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圖:網絡

5月20日,是一個秀恩愛的日子。這一天,中美發表聯合聲明,結束了此前緊張的經貿局勢,朝著合作共贏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這意味著,擴大開放已刻不容緩,市場限制加速退出,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加強,外資很快獲得主導權……而對於我們自己的汽車產業來說,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殘酷。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這次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胡說八道”引來“胡思亂想”

在加入WTO時,世貿組織批准了15年保護期,我們承諾向市場經濟轉變,同時降低關稅。截至2015年7月,理論上的保護期已經結束,更大範圍的開放已成大勢所趨。

民營資本對於形勢預判似乎更敏銳,已經不用再表揚李書福、王傳福等企業家這些年來一系列併購舉措的英明神武,他們對市場變化的敏感性高效地落實到了產業佈局上。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所以,當傳聞吉利要與北汽談股權收購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有任何意外。當事人可以針對傳聞評價胡說八道,但不能阻止人家“胡思亂想”。

按照股比開放的節奏,聯想到國家提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嘗試,吉利即使不與北汽合作,也會和其他國有車企合作,如果國企依然放不下架子拒絕合作,那吉利未來合作的對象一定是外資。

不信走著瞧,吉利不是已經與愛信合資建廠了嗎?在變速器領域,吉利率先尋找自己的支點。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之所以會傳出“收購北汽”的緋聞,也許是因為北汽與吉利的互補性最為匹配的緣故,不論是在資本結構上還是新能源產業項目上,北汽擁有的資源,吉利一直都非常渴望獲取。

汽車產業圈的收購和股權合作,目標一定是共贏,否則沒有扯犢子的必要。只不過對於國資來講,“收購”這個詞兒過於敏感,何況是民資收購國資?所以,股權合作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而且希望很大。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我們站在國有企業的角度思考,在外資蠢蠢欲動的時候,自己的底牌到底有幾張?

有絕對的核心技術?有挖不走的團隊?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有別人無法染指的資源?

伸出手指數一數,是不是細思極恐?

而在危機到來之時,生存還是死亡?民營企業應對變化的效率相對較高,因為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生慾望。不論是比亞迪、長城還是吉利,都能夠在發展中果斷決策取捨。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比亞迪純電動大巴早已銷往美國、日本、歐洲,在英國純電動大巴市場就佔到50%以上市場份額,海外建廠的速度也在加快。

吉利今年4月最新乘用車企業銷量排名榜上躍升至第4位,已經成為民營汽車企業的領軍品牌。

但是,民營企業也面臨太多的限制,他們在資源和政策層面依然存在無法突破的天花板。與國有企業的大而不強相比,在諸多制約之下,大部分民營資本最大的難點是強而不大。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能夠將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有效的聯動和整合,可以將國內的汽車產業做大做強。

暴雪將至,你準備好了嗎?

在經濟界探討國有經濟體制改革的時候,爭論最多的國進民退問題,焦點在於如何釋放民營經濟的活力,而不是在把國有企業做大的時候,將民營經濟擠壓到沒有生存空間。

前不久的博鰲亞洲論壇宣佈了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高層的戰略思路與中美貿易談判最後的結果其實高度吻合,開放是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實現消費升級的唯一出路。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開放必然帶來更激烈的競爭。對於中國車企來說,除了抓緊升級轉型之外,抱團整合將更有力量抵禦風暴。

在捨得之間,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所謂的壯士斷腕,並不是真要把自己胳膊切掉換個假肢,而是要斬斷狹隘的眼前利益,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突破現有的體制和機制,讓自己的胳膊變得有力,可以撐起我們整個產業。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40年的改革開放,市場換技術的效果並不理想。即使是排名前列的自主品牌產品,賴以炫耀賣點依然是背後大批跨國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

更令業內人士焦慮的是,汽車產業上下游產業,其核心生產設備依然要依賴進口技術,即使能夠生產自主知識產權變速器的企業,加工設備也必須整套引進。

由於此前我國並未限制汽車零部件合資企業外資股比,外資通過獨資或合資的方式佔據了我國汽車核心零部件市場75%以上的份額。

如果放開整車的股比限制,跨國車企話語權加強,會逐步左右供應鏈體系控制權,國內整車企業又將如何應對,談判的籌碼在哪裡?

五年過渡期是最後的機會?

發改委確定了中國汽車行業各個細分市場由強到弱開放順序,5年過渡性政策是: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以專用車為例,2017年產量160萬輛,同比增長38.7%,佔整個汽車市場的9.2%,比重相對較小,且增速較快,實力較強,一直由國有大型企業把持,外資處於競爭劣勢。放開股比限制後產生的影響並不明顯。

新能源汽車2017年銷量約為77萬輛,2018年預計會突破100萬輛,也屬於增速快佔比小的細分市場。主要產能集中在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眾泰等企業手中,外資在這個領域較弱,開放後依然會有一定的緩衝期來做強自己。

實際上,這五年過渡期也許是我們整車生產領域最後的機會。在乘用車股比限制取消後,尤其是國有企業,如何擺脫生產外國品牌帶來的盈利依賴,現在看,還沒有解決的方案。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比如,華晨汽車的主要盈利來自華晨寶馬,自主品牌的盈利可以忽略不計。一汽的盈利大戶顯然是一汽大眾,北汽的盈利大戶是北汽奔馳……

由於體制機制的問題,國有資本控制的汽車合資公司,在佔有最多的資源的情況下,國有資本表現出的活力並不成正比,創新的動力和勇氣都略顯不足。

民營資本操控的汽車企業,始終在國有資本和外資的夾擊下求生存,在資源整合方面的積極性會更強。

李書福在談及股比開放話題的時候曾表示“股比不放開就是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起打擊民營企業。”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統計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已從2012年的32.2%,增長至2017年的43.9%,其中WEY、領克、吉利等品牌,主銷產品價格已升至17萬這個區間。

此時,在自身體量和實踐經驗方面,民營企業已經具備了與國有企業攜手的基本條件。因此,國有企業也沒有必要端著架子硬撐。

如果說開放是推動國內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那另外一面也是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在2018年,汽車行業已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沒胡說八道!留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時間不多了!

5月20日, 23家上市整車企業2017年年報出爐。根據統計,A、B股市場的整車類上市公司2017年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57萬億元,同比增幅11%;累計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63億元,同比下降8%。

其中,江淮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老牌龍頭整車企業的淨利潤降幅也分別達到62%、52%和30%。

市場的殘酷性可見一斑,消費升級必然推動落後產能的淘汰,必然對產品升級提出更高的要求,有能力適應這種變化便能存活,否則終將被歷史的車輪碾壓。

中國汽車產業,留給你們的時間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