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這些配置的筆記本萬萬不要買,朋友當初不聽勸,不到半年後悔哭了

在移動互聯網已經如此普及的今天,我們與這個世界的互聯互通,有很大的程度上都通過手機來進行了。

但是一旦切換到工作狀態,筆記本無疑還是我們最合適的工作主力機,畢竟它有著目前智能手機無法替代的輸入體驗和屏幕尺寸。

而很多筆記本消費者還是根據幾年前的經驗來進行購置,但是以下的幾種配置,建議大家還是儘量考慮周全後,再最終決定是否出手。

非全高清屏(分辨率小於1920*1080)

現在還是有不少的電腦,配置的屏幕分辨率小於1920*1080,比如標準屏(1366*768)。

這些配置的筆記本萬萬不要買,朋友當初不聽勸,不到半年後悔哭了

特別是一些小尺寸的本,比如ThinkPad x270,為了輕便的小尺寸而犧牲了屏幕的分辨率。

當然,筆者並沒有認為標準屏(1366*768),只是筆記本作為工作主力機,瀏覽網頁並不可少。而目前越來越多的網頁,開始主適配1920的高清屏,這個時候標準屏裡的網頁看起來,就會有一點不舒服。特別是有些還需要PS等生產工具的人,永久了你就會發現軟件對標準屏的適配是比全高清屏會差很多。

這些配置的筆記本萬萬不要買,朋友當初不聽勸,不到半年後悔哭了

下圖為2種分辨率下,剁手東的網頁顯示區域大小。

這些配置的筆記本萬萬不要買,朋友當初不聽勸,不到半年後悔哭了

標準屏(1366*768)

這些配置的筆記本萬萬不要買,朋友當初不聽勸,不到半年後悔哭了

全高清屏(1920*1080)

內存小於8G且不支持雙通道擴展

4G內存的筆記本,作為工作主力機已經有點勉強,可能操作系統一開機,一半左右的內存就被佔用了,只剩下一點點可憐的剩餘內存可以使用。

即使是買了一臺新的筆記本,再去擴展雙通道內存,也並不是十分合算。更何況,還有些筆記本因為一體化設計等原因,還無法進行內存擴展。

如Surface Pro和小米air,如果你不巧入手了這兩款4G內存的筆記本,那也許半年後你就會再有更新內存的衝動。

這些配置的筆記本萬萬不要買,朋友當初不聽勸,不到半年後悔哭了

SSD硬盤

有些事情,一旦遇見過,就再也回不去了。

比如,固態硬盤筆記本8秒的開機啟動速度。一旦體驗後,就再也無法忍受SSD硬盤的速度了。

這些配置的筆記本萬萬不要買,朋友當初不聽勸,不到半年後悔哭了

CPU別隻看得懂 i3 i5 i7

幾年前,英特爾試圖效仿寶馬的經典3系,5系和7系的分發,也把CPU分成了低端,中端和高端,於是便有了今天的i3,i5,i7。

這也是我個人認為英特爾最失敗的改動之一。

因為這直接導致了未來的近10年裡,大部分的普通消費者都無法很確切的區分CPU的好壞。

其實這還不如高通驍龍處理器800->810>820>830這樣來的直觀。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如果不實際跑分的話,我一直無法區分我剛買的i5筆記本,和朋友3年前買的i7筆記本,到底哪個性能好。

下面紐帶君就介紹幾個CPU型號中常見的標識,

這些配置的筆記本萬萬不要買,朋友當初不聽勸,不到半年後悔哭了

這些配置的筆記本萬萬不要買,朋友當初不聽勸,不到半年後悔哭了

第一位“4”:代表英特爾酷睿第四代處理器;

第二位“5”“6”“7”“8”“9”:代表處理器等級,數字越大性能等級越高;

第三位“3”“5”“0”:這一位基本上就是對應核芯顯卡的型號,其中“3”代表高性能處理器配HD 4600;“5”代表核芯顯卡採用的是Iris 5000、5100或者Pro5200;而“0”則是HD 4600;

第四位“0”“2”“8”:“0”在標準電壓中代表47W,而在低電壓中代表15W;“2”則是代表37W,“8”在低電壓處理器中代表28W;

第五位“MX”“HQ”“MQ”“U”:“MX”代表旗艦級,“HQ”支持vPro技術,“MQ”版本不支持,“U”代表超低電壓以15W和28為主;

基本只要記住這幾個原則:尾綴帶U的,性能一般不高,同等段位的CPU下(如同為i3),前兩位數字越高越好。

記住以上這些,你應該能選到一款相對更適合自己實際使用的主力筆記本電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