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國內再生顆粒受阻,越南禁止廢塑料進口,企業偷排廢水罰款2000萬元

1、國內再生顆粒清關受阻

國內再生顆粒受阻,越南禁止廢塑料進口,企業偷排廢水罰款2000萬元

近日,青島港對進口再生粒子嚴查,清關率降低,並且只要查驗的再生粒子都需要做固廢鑑定,一個樣品涉及費用在一萬元左右,大幅增加企業成本。大連港對再生顆粒亦是單單必檢,通關效率明顯下降。

廈門、深圳海關只要符合“三個一致”要求的大部份再生顆粒仍可正常通關。對於按原料歸類的再生塑料顆粒,進口過程中還是會被要求抽檢的,一般按20%的概率抽檢,檢測方法是危險廢物鑑別標準及浸出毒性鑑別。如果肉眼觀察太多雜質或者檢測出不合格,就要送到海關的化驗中心作進一步是否屬於廢固的鑑定。在此提醒企業,在此生態環保部鐵腕治理進口固廢的決心下,進口顆粒時務必做到“三個一致”,且需要據實申報,選擇正規渠道進口,才能引導行業健康正面的發展下去。

2、因港口擁堵越南禁止廢塑料集裝箱進口

國內再生顆粒受阻,越南禁止廢塑料進口,企業偷排廢水罰款2000萬元

自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以來,越南新港蓋梅國際港碼頭(TanCang-Cai Mep International Terminal,TCIT)與凱萊港(Tan Cang-Cat Lai Terminal,Cat Lai)幾乎被洋垃圾淹沒,導致港區擁堵。基於此,越南決定自六月中旬開始暫停進口廢舊塑料,同時限制廢紙進口。

在6月15日之後,集裝箱船若要在TCIT或TCTT碼頭進行卸貨,在船舶抵達港口之前,需要其提供有效許可證及一份注有提貨日期的書面承諾,否則不允許卸貨。

自6月25日到10月15日期間,越南新港蓋梅國際碼頭停止接受自其他港口進口過來的裝滿廢棄塑料的集裝箱,但如果客戶能夠提供有效的進口許可證及注有提貨日期的書面承諾,則該港仍將繼續接收該類裝有廢紙的進口集裝箱。

目前越南港區已經沒有空間來放置進口材料,同時由於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導致大量洋垃圾運至越南主要進口碼頭,造成碼頭批量延誤。以上暫停廢舊塑料進口的舉措剛好與目前的港區現狀相吻合。據悉,目前船公司已經開始著手與其客戶交談越南港的這一變化。

3、土耳其石油化學工業公司上調PVC、PP、PE價格

國內再生顆粒受阻,越南禁止廢塑料進口,企業偷排廢水罰款2000萬元

6月1日,消息人士證實,土耳其石化生產商Petkim(土耳其石油化學工業公司)已上調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標價。消息人士稱,這一上調是對歐洲6月上游乙烯和丙烯合同價格上漲的回應。

歐洲6月乙烯合同價相比上月上漲63歐元/噸,FD西北歐報價為1150歐元/噸,而歐洲6月的丙烯合同價在當月上漲至1032歐元/噸FD西北歐。

6月1日,Petkim將所有聚丙烯級的價格上調了30美元/噸,聚丙烯FCA阿利亞加報價上漲到1705-1715美元/噸。

LDPE和HDPE的價格也上調了30美元/噸,LDPE h2-8的FCA阿利亞加報價達1680美元/噸,薄膜級HDPE的FCA阿利亞加報價達1480美元/噸。

Petkim的PVC標價也上漲了30美元/噸,FCA阿利亞加報價達到1360美元/噸。

4、上海口岸97個洋垃圾滯港集裝箱成功退運

國內再生顆粒受阻,越南禁止廢塑料進口,企業偷排廢水罰款2000萬元

去年以來中國堅決對“洋垃圾”說“不”,這其中,退運當是第一要務。

“洋垃圾”一旦進入中國口岸,再要實施退運就異常艱難。近日,上海海關緝私局法制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上海口岸對累積了4年的97個“洋垃圾”集裝箱實施退運,其中周折一言難盡。一箱固廢究竟是國家限制類還是禁止類,需要進行專業鑑定。而在鑑定期間,當事人或出逃,或表示爭議不斷申請複核,這會將戰線無限拉長。

關鍵在於,“洋垃圾”到岸後若無法第一時間實施退運,其租箱費、堆場費等將呈幾何級上升,甚至出現一個固廢集裝箱貨值才幾萬元,而此後滯港等成本卻高達數十萬元的情況。到那時,再行退運為時已晚,當事人以無經濟實力為由逃避退運責任,或因量罰重而喪失了與外商聯絡的積極性,中國只能被迫自己“吃進”。

據解放日報·上觀記者瞭解,上海口岸去年那97個箱子的退運,可謂想盡辦法——港務公司給予優惠或減免,當事人給外商一些利益“甜頭”

,上海口岸又極大爭取到船公司的配合,退運才得以成功。

不過尷尬的是,“洋垃圾”案一旦立案,法院一旦判決為沒收,便與退運產生衝突,那麼垃圾只能在中國消化。“洋垃圾”的堆場費、運輸費和銷燬費等,使政府部門為此付出大量行政開支。

5、公安部嚴打長江流域環境違法

國內再生顆粒受阻,越南禁止廢塑料進口,企業偷排廢水罰款2000萬元

5月31日,公安部發布公告稱,今年以來,公安部同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交通部等開展集中打擊整治長江流域汙染環境違法犯罪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目前已偵破刑事案件15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10名,公安部掛牌督辦的45起重大案件全部告破,有效打擊了違法犯罪。

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長江流域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活動仍然多發易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公安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深化打擊整治工作。公安部已成立強有力工作專班,每週一調度、半月一小結,指導各地綜合運用提級偵辦、異地用警等措施強力破案攻堅,對團伙性、系列性、跨地域的重大案件掛牌督辦、串並偵查、集中收網、聯動打擊。同時,公安部還會同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交通部等11部門建立了打擊長江流域汙染環境違法犯罪活動打防聯動工作機制,定期會商研究情況、共享情報信息、破解執法難題,形成打擊整治合力。

6、企業偷排廢水 罰款近2000萬兩名高管被判刑

國內再生顆粒受阻,越南禁止廢塑料進口,企業偷排廢水罰款2000萬元

6月3日,重慶一家企業為節省廢水處理費用,在汙水處理設施中段私自埋設暗管偷排,原本這家企業以為自己做得非常巧妙;結果還是“栽了”。最終,兩江新區環保局對涉事企業做出頂格行政處罰:罰款1989.5760萬元,兩名高管也被判刑。

近日,渝北區檢察院與市環保局兩江新區分局聯合開展“環保重點企業排查專項行動”,對轄區內重點排汙企業進行了監督回訪。

小小雨水井大有“玄機” 企業節省汙水處理費私設暗管偷排

在距離廠內主調節池約一兩米的地方,有一個“普通”的雨水井。然而,正是這個看起來並不起眼的雨水井,曾經被秘密改造成偷排廢水的暗管。

“就這樣,未經處理的汙水就通過雨水井直接排放到河水裡了。”據承辦檢察官楊熹介紹,從2014年上半年至2016年1月,周某在譚勇的指使下,多次利用私設的暗管偷偷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水。

2016年3月,附近有市民向環保部門反映,他們發現在晚上,廠區偷偷在向河裡排汙,每到排汙時,汙水呈黃色,在原本清亮的河面上非常明顯。

收到線索後,環保部門高度重視,立即安排工作人員進行跟進。一連一個星期,工作人員每到天黑,就到河邊蹲守。

“這個企業很聰明,都選在凌晨偷排汙水。”該負責人回憶說,起初,執法人員一無所獲,經過一週的蹲守後,終於在1月21日凌晨,逮到了“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