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維是什麼?恐怕你一直都讀錯了!

大家讀《孫子兵法》,很多時候把它和《三國演義》並列,甚至有些作者會乾脆將“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合併,名為《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其實這都是對於“孫子兵法”的誤讀。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維是什麼?恐怕你一直都讀錯了!

“孫子兵法”講的不是“計謀”,而是“戰略”,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計謀”意味著投機取巧、兵不厭詐,“戰略”講的是敵我分析、理性決策。

總結起來,“孫子兵法”的思維核心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先勝後戰。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維是什麼?恐怕你一直都讀錯了!

何謂“先勝後戰”?就是準備好了再作戰,一戰而定天下。

《孫子兵法》講“勝可知,而不可為”,也就是說,《孫子兵法》不是在教取勝的技巧,而是在講如何評估敵我雙方的形式,如何讓自己變強,如何合理選擇作戰時機。

怎麼判斷有沒有勝算呢?用“五事七計”。

五事七計:

五事即:道、天、地、將、法;

七計即: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比較這7個方面,然後判斷是否有勝算。

如果敵強我弱怎麼辦呢?用計謀來爭取“以少勝多”嗎?當然不是,要一邊忍耐等待,一邊自我修煉,即“實而備之,強而避之”,確認自己有勝算了再出戰,出戰就要一戰而定勝負。

李牧戰匈奴,就是非常典型的要麼不戰,要麼就一戰定天下的例子。李牧駐守邊疆首先是閉門十年不戰,每天士兵都是好吃好喝好訓練。當他認為兵強馬壯可以出戰的時候,就發動傾巢而出的決戰。戰前他先大縱放牧,匈奴小股人馬入侵就佯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待匈奴以為趙軍兵力貧弱帥大軍而至時,李牧左右夾擊,大破匈奴十萬餘騎,此後十餘年匈奴不敢也沒有能力再接近趙國邊境。

現實中人們往往有一個誤區,認為行動才有機會,不停地強調效率、執行力,卻忘了事物的另外一面:行動必有代價。有時候,不作死就不會死。

諸葛亮算是中國歷史上奇謀詭道第一人,但他怎麼都贏不了,因為“五事七計”算下來他沒有勝算,所以司馬懿說諸葛亮是“逆天而行”不是沒有道理的。

對於經營者也是一樣,你踏踏實實做產品,把服務做好,不用老想著有什麼“招”。

實際上,奇謀詭道很容易,就那麼幾招,技術含量很低,但是“五事七計”就需要做大量積累,是拼時間、汗水、智慧。

在孫子的主張裡,最好的戰爭是“不戰而勝”。因為打仗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即便打了勝仗,其實自己也損失慘重,所以有“小勝為敗”一說。

為將者,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兩項:一是準備,二是等待。要麼不打,要不一戰而定。做任何事情都是這個道理,不該動作的時候什麼也不做,做一次就要解決問題。戰爭打來打去自己的 人、糧都損失了,但戰爭還沒有結束,那自己只會越來越弱,最終被淘汰出局。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維是什麼?恐怕你一直都讀錯了!

《孫子兵法》不鼓勵和競爭對手作戰,而是強調“準備”的功夫。要有準備,先練兵,在不確定自己出戰肯定能勝的情況下堅決不出戰,可以撤退,但不能盲目,要忍,避免“焦慮性動作”。

漢武帝時期被稱為“盛世”,他繼承的是文景之治,是治世。文景之治下來,與民休養生息,社會財富迅猛增加,但到了漢武帝,他喊了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於是在一堆憤青的支持下國家連年窮兵黔武,開疆擴土,導致從政府到民間的全面破產。漢武帝萬年,國家玩不下去了,因為加稅加的太厲害,不管是央企還是民企都撐不住了,巨大的政治壓力下,漢武帝寫了《輪臺罪己詔》。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維是什麼?恐怕你一直都讀錯了!

在現在社會哪些是“焦慮性動作”?

做設計的人看到做商貿的朋友突然間發財了他也去幹,自媒體火的時候不管之前是做什麼的都一窩蜂去做自媒體,跨境電商火爆期又去做跨境電商,APP創業有好多上市後市值過億的於是又有一大批人投入APP開發,這都是不理智的行為,最終除了極個別的碰巧摟了一竿子,大多數都全線潰敗。

為什麼?因為只看到了表面的機會,你看不到的是成功者背後的實力和積累。而往往很多人們不能等待,不能忍,即便實力不行也總想挑戰,不做事就焦慮,做了又對自己無益,這就是“焦慮性動作”。


對於電商企業來講,有時候我們會犯類似的錯誤,過於重視技巧而忽視戰略,令商家們樂此不彼的事情總是圍繞在如何破解平臺排序法則,找搜索排序漏洞、推廣計價漏洞、法律法規漏洞……如果有一些商家通過這些方式獲得了短期收益,則更讓越來越多的商家焦慮難安,即便本身發展挺好的商家也會“坐不住”,做出一些損害品牌長期利益的“焦慮性動作”,比如降價、刷單、做團購、做低端淘客等,賠錢賺了吆喝,品牌形象大打折扣,老顧客流失嚴重。

更嚴重的是對於賣家心理的影響,尤其是哪些曾經通過這些“討巧”的手段獲得短期收益的商家,誤以為自己掌握了可以成功的方法,從而囤貨、招人、擴張,之後政策或者平臺規則發生了變化,原來的方法立即“失靈”,這個時候就會損失慘重。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維是什麼?恐怕你一直都讀錯了!

經商猶如打仗,是考驗心理素質的,“沉住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

很多時候,企業經營者在沒有大幅度投入之前,思路往往是很清晰的,有明確的定位和盈利點,但往往在實際的經營中常常自亂陣腳,有點兒像毛澤東說的“一看見敵人就什麼兵法都忘了”。這就考驗領導者有沒有大局觀,能不能夠剋制自己的不合理慾望,從而做出理性判斷。

經營從來不存在捷徑,如果有,那也一定是一開始就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用心做產品、勤勤懇懇地服務消費者,通過積累來成就公司和品牌。來源於物物爾公眾號(ID:wuwu_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