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當世界盃賽場上響起“德意志高於一切”

當世界盃賽場上響起“德意志高於一切”

當世界盃賽場上響起“德意志高於一切”

世界盃進行中。現代競技運動與民族主義相關,幾乎成了一個民族情緒的洩洪口,比如不同足球國家隊球迷之間就衝突頻仍,甚至會引發大規模騷亂。

二戰結束後1954年的世界盃,當德國奪冠,《德意志之歌》在球場上飄揚時,對歐洲其他國家的人而言不免格外刺耳;但同樣是德國人,在1974年聯邦德國世界盃上,第一次引入了世界盃主題曲,當時的主題曲名為《足球是我們的生命》,無疑,這首歌才真正唱出了足球運動的精神所在。

今天蹭個世界盃德國隊的熱點,聽聽楊不風老師如何聊國歌、足球與民族認同。楊不風老師這本關注公共問題的哲學隨筆《薔薇花與十字架》即將上市。

当世界杯赛场上响起“德意志高于一切”

國歌、足球與民族認同

“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高於世界上的一切。”如果哪個中國人為了炫耀對德國文化的瞭解,當著德國朋友的面唱出這段曾經的德國國歌,對方會立刻跳起來捂住你的嘴。這並非誇張,而是一位朋友的親身經歷。1922年魏瑪共和國時期被定為國歌的《德意志之歌》就是這樣開頭的,它由19世紀的德國詩人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所作,旋律則來自海(Joseph Haydn)的《皇帝四重奏》(Emperor)。彼時正是“一戰”結束、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簽訂之後,為了激發民族自尊,德國將這首傳唱已久的歌曲定為國歌。而在普魯士趾高氣揚地統一德國時,德意志帝國反倒沒有法定國歌,偶爾充作國歌的《萬歲勝利者的桂冠》(Heil dir im Siegerkranz),旋律竟還是借自英國國歌《上帝保佑吾王》。

納粹時期,原為三段的《德意志之歌》只有以“德意志高於一切”開頭的第一段被選入國歌,但納粹的暴行讓德國國歌唱出的不再是民族自豪或民族屈辱,而是民族罪孽。在戰後的去納粹化過程中,德國國歌被廢除。建國之初,聯邦德國在國際場合不得不面對無國歌可奏的尷尬場面,尤其是在萬眾矚目的體育競技場上。1949年科隆舉辦的一場自行車比賽上,聯邦德國人挖苦且自嘲地將一首《佔領區之歌》作為代國歌演奏。直到1952年,《德意志之歌》中以“團結、權利與自由”開頭的第三段才被定為聯邦德國國歌。從此,“德意志高於一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而且出於對民族罪責的懺悔,對民族意識、國家觀念的反思,很多德國人甚至從未把國歌的歌詞放在心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揮舞國旗、高唱國歌對於德國人而言是十分可笑的事情,而齊唱國歌的機會也非常之少,其中一個是在足球場上。

当世界杯赛场上响起“德意志高于一切”

1954年世界盃聯邦德國隊獲勝

1954年世界盃比賽上,憋足幹勁進行戰後重建的聯邦德國人奪冠,當由海頓作曲的老旋律響起時,觀眾席上還有不少德國人習慣性地唱出“德意志高於一切”,這在其他國家的觀眾聽來仍舊不免刺耳。殘留的民族自豪感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的學生運動中被進一步反省和批判。戰後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激烈批評自己的父輩,民族、國家以及與之捆綁在一起的陳舊保守的市民生活一起成為反思的對象。1974年世界盃比賽在聯邦德國拉開帷幕時,“68學運”的餘波正向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擴散。就在兩年前的慕尼黑奧運會上,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綁架並殺害以色列代表團成員,戰後愈演愈烈的民族矛盾由此極端地展現出來。此時,被寄託於足球之中的民族認同也隨之成為德國人必須檢視的問題。在小組賽中聯邦德國隊遭遇自己的同胞民主德國隊,為了民族榮譽而戰還是為了階級認同而戰的問題難免顯得荒謬。當聯邦德國隊時隔20年再次奪冠時,齊唱國歌也已經不能表達內心的情緒。正是在這屆世界盃比賽上,德國人第一次引入了世界盃主題曲,當時的主題曲名為《足球是我們的生命》,無疑,這首歌才真正唱出了足球運動的精神所在。

当世界杯赛场上响起“德意志高于一切”

1982年世界盃的“希洪醜聞”

不過民族意識沒有那麼容易消亡,有時甚至會以醜陋的形態表現出來。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上,聯邦德國隊與奧地利隊在小組賽上相逢,兩隊公然踢假球,用1:0的假成績保證了同時出線,排擠掉了同組勁旅阿爾及利亞隊。在政治上被禁止聯合的德、奧兩國在球場上實現了統一,這立刻讓人們回想起“二戰”歷史。但公然作假並未贏來德國球迷的支持,看臺上一位激憤的德國青年當場焚燒了一面德國國旗,這一醜聞也成為德國足球運動史上最大的汙點。

1990年聯邦德國隊第三次奪得世界盃冠軍,兩個月後兩德統一,德國國家足球隊也實現了統一,“祖國”又成為德國人可以正式使用的詞彙。20世紀90年代以來也是歐洲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東歐、土耳其、非洲和阿拉伯移民湧向德、法等先進國家。面對異質文化的衝擊,追求文化多元共存的西歐國家的自身認同感反而強烈凸顯出來。在德國,大量土耳其移民仍保持獨立的社群和生活習慣,即便在德國接受教育的移民二代也傾向於本族裔的社交圈。德國人不得不問,移民對於德國的認同究竟何在?可事實上,德國人又從來否認存在一個統一的德國人形象,歷史上對各州文化差異的強調並沒有隨著普魯士的統一而消除,反而在戰後半個多世紀的去民族化、去國家化批判中得到增強,基於鄉土熱愛對地域差異的強調幾乎是所有德國人的共識,所以土生土長的德國人也要自問:作為德國人的民族認同何在?

当世界杯赛场上响起“德意志高于一切”

德國土耳其人

在如此背景下,這種不知所謂卻又是人們畢竟需要的一種表面上各有歸屬的共同體情感,就很容易通過貼上民族標籤的足球運動被滿足。2006年在家門口舉辦的世界盃比賽讓德國人第一次強烈感受到國旗飛舞、國歌起伏的場景,此後足球作為社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國際足球比賽作為民族情感的宣洩通道必須被正視,同時基於對開放、多元的文化共存的追求,德國公眾也一直在反思,健康、包容的民族認同應該如何確立。當2010年世界盃德國國家隊非德裔球員被稱為僱傭軍、賽前不唱國歌被媒體關注時,德國人也在自問,如果德甲聯賽上人們早就不能以地域歸屬確定對球隊的支持,那麼在國際比賽中又有什麼理由以國籍劃定球隊與球迷的陣營?

当世界杯赛场上响起“德意志高于一切”

《薔薇花與十字架》

楊不風 著

三輝圖書/鷺江出版社

ISBN : 9787545914535

即將上市

一份關注公共問題的哲學隨筆

在理性與信念的撕裂中直面當代人的價值困境

本書收錄的二十餘篇文章,分為“知識與信念”“自由與責任”“學術與政治”“民族與世界”四個篇章。楊不風在其中研讀經典,剖析大眾文化,觀察現實社會: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海德格爾到《黑客帝國》《攻殼機動隊》,他思考深刻問題但拒絕枯燥,關注流行文化但拒絕膚淺;他討論公共議題,不懼爭議,聊難民危機與種族主義的復興;更從書齋走向街頭,踏遍德國小城的書店、親歷德國學生運動,將私人的豐富體驗帶入象牙塔中的思索。透過這些文字,我們或可一窺多元社會中的現代人共同面對的價值困境,並於其中為自身所經歷的困惑尋找解答。

当世界杯赛场上响起“德意志高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