億元,佔比為96.2%。其中白麵牛卡紙15.46億元,輕塗白麵牛卡紙22.68億元,紙管原紙7.36億元,專用製品10.15億元。

電力和蒸汽(造紙多餘的)銷售收入2.16億元,佔比為3.8%。

套路,陽光紙業大股東低價奪走好資產,小股東“關燈吃麵”

科普結束,繼續前面講的,為什麼說失去王的實業,陽光紙業就等於失去了未來?

造紙業本來週期性特別強的行業,雖然目前受益於中小產能的出清,但保不住未來巨頭擴產。作為產量不足百噸的造紙業中等規模的蝦米,人家也造紙你也造紙,差距體現在哪裡?

有人說區別在輕塗白麵牛卡紙,陽光紙業的這個產品,憑著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專利,拳打晨鳴腳踢山鷹,niubee極了。在這個細分的領域,陽光紙業保持壟斷。

但事實是通過近四年的數據,我們能夠看到這個產品,也就行業景氣的時候還行。

套路,陽光紙業大股東低價奪走好資產,小股東“關燈吃麵”

白麵牛卡紙就別提了,質優價也貴,況且巨頭公司玖龍紙業也有(不是主力品種)。

陽光紙業的產品或許有優勢,但轉換成勝勢的可能小,想要爭奪市場搶走別人碗裡的蛋糕:你不僅要質優更要價廉,王的實業獨有的預印業務,本來可以提供價廉這一個選項。

價廉的原理是與傳統包裝生產的後印相比,預印能節省15%左右的原紙,相對整個紙箱業不到15%的毛利潤,這新增的成了原有利潤基礎上的純利潤,這部分可作為陽光紙業價格戰爭奪市場的籌碼,當然也可以分給股東。

王的實業的預印業務,暗合消費升級的趨勢,預印在歐美髮達國家,因節能、高效以及環保,廣泛運用於食品、飲料、醫藥、包裝等行業,佔到印刷市場的70%以上。而在中囯,還只是剛起步階段。

如本次公告所示,預印業務的收入增速很快,2017年達到7.91億,虧損0.18億,只要訂單能跟得上扭虧是鐵定的。

套路,陽光紙業大股東低價奪走好資產,小股東“關燈吃麵”

那麼業務跟得上嗎?目前王的實業客戶涵蓋百威、蒙牛、雙匯、海爾、富士康、格力等快消及家電行業龍頭,眼看市場都被教育的都差不多了……

其實王的實業想象力還並不止於此,從2017年股東會上的信息看,這是一家準備分拆上A股的公司,並將兩條預印生產線注入王的實業。陽光紙業官網上的信息,足可見管理層對其的預期與定位:

……戰略合作伙伴牽手SAP、漢得等信息技術國際巨頭,規劃期內計劃控股包裝企業文化20家,以預收購形式整合包裝廠20家,以服務大型終端客戶100家。聯合10家大中型造紙企業以實現自營包裝原紙銷售500萬噸/年,實現供應鏈融資50億元/年,推動完成全行業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構築中國製造2025行業典範,打造中國包裝第一品牌。

對陽光紙業來說,王的實業的預印業務,是其從血淚工廠到高端消費服務業的轉型,跳出週期性的關鍵一步!

上面說了,眼看市場都被教育的都差不多了,快要開花結果了,突然間,你看到這業務就要被一鍋端走,說端走就端走,小股東別說吃肉,那是一口湯都喝不著啊。

此前說分拆上市,至少還能通過控股分享成長啊,可現在人家根本不帶你玩。

如是種種,我才說陽光紙業失去了預印業務,就是失去了未來,失去了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