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年的鐘聲敲響,北美票房的最終統計也火熱出爐:截止12月31日,2017年美國+加拿大預計產出約111億美元,雖然連續三年打破110億美元大關,但同比跌幅(2.8%)為2014年後最差。
其中,自12月25日公映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在年內狂攬5.17億美元,以最新匯率計合33.5億元人民幣,最後時刻超越《美女與野獸》(5.04億美元),成功登頂北美單片冠軍;正是在《星球大戰8》的強力助推下,北美影市的下跌幅度被顯著縮窄,成為當之無愧的救市功臣。
同時,從2015年開始固定聖誕檔登場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和《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都賣過5億美元,全球票房合計則達到41.8億美元,已超過2012年迪斯尼買下盧卡斯影業的40.5億美元;考慮到《星球大戰》系列源源不斷的衍生品收益,這筆交易的巨大金錢效應令人驚歎。
不過,由於北美平均票價達到8.93美元,因而高票房掩蓋下的觀影人次危機更深重:2017年,北美地區僅賣出12.39億張電影票,同比2016年的13.15億跌幅為5.8%,甚至低於2014年低谷期的12.68億,創1992年以來的最低記錄;由此看來,2016年的市場高峰並未得到延續,後續增長空間仍然存疑(更多報道見 )。
另一方面,在北美之外的國際市場拉動下,全球總票房來到399億美元,其中貢獻逾85億美元的國內市場居功至偉,基本上掩蓋了北美下滑的不利趨勢。正如早前的分析所及,中美兩大市場的此消彼長仍在演進中;雖然2016年曾一度出現拉大的情形,但未來的大勢並未有根本性的逆轉。
值得一提的是,北美影市也出現了諸多票房佳績,既有《金剛狼3:殊死一戰》、《神奇女俠》、《銀河護衛隊2》等漫改大作,也出現《小丑回魂》、《逃出絕命鎮》、《分裂》等小成本恐怖片,共同構成百花齊放的電影盛景。
當然,《攻殼機動隊》、《正義聯盟》、《銀翼殺手2049》、《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亞瑟王:鬥獸爭霸》和《全球風暴》等片都耗費巨資拍攝,但最終都未能收回成本,淪為“票房啞彈”的代表案例。
進入2018年,《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侏羅紀世界2》、《星球大戰外傳:索羅》等系列強片將再度席捲銀幕,全球總票房登頂400億美元指日可待。
閱讀更多 數影洞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