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莆陽寺廟“四寶”:梅寺晨鐘卜陰晴

□鄭銀華

悠揚的鐘聲伴隨著晨練的步伐,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夏的一天。那天是農曆六月十九日,寺廟裡人來人往,經聲佛號喚醒了芸芸眾生。有一群上了年紀的信眾圍在一起,正在談論莆陽寺廟“四寶”的話題。有的說是廣化寺的石經幢,有的說是龍華寺的雙塔,有的說是龜山寺的六眼神龜,有一位戴著老花鏡、留著白鬍子的老者卻說出了一句莆田俗語:“梅寺晨鐘,文峰宮筵,凌雲殿花鬥,善慶堂罄。”他還引經據典、慷慨陳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一直不能忘懷,總想探其究竟。

莆陽寺廟“四寶”:梅寺晨鐘卜陰晴

莆陽寺廟“四寶”:梅寺晨鐘卜陰晴

莆陽寺廟“四寶”:梅寺晨鐘卜陰晴

莆陽寺廟“四寶”:梅寺晨鐘卜陰晴

“何處鐘聲出曉煙,梅寺別有上方天。”以鍾著稱的梅峰寺位於荔城梅峰,創建於宋元豐八年(1085),宋時峰上遍植梅樹,花木蔥鬱,素有“梅開雪裡,峰湧城中”之美景。北宋崇寧二年(1103),宋徽宗御書賜匾“梅林佛國”,故稱“梅峰寺”。宋紹興十二年(1142),更名為“梅峰光孝寺”。

聞名遐邇的梅峰寺宋代大銅鐘,據志書載:“宋紹興二年(1132)三鑄方成,音響未圓。”後於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由名匠蔡通鑄成。

相傳,宋僧惠澤在大鐘鑄成後,為了試聽其音量,曾交待小和尚道:“待我東行一百里後,你方可敲鐘。”但小和尚心急想試鍾,只等了半日,就敲起鍾來,這時老僧才行五十里,到江口橋附近的福清翁山麓下,其地遂名“鍾前村”。“上方脈脈送鐘鳴,喚醒人間第一聲hellip;hellip;七百年來傳逸韻,悠悠遠播錦江城。”因此鐘聲只傳到江口未達百里。晨曦熹微,鐘聲乍起,悠揚悅耳。渾厚的梅寺晨鐘不但音有抑揚,傳聞數十里,且能卜陰晴,“遇晴則吰,雨天則挫”。有詩云:“步上梅峰曉日晴,鐘聲聞入抑揚聲。審音能卜陰陽事,三鑄逢仙始告成。”

清光緒十三年(1887),官軍駐寺時,鐘樓失火,燒為平地,原銅鐘再也不見了。現存的銅鐘為清光緒年間仿宋鐘模式重新鑄造的。鍾高1.64米,外徑1.04米,唇厚0.05米,重約1500公斤,鐘上鑄有《大悲咒》和《鍾咒》全文,共543字,其鑄造質量上乘。雖不如古鐘神奇,但也悅耳動聽,發音宏亮而低沉。每當晨曦初露,渾厚的鐘聲從梅峰寺頻頻傳出,“音流四野迥,響入五更清。”悠悠鐘聲喚醒了這座千年古城,既使人賞心悅耳,也催人披衣奮起。“上界湧天花重現莆陽名剎,元豐開佛國長聞梅寺晨鐘。”梅寺晨鐘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被稱為莆陽寺廟“四寶”之首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