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2018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昨日閉幕 院士組團帶來25個重大科技成果

2018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昨日閉幕 院士組團帶來25個重大科技成果

小朋友在展區現場體驗VR項目

文/記者 李鋼 羅仕 譚錚 圖/記者 湯銘明

為期三天的2018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於24日閉幕。據截稿時的不完全統計,在展會期間,有55個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並初步簽訂合作協議,合作金額為1.48億元。在參會的項目中,由廣東院士聯合會組織的院士團隊集體亮相,成為創交會的一大亮點。

院士攜科技成果找“婆家”

據廣東院士聯合會介紹,共有18個院士團隊組團參展,共展出了25項有明確產業化前景、有明確產業化資源需求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實物及模型,吸引了不少企業和投資機構的濃厚興趣。

同期還舉行了廣東院士團隊科技成果推介對接會,莊松林、韓忠朝、唐本忠、劉煥彬、羅錫文、侯立安、瞿金平、方濱興等8個院士團隊攜11項重大科技成果尋找“婆家”。

其中,由莊松林院士領銜的理鑫光學團隊著力開發超短焦投影機核心部件光學鏡頭,克服了傳統超短焦投影鏡頭難以生產與裝配的問題,便於量產加工,有利於成果的市場化推廣。目前,此種產品已經完成了研發,且樣機效果已經驗證完成,進入了量產準備階段。一旦量產將打破國外對超短焦投影鏡頭壟斷地位。

幹細胞新藥已完成臨床前研發

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院士親自率領團隊蒞臨路演現場推介其幹細胞工程項目。據團隊項目組負責人馮春敬博士介紹,韓忠朝院士團隊在圍產期幹細胞技術及其新藥研發領域處於國內國際領先地位,團隊研發的幹細胞產品採用臍帶和胎盤來源間充質幹細胞,與國外骨髓源產品相比,具有易於產業化、生產時間短、低免疫原性等優勢。

目前,部分幹細胞新藥已完成臨床前研發和初步的臨床研究工作。其中用於治療移植物抗宿主病、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肝衰竭、肝硬化等治病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已獲CFDA審評中心同意遞交申請。

韓忠朝院士表示,此次融資大概需要三個億,希望融資後能加速產品的臨床試驗,爭取產品早日上市。

“熒光材料”10秒測出內毒素

內毒素檢測,對膿毒症、原因不明的發熱、肝臟功能障礙等疾病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唐本忠院士團隊成員、艾伊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必成表示,基於AIE技術的細菌內毒素檢測試劑及設備的開發項目取得重大進展,AIE材料可以解決目前內毒素檢測領域的痛點。內毒素的檢測常用的鱟試劑來源於海洋生物“鱟”的藍色血液,破壞海洋生態,另外,鱟血液非常昂貴,同時檢測手段繁瑣且產品質量不穩定,並且長期被歐美國際企業壟斷。內毒素現在並沒有相關的熒光快速檢測技術,而AIE材料可以在10秒左右快速將內毒素的濃度指標出來,同時還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無人機施肥管家開創施肥新局面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院士團隊為創投機構展示了無人機施肥管家項目。據介紹,過去往哪兒施肥、施多少肥,多依靠農民的直覺。而這臺無人機施肥管家,一次充電,就能飛行監測面積約9500畝的農地,通過自主研發的多鏡頭分立式微小型多光譜成像系統,快速解析水稻養分信息,給出施肥建議。在廣東省羅定市的測試中,水稻增產6.4%,為農民節省了至少約15%的肥料,粗略計算,一畝稻田將節約11.25元的肥料成本。

貝殼新型塗料24小時消滅甲醛

侯立安院士團隊採用國際上最新生產技術,將天然海產品加工下腳廢料——貝殼製成健康環保的建築結構體塗層材料。據侯立安院士團隊、融創新材料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周毅介紹,該新型材料經國家建築材料測試中心檢測,不含甲醛、苯系物、VOC、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而且室內塗裝24小時內,甲醛去除率高達87%。目前,該產品已成為中建八局、國信、保利、萬科、碧桂園等一線地產商戰略合作伙伴,深受學校、醫院、療養院、幼兒園等場所業主青睞。此外, 侯立安院士團隊領銜研發的環保節能薄型石材及裝飾保溫一體化板材系統,業內獨創。

拉伸流變擠出技術開創ERE+N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瞿金平院士團隊發明的“基於拉伸流變的高分子材料塑化運輸技術”為基礎研發的高分子拉伸流變擠出設備(簡稱ERE)亮相創交會,現場生產出一根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棒材,看似柔軟的塑料,卻有替代鋼材的特性,標誌著中國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領域首次走進世界前列。

獲得ERE技術專利獨佔許可的廣東星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智韜介紹說,ERE設備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終試,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由於該設備是工業母機,幾乎所有的產業都將可與ERE結合,形成新的技術突破,創造ERE+N模式,應用前景十分廣闊。譬如高性能電線電纜的生產,可以此一步法制備高填充無滷阻燃電纜料,替代傳統兩步法工藝,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產品氧指數高,阻燃性能和抗開裂性能優異。

做最懂工業的互聯網公司

過程工業計算機模擬與控制專家劉煥彬院士帶領團隊研發的博依特科技主要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實現製造業生產過程數字化,為管理者提供在線監測、能效分析、告警預測、事後追溯工具,優化生產運行過程,為生產提供輔助決策,實現提質增效、節能降耗的目的。劉煥彬院士團隊成員、廣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OO洪蒙納博士介紹道,產品主要的客戶是製造業,如造紙、陶瓷、玻璃、金屬、食品和水泥等流程工業。可以幫助解決客戶設備利用效率低(僅為40%),能耗高、成本重(造紙約10%,陶瓷約30%,水泥行業約70%),粗放式生產管理、數據化和精細化不高等產業痛點。

情報智能分析與大數據安全平臺齊亮相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團隊帶來了“知情”企業情報智能分析系統。知情是一個互聯網應用,打造一個商業情報挖掘和互動的平臺。區別於傳統的搜索,它將海量數據轉化成知識。基於這些知識圖譜,實現政策分析、競爭情報分析、市場分析、商務社交等四個功能,打造了一個情報獲取和交流互動的平臺。方濱興院士團隊還推介了面向服務與交換模式的安全可控大數據平臺“防水堡”、網安人才大數據態勢分析與人才實訓系統、泰清內網威脅感知系統。

院士攻克餐廚垃圾處理千年難題

每天無數的餐廚垃圾如何處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率領團隊,用科技成果回應了問題——將其百分之百地轉化為資源。

劉人懷組織的一個包括工程管理等科技人員在內的科研團隊,經過三年的實驗室努力以及五年的中間實驗,形成了餐廚垃圾治理工程的成果——一個可以每天處理5噸餐廚垃圾的生產線,經過生物的處理,用30多個小時可以把餐廚垃圾裡面的糖、澱粉變成95度酒精,可以作為燃料,剩下的變成氨基酸,可以做飼料添加劑和高檔液體肥,油脂可以分離出來後作為工業油脂,此外還可以生成乾冰和燃料,餐廚垃圾百分之百變成了6種資源,並且在整個過程中沒有汙水排放,沒有廢氣排放。

“人類幾千年來第一次把餐廚垃圾這個問題解決了,再不會給我們人類帶來毒害,廣州做了這個技術,希望我們的廣州、粵港澳大灣區首先用起來,給全世界樹立一個榜樣。”劉人懷說。

剛開幕就有23個項目簽約

此外,在展會上,來自佛山市山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富曬濾芯應用項目與內蒙古雲佳正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並現場簽約。

來自九三學社展區的上海交通大學的微生態仿生型人工浮游生物系列新產品項目與韓國奇蹟源水有限公司(MiracIe Sourse)現場達成深度合作意向。“粵港澳大灣區展區”的香港理工大學“正向光學離焦”軟性隱形眼鏡項目,被相距300米創新創業展區設點參展的廣州琦安琦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看中,雙方達成合作意向。

據記者瞭解獲悉,本屆創交會剛剛開幕時,就已經有23個項目完成了落地轉化簽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