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高利貸起家的趣店、樂信,在資本市場迎來寒冬,它們該何去何從?

在互金圈,趣店和樂信經常被業內人士共同提及,同樣做校園貸起家,又先後在紐交所、納斯達克上市,命運何其相似,卻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作為曾經的校園貸“雙雄”,近年來在轉型過程中,趣店向左,樂信向右,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趣店在退出校園貸後,發展現金貸業務,現金貸監管趨嚴之後,又進軍汽車分期市場;樂信則轉型成為國內分期電商的代表,但同時也緊抱著校園貸業務不放,更計劃今年在區塊鏈方面大展拳腳。

高利貸起家的趣店、樂信,在資本市場迎來寒冬,它們該何去何從?

3月12日和3月20日,趣店和樂信先後發佈了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在一眾海外上市的互金企業中,趣店成為了最賺錢的那一家,而樂信的市場表現也可圈可點。今天,深8君就來探討一下,這兩家何其相似、又有所不同的互金平臺,其財報、股價背後,給我們留下哪些深思。

趣店、樂信財報背後,各藏隱患

3月12日是趣店創始人、CEO羅敏35歲生日,這一天,趣店發佈了未經審計的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數據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了231%達到近48億元,淨賺近22億元,同比增幅超過275%,成為去年最賺錢的互金公司。然而,作為一家市值曾經高達百億美元的獨角獸,風光的財報背後,也深藏著隱患。

第一重隱患的來源,直指其“乾爹”螞蟻金服。當年入股趣店之後,趣店背靠螞蟻金服的線上獲客渠道(優質流量),業務方面獲得了爆發式的增長,成為趣店崛起的最重要因素。然而,過度依賴螞蟻金服輸血,也導致趣店的造血能力不足,使趣店積累了大量的商業隱患。隨著現金貸政策出臺,此前給趣店導流,讓趣店獲客成本一直保持較低水平的螞蟻金服,直接收緊了與趣店的合作,導致趣店去年四季度活躍借款人數比三季度下降了60萬人。另一方面,作為帶著“現金貸”原罪上市的一家互金企業,在種種負面信息揮之不去的情況下,“乾爹”螞蟻金服上市之後與趣店的關係走向也不甚明朗,況且螞蟻金服已有可以提供借貸的螞蟻借唄以及網商銀行,還有為用戶提供分期消費的螞蟻花唄,趣店對如今的螞蟻金服而言,恐怕已日漸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小角色。

高利貸起家的趣店、樂信,在資本市場迎來寒冬,它們該何去何從?

第二重隱患,則是在新一輪的現金貸整頓中,趣店主營的現金貸業務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根據趣店2017年全年財報顯示,其利潤增長速度明顯下降,2016年趣店淨利潤同比增長高達514%,而2017年前三個季度,其淨利潤率僅維持在50%左右的水平,第四季度更是降至36%。同時,趣店業務的逾期和壞賬也在不斷提高,財報顯示,趣店M1逾期率從2017Q3的1.83%上升至2017Q4的4.61%,壞賬規模從2017Q3的1.68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017Q4的3.38億元,壞賬率也從6.3%增加至15%。以上所有數據都表明,在現金貸監管趨嚴的情況下,再經營現金貸業務無疑是“自尋死路”,因此對於趣店而言,轉型已是必然。

第三重隱患,則是被羅敏給予厚望的“大白汽車分期”業務,據深8君瞭解,趣店在汽車消費金融的切入點,是以租代購的融資租賃模式,覆蓋範圍主要以三四線城市為主。羅敏在新一季財報中表示,截止到二月底,大白汽車已開設175家門店,但這一數目與其2月初公佈出來的門店數量一樣,也即是說,在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內,大白都沒有開設新的門店。雖然在羅敏對大白汽車的規劃裡,充斥著夢想、信念這類字眼,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在汽車消費金融市場,盤踞著瓜子網、人人車、易車網、毛豆新車網等一大批人力與財力兼具的巨頭,對比之下,趣店可以說完全沒有什麼優勢。

高利貸起家的趣店、樂信,在資本市場迎來寒冬,它們該何去何從?

三重隱患之下,趣店的未來,實難預測。

再來看樂信,3月20日,分期電商第一股樂信發佈上市後首份財務業績。據樂信財報顯示,2017Q4樂信分期電商(分期樂)收入為6.92億元,來自金融服務的收入為9.02億元,分別佔比43.4%、56.6%。而此前樂信的招股書顯示,這一比例在去年同期為60%、40%;今年前三季度,電商收入佔比為46.6%。

從以上數據變化中,很明顯可以看出,分期樂的下滑態勢已經非常明顯,來自金融服務的收入由去年同期的40%增長至56.6%,樂信是否是在逐步調整業務佔比還不得而知,但是作為樂信主營業務之一的分期樂,在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備受市場青睞的分期產品重重夾擊之下,其未來業績必將進一步縮水,如果金融業務未見大幅增長,那樂信整體業績必將出現斷崖式下跌,對其未來發展極為不利。

高利貸起家的趣店、樂信,在資本市場迎來寒冬,它們該何去何從?

另一方面,對比趣店的趣分期早已脫去校園貸“罪惡的外衣”,樂信的分期樂始終都沒有放棄校園貸這一業務,甚至在對校園貸“一刀切”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發佈之後,樂信還專門發佈聲明稱,大學生在網上進行分期和貸款,並不代表都是違規校園貸,自己從事的是撮合業務,已經將校園貸推薦給了銀行而網貸機構。深8君認為,即便是按照監管要求,將校園貸業務推薦給持牌機構來經營,雖與樂信關係不大,但惡名昭彰的校園貸,至少不會給樂信添光加彩。

靠著校園貸業務起家的樂信,在現金貸行業日漸式微的情況下,將面臨怎樣的轉型難題,未來又將走向哪個分岔路口,引人深思。

股價波動,趣店、樂信在資本市場雙雙受挫

2017年10月18日,趣店登陸紐交所,首個交易日收盤價為29.18美元,市值曾高達113.31億美元。不過,短暫的高光時刻之後,趣店經歷了現金貸質疑、信息洩露、美國律所調查等諸多風波,趣店股價在接連跳水之餘,更是刺痛了每一位投資人的心。

12月12日,大摩、瑞銀、花旗、中金等投行承銷商,發動對趣店的集體訴訟,訴訟理由是趣店有兩點虛假陳述,首先是趣店回收貸款的業務存在嚴重問題,對於逾期貸款不做催收而是作為福利送人,其次是趣店的系統和程序存在缺陷無法保障借款人的信息安全,導致系統被入侵,信息被洩漏。據深8君瞭解,截止發稿之時,趣店在美國的被投資者集體訴訟事件尚未解決。

截止3月27日美國交易時間結束,趣店(QD)股價被定格在11.76美元,全天再度大跌4.23%,這一價格離公司上市以來的收盤新低11.49美元僅一步之遙。若較公司24美元的發行價相比,公司股價已經“腰斬”,跌幅高達51%,表現也相當“亮眼”。

高利貸起家的趣店、樂信,在資本市場迎來寒冬,它們該何去何從?

有趣的是,在3月12日發佈最近一期財報之時,羅敏一番“我決定,在公司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之前,我不再從公司領取一分錢薪水和獎金”的言論,又一次刷屏網絡,次日股價便開始大幅跳水,截止3月13日收盤,趣店當天大跌7.75%收盤,報收15.23美元。從3月12日到3月27日,趣店總市值也由54.49億美元縮水至38.81億美元,11個交易日裡市值蒸發15.68億美元,而羅敏口中的千億美元市值,在如今慘淡的市值面前,多了一廂情願的意味。

深8君認為,美國律所調查一事,給趣店帶來的影響或許將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恐難挽回資本市場對趣店的信心,即使出現小幅上揚,最終股價走勢恐怕也不甚樂觀。

再來看樂信,2017年12月21日樂信於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9美元/股,首日股價較發行價上漲18.89%,至10.7美元,第二天股價更是暴漲近33%,截至22日美股收盤,樂信上漲32.71%,報收於14.20美元,表現不俗。

1月15日,高盛發表投資研究報告,給予樂信(LX)“買入”評級,同時將其12個月目標價定為21.8美元,較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高出57%。1月16日,德銀也給予了樂信“買入”評級,將其目標較設置為21美元,較報告發布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存在51%的上漲空間。兩大機構的利好消息,讓樂信的股價也呈上揚態勢,在當日的美國股市常規交易中,樂信股價報收於14.28美元,較發行價上漲58%。

自3月以來,樂信股價出現兩次劇烈波動,一次大幅上揚,一次大幅下跌,可謂冰火兩重天。

3月9日(美東時間),樂信股價突然詭異暴漲,盤中一度衝至19.33美元,當日收報19.09美元,單日上漲19.31%,股價創上市以來新高。樂信此次股價暴漲,疑似與其之前宣佈成立區塊鏈實驗室有關,按照樂信的計劃,2018區塊鏈要落地的三個業務場景,一是,在現在基於真實訂單入鏈的旁路系統上驅動更大的業務價值;二是,和一家正在談的商業銀行合作,樂信計劃和該銀行一起做一套增信系統;三是,在利用區塊鏈特性基礎上發掘桔子理財增信、ABS、價值背書等可落地場景。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3月9日這波上揚,是樂信借區塊鏈概念拉高股價,事實果然如此,3月9日急漲之後,樂信股價連跌三個交易日,截至3月14日(美東時間),收報17.1美元,股價趨於正常。

在3月20日公佈了2017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之後,樂信的股價一落千丈,盤中一度下跌16%,最終收盤報收15.98美元。樂信自上市以來,其走勢一直都比較穩健,這次下跌幅度之大,超出了很多投資人的預料。

高利貸起家的趣店、樂信,在資本市場迎來寒冬,它們該何去何從?

截止3月27日美國交易時間結束,樂信(LX)股價停留在14.67美元,依舊處於低迷狀態。深8君認為,在營收不及市場預期及分期電商業務出現下滑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對樂信投出了“看衰”的一票,未來股價走勢恐怕也不容樂觀。

趣店及樂信這兩個舊日的校園貸“雙雄”,一個與現金貸漸行漸遠,一個與現金貸剪不斷理還亂,兜兜轉轉之後,又一次在資本市場雙雙受挫,等待它們的,是重生的無盡榮光,還是跌入谷底的至暗時刻,或許只能交由時間來解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