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經學·禮學與中國社會”學術研討會在西南財大召開

中國經濟時報成都訊:記者韓清華 ■張麗

7月6-8日,“經學·禮學與中國社會”學術研討會在西南財經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西南財經大學、四川大學、四川省中國哲學史研究會、四川省老莊學會共同主辦,由西南財經大學人文(通識)學院承辦。

“經學·禮學與中國社會”學術研討會在西南財大召開

來自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清華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輔仁大學、臺灣中原大學、臺灣育達科技大學、香港嶺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大連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海峽兩岸暨香港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盛會。

“經學·禮學與中國社會”學術研討會在西南財大召開

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曾道榮教授指出,經學是中國古代社會學術的主體,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經學研究,對於認識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今天的文化建設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作為經學重要組成部分的禮經學和禮學,又是中國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標準,是具有實踐意義的文化樣態。如何借鑑中國古代制禮作樂的成功經驗,吸取禮學的有益成分,並將其有益的成分進行現代轉化,建構現代新禮儀,促使良善美俗的早日實現,也是需認真思考和研究的。

四川大學國際儒學院院長兼四川省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舒大剛教授、四川省老莊學會常務副會長黃牛研究員分別代表學會致辭,四川省社會科學聯合會規劃辦公室黃兵主任代表四川省社科聯發表講話。

開幕式之後分別舉行了兩場專家專題發言。臺灣清華大學黃一農教授作了題為《從少了“一畫三曲”的經學看理學傳統中的避諱》的演講。上海交通大學虞萬里教授作了題為《熹平石經〈周易〉文本推測》的演講。臺灣師範大學林素英教授作了題為《荀子王霸理論與〈周禮〉之關係》的演講。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徐興無教授作了題為《論漢儒“太平乃制禮作樂”的思想》的演講。四川師範大學蔡方鹿教授作了題為《經學的理學化——中國宋代學術發展的趨勢》的演講。大連大學葛志毅教授作了題為《論今文經學與其口說傳業方式》的演講。六位先生的演講,內容涉及經學、禮學、哲學等多方面的內容,引證豐贍,見解深刻,對於認識經學、禮學以及相關問題都頗具啟發意義。

本次學術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七十餘篇,分為十二個討論組,發言七十餘人次。主要內容涉及經學文獻、經學思想、經學歷史、經典詮釋方法、禮學文獻、禮學思想、禮學史、禮學與社會的互動等。大會以“經學”、“禮學”作為研討的主題,抓住了中國文化最核心的要義,觸及到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因此,這次會議既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也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價值。此次學術研討會必將進一步加強和促進海峽兩岸暨香港學者之間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從而推動包括經學、禮學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