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這是持續了幾代人的科學實驗。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發射了尋找外星人的宇宙飛船,載著地球文明的信息去拜訪太空。

那批世界上最聰明的科學家們,碰上最好的時機,用那時最好的技術,花費了超過預算很多的資金,跟著人類的好奇心,把宇宙飛船送上天,然後幾代人等上一輩子看結果。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1977年,一隊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發起了一項充滿野心的任務。最初打算去看看外行星是怎樣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它們的大氣層是怎樣的,衛星是怎樣的。那會,整個人類對宇宙知之甚少。

這是個很酷的實驗

簡單科普一下”旅行者號“星際航行的工作原理。在太陽系中,行星們都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圍繞著太陽旋轉,他們公轉的週期不同,運行的圓弧大小也不同,所以他們都沿著自己獨特的軌道運行著。▼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就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有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出現了,太陽系裡的幾大行星正好運行到一個絕妙的相對位置,它們同處於一條完美的弧線上,這條弧線可以供飛行器順利通行,而行駛在這條路線上,飛行器可以很好地和這些行星們來個近距離的接觸,

這樣完美的運行曲線,每隔170多年才出現一次,顯然,任何人都沒理由錯過這次絕妙的機會。整個NASA激動了。上一次出現這樣盛況的時候,人類還在探索木質帆船。▼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或許在很多人想象中,讓一個飛行器在宇宙中保持飛行,你必須在後面放一個引擎來一直點火助推。

並不是這樣。

宇宙飛船剛發射時,只需繞著地球行走,等到合適的位置和時間,他們才需要開啟引擎,點火一下,讓自己的速度提升,像“彈弓”一樣彈射出去。此時達到開普勒定律中的“逃離速度”,擺脫太陽系的引力,向太空飛去。之後再也不需要這樣的助力了。

運行軌跡即下面這張圖裡的黃色曲線。▼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渺小的人類啊,能在幾十年前用想得到的最好的技術,在一個最好的時機,不想著賺錢,只是跟著人類的好奇心,跟著直覺,跟著理想,奮力把孤獨的旅行者號送入太空,衝出太陽系,然後幾代人等上一輩子看結果,實在是人生中能想到的最酷的事情之一。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寫給外星人的信

它一直隨身攜帶金色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遨遊於太空。這裡包含了來自地球的問候和關於地球的信息。很多人對《三體》劇情重現的擔憂,也正是來源於此。

但科學家們認為,如果太陽系消亡,金色唱片可能是我們存在的唯一標誌。這是它存在的最大意義。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金色唱片上刻錄了音樂,地球的自然之聲,口語問候,以及地球照片。其中有中國的普通話、粵語、閩南語、吳語四種語言問候語,有我們的民族歌曲“茉莉花”,長城和中國家宴的照片。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暫時的告別

它先是到訪了木星和土星,飛過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遠最遠的海王星時,旅行者號回過頭來,拍了一張新月狀的海王星照片。此時,它探索行星部分的任務到結尾了,這也是最後一次地球的家人呼叫它了。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那是連風都不曾都不曾抵達的地方

那是連太陽都無法溫暖的角落

那是寂寞的遠處,那是太陽系的邊緣

它離開地球之前,回望太陽系,拍了一套全家福照片。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圖中這粒如灰塵般大小的暗淡藍點,就是地球。

這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在這粒藍點之上,你所知道的每一個人,和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以及每一個居住在這裡的人,都過著自己的生活。

珍惜它吧,珍惜我們唯一的家。

旅行者號的近代故事

2012年8月,旅行者1號離開了太陽系。這是人類所打造的的第一件離開了太陽系的物件。現在它已冒險進入星際空間,遊蕩在恆星之間寒冷黑暗的區域。

在過去的四十年中,“旅行者1號”都在使用微型推進器來定位天線,以便與地球保持聯絡。 它與地球相距 130 億英里,無線電信號需要約10餘小時。

2017年11月時,科學家還對航天器上一個程序進行了重新編程,新的變通方案能延長它2-3年的壽命。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它一直孤獨,它老了,電量越來越少,相機也出了毛病正在將就用。它得和老年人一樣,多睡覺,多休眠省電才能撐得更久。不過,它還沒有放棄,我們也沒有放棄它,它在繼續前行。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當旅行者的能源用盡,航天器也就再也不能發回任何有用的信息了。那時,“金唱片”就成了唯一存留的任務了。

沒有風雨的侵蝕,沒有行星彗星的撞擊,金唱片至少能保存十億年以上。它會一直漂浮在星際空間中,如大海中的漂流瓶一樣,等待某種智慧生物拾起。

紀錄片&書籍推薦

紀錄片《最遠的地方》值得一看。它採訪了參與計劃的第一代科學家,回顧了整個星際探險歷程臺前幕後的故事,片中有大量來自宇宙深處的照片,讓人驚豔。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另外推薦書籍《暗淡藍點》,享譽全球的美國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的科普名著,他也是“金色唱片”的發起人,美國的太空探測計劃的參與人之一。

人類的初心就是對世界,對宇宙的好奇心,永葆初心。


關於HandyKid

HandyKid專注兒童藝術科技啟蒙,介紹孩子喜歡的趣味科學小實驗、科技DIY項目等。

科技與藝術交融的動手做項目,能寓教於樂,開發孩子的智力,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播下知識的種子。

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可以關注我們,幫你共度一段美妙的親子時光!

牽掛幾代人的星際探險,是使命必達?還是如三體中的自取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