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從FT幣改到恭親王ETO,一場大型的新瓶舊酒運動

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在電影圈裡有一類題材,經常被各路導演樂此不疲地翻拍著,這就是“荒島求生”的主題,在這類電影中,幾個主人公因為各種原因,被扔到一個孤零零的荒島上,隨著物資逐漸耗盡、救援遙遙無期,他們的心態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人性的各種本質都會被暴露出來,從而衍生出諸多跌宕起伏的悲喜劇。

從某種程度上講,現在的幣圈,像極了這個大洋中的孤島。對人們來說,牛市如同海市蜃樓一般,似乎觸手可及,實則遙不可攀,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一系列行業亂象接踵而至。面對這樣的局面,近期,曾經叱吒幣圈風雲的暴走恭親王發佈了一篇名為《撥亂反正,重建共識》的文章,對幣圈的種種亂象,提出了一個名為“ETO”的解決方法,看著這三個字母一本正經的排列,社長不禁挺直了腰板開始細細研究,按理說,這麼正式且富有使命感的概念,本應讓我心生敬畏、肅然起敬才對,然而很遺憾,在我看完了網絡上幾乎所有關於ETO資料的資料之後,竟然忍不住——笑出了聲。

從FT幣改到恭親王ETO,一場大型的新瓶舊酒運動

區塊鏈人的翻騰,終究沒能逃出傳統VC的手掌心

我為什麼會笑?

因為這個所謂的“ETO”,根本就不是什麼新東西,和它所宣揚的“社區”、“共識”一樣,屬於業內人士造了個讓人不明覺厲的新詞,用來表達原本早就存在的事物。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一下“ETO”這個概念。按照恭親王的表述,所謂的“ETO”,是“早鳥輪”的英文縮寫(Earlybirds Token Offering),說實在話,這個詞只要是你混幣圈,那就沒有沒聽說過的。而它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按照相關資料的介紹:“在最初的階段,項目方本身不應該也不會募集遠遠超過它所需要額度的資金……如果可以分階段的募集資金,是十分有助於項目專注於項目的。”這就是“ETO”的初衷,一句話概括:它實際上是要把區塊鏈項目方通過ICO一次融到大量資金的融資模式,改變成分期融資的模式。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估計和我一樣,要忍俊不禁了:因為這種“分期融資”,大家實在是太熟悉不過,這不就是傳統VC中天使輪、Pre-A輪、ABCDE輪的翻版嘛!事實上,ofo的投資人朱嘯虎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說過:“風險投資ABC輪根據公司的發展情況逐步放大投資金額是有有其深刻道理的,沒有人在一下子拿一大筆錢後還會努力工作,考驗人性的模式從來就沒有成功過!”也就是說,自命不凡的幣圈人的所作所為,實際上並沒有超出被其輕視的古典VC早先的預期,就連其四處碰壁後參悟出來的“大道理”,也不過是人家這幫老油條的行業常識而已。

從這點來看,恭親王搞的這個“概念發明”,跟前段時間FCoin的張健所推出來的“幣改”頗有相似之處,兩者看似都是特別高大上的“新概念”,但你仔細一挖,就會發現這東西根本沒有太多新的內涵,不過是把我們熟悉的事物,換了個更為炫酷洋氣的包裝而已。

那問題來了:恭親王和張健搞的這些看似玄玄乎乎,實則新瓶舊酒的概念,真的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嗎?

從幣改到ETO:後交易挖礦時代的新戰場

答案很可能出乎你的預料:有很大的意義。具體來說表現為兩點:首先是對他們自己有利,其次是對整個行業有益。

我們先來看第一點。

在具體開始闡述之前,大家有沒有發現,張健和恭親王兩個人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

沒錯,這兩位大佬的背後,都有一個交易所的存在:張健的是大名鼎鼎的FCoin,恭親王的知名度可能小一點,以至於很多人都沒意識到——那就是基於石墨烯技術的、Cybex(賽貝)去中心化交易平臺。而他們兩位的“概念發明”運動,目的也是非常簡單粗暴:就是給自己的交易所帶來交易量,從而提高收入。

為什麼這麼講?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從交易所的發展軌跡開始講起。和其他所有行業一樣,數字資產平臺也存在著明顯的馬太效應。通常來說,我們在評價交易所的用戶體驗時,主要會考慮到以下幾個維度:掛單成交速度、充提幣速度、資產安全性等。而一般來講,真實成交量越靠前的交易所,由於存儲在他們那裡的資產數量更多,所以這些平臺的流動性更好,用戶體驗也更佳。反觀那些跟隨其後的追趕者,由於它們錢包裡的數字資產量有限,因此很難在成交速度和充提幣速度等維度上跟那些龍頭們一較高下,不誇張地說,如果僅靠這些同質化的主營業務,那些中小交易所,與頭部玩家之間的距離,只會越追越遠,最終永無翻身之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有心奮起直追的交易所,開始將發展重點轉移到了主營業務之外的、個性化的“增值服務”上。那麼,對於各大交易所而言,它們最具個性化的服務是什麼呢?

毫無疑問,是他們平臺上可交易的幣種。

從FT幣改到恭親王ETO,一場大型的新瓶舊酒運動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紋理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你在現實中,實際上也幾乎找不到兩個交易品種完全相同的平臺。而對於交易所而言,如果能夠在自己的平臺上佈置一些獨家的、有價值的幣種,那無疑對投資者來說將會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我們此前所看到的平臺幣大戰,其實就是這種發展思路的一個具體體現。

交易所在“增值服務”上的明爭暗鬥,實際上標誌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在潛移默化之間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那就是除了紮實的基本功、以及靠譜的服務之外,各大平臺必備的素質又多了一條:創意。只有想盡辦法,在自己的平臺上搞一些獨家的、有吸引力的幣種,才有可能從頭部玩家那裡搶來更多的流量,從這點上來看,張健和恭親王的“新思路”,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在自己的平臺上,通過“幣改”也好,“ETO”也罷,安插上一些更加優質的投資標的,從而在“交易挖礦”大戰已經塵埃落定之後,給自己未來的發展接續上新的動力。

圖:從後續的進展來看,ETO頗像是Cybex的一種營銷手段

從FT幣改到恭親王ETO,一場大型的新瓶舊酒運動

當我們在說社區時,我們究竟在說什麼

從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無論是張健的“幣改”,還是恭親王的“ETO”,這些概念提出的初衷,並沒有他們所宣稱那樣的單純和理想主義,多少還是摻雜了一些個人的利益因素在裡面,否則你肯定無法解釋為什麼恭親王在那篇闡述“ETO”的長文裡,最後怎麼會話鋒一轉,把焦點一下轉移到了自己的Cybex平臺上。但社長個人覺得,這兩位大佬的所作所為,其實一點問題也沒有,畢竟在商言商是一件非常正常的行為。更何況當下的幣圈,也確實需要這樣的新瓶舊酒。

而這,就是“幣改”和“ETO”概念的第二重意義:它們對行業,多少還是有一些正面的作用。只是這種作用,未必是你想象中的那種作用。簡單地說,“ETO”有助於幣圈走出目前的這個行業泥潭,但它所指引的方向,卻不一定會通往一條光明的道路。

我們還是來看關於“ETO”的描述:

“募資額度不交給機構,而是直接發放給社區建設者。通過平臺制定的規則,篩選出活躍的社群成員,將額度發放給這些社群建設者、參與者。將福利回饋給社區,從而調動社群建設的積極性,更有利於項目的宣傳與發展。也是一種項目對社區的反哺,這比將額度交給機構更能提高社群參與者的積極性。”

老實說,看完恭親王的那篇文章,筆者和其他朋友一樣,看針砭時弊那一段時感覺著實解氣,但看到問題的解決方式時卻覺得不疼不癢,問題在哪?想了半天終於想明白了:在於“社區”這個概念本身的模糊性。

先說明一件事:所謂的“社區”也好、“共識”也罷,根本就不是區塊鏈行業的首創,只不過是幣圈人把相關的老概念套上比特幣的技術術語後,換了個面貌重新拿出來賣。舉個例子: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盃中,一群X國球迷在線上聚在一個論壇裡討論球,算不算“社區”?當然算!那他們的“共識”是啥?支持X國國家隊啊!

圖:被幣圈奉為神明的“社區”,早在區塊鏈行業之前就已經存在多年

從FT幣改到恭親王ETO,一場大型的新瓶舊酒運動

那麼,一群賭徒聚在地下賭場裡押注,算不算“社區”?嚴格來講不算。即便是算,它在歧視鏈中的逼格也遠遠低於球迷群體,因為這群人聚在一起的“共識”只有一個:掙錢。問題在於:“掙錢”根本就不是賭徒的共識,而是全社會的共識,也就是說,不只是賭場,你在哪裡都有可能掙到錢,甚至會比賭場掙得還多。這就決定了一件事:賭徒們對於社區的忠誠度是極低的,基本上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而這種高度機會主義的行徑,可以說是被那些以“信仰”為共識的球迷所極度不齒。所以你不難看到,在一般的體育論壇中,球迷們對於賭徒可以說是深惡痛絕,每當發現,必會亂棍打出。

作為一個幣圈老人,恭親王退出江湖紛爭太久,他可能是忽略了一件事情:現在的幣圈早已不是他當江湖大哥那個年代的樣子。他所想象中的幣圈社區,應該是向球迷群體一樣,有著天生的“共識”,比如說我愛X隊,我愛X球星等,所以他舉了以太坊為例子,因為最早一批敢投以太坊的人,很多都是工業自動化出身,明白Vitalik所說的“智能合約”是個什麼意思。但問題在於,現在幣圈所謂的社區,不像是球迷社區,而像是上面提到的賭球群體。具體情況大家有目共睹,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嚴格來說,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樣,只要是有利可圖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投機者,但有投機者實際上不可怕,可怕的是讓他們登堂入室,被奉為座上賓,那這個圈子一定會是像教科書中對原始資本主義的描述一樣,是一個奉行叢林社會法則的、徹頭徹尾的霍布斯世界。就好像是在世界盃中,有人賭球倒沒啥,但如果你這個球員、或是裁判、甚至是高階官員參與賭球的話,那這個領域,就離完蛋不遠了。

而這,就是目前區塊鏈行業所存在的問題,大批的投機者淹沒了這個行業的信仰者,使得所謂的“社區”本身就是一個魚龍混雜的組織。在這裡,社長正式向大家表個態:個人認為,恭親王的“ETO”實驗未來必將充滿坎坷,這主要是源於他所提出的“社區”概念缺乏一個最關鍵的組成部分:那就是將信仰者與投機者劃分開來的共同體邊界。從這點上來看,目前區塊鏈社區的成熟度還真的就不如球迷社區。但退一萬步說,即便是這次試驗像“三大”此前嘗試的投票上幣一樣,最終失敗了【注】,這次失敗也是有意義的,因為它有可能會留下豐厚的遺產,從而引發人們對於“社區”這個概念進一步的思考,最終使得這個方興未艾的行業,向著最終的成熟形態邁出堅實的一步。

【注】在很久之前,交易所上幣是要交上幣費的。隨著交易所行業集中度的增加,以及ICO募資數量的大幅上升,很多交易所的上幣費用水漲船高,在業內的非議之中,一些交易所改用“投票上幣”的政策,宣稱要“充分體現社區的力量”,然而這種設想的最終結果是:大批的項目方開始在黑市上買人頭進行刷票,交易所的“社區初衷”最終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