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胡歌新劇《獵場》告訴我們,入職場的學歷鄙視鏈有多可怕!

人生最無力的時候,就是明明已經做好了全力衝刺的準備,卻發現根本沒有參加比賽的資格。在很多人叫囂著“讀書無用論”的時候,低學歷的人已經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和整個世界的惡意。今天小編大傢伙繼續分享一下提升學歷的重要性。

看了前段時間開播《獵場》嗎?宣傳海報上,胡歌西裝革履,配上冷峻的神情。在群眾的幻想中,這劇說的肯定是帥哥如何鬥智鬥勇,迷倒上流社會的名媛們……可看了前幾集,大家懵了。說好的商界精英呢?老胡怎麼成了一個張嘴就誆人的小混混?還因為傳銷被抓進去關了幾年?這精英的起點,是不是有點低啊?

胡歌新劇《獵場》告訴我們,入職場的學歷鄙視鏈有多可怕!

混子鄭秋冬和精英覃飛之間,兩個身份的最大差距,是一紙文憑。

其中有兩個場景特別耐人尋味。第一個面試官,恰巧是秋冬名義上的“師弟”。第二個面試官,她竟然是秋冬的“師姐”。面試細節沒有過多呈現,甚至在第二次面試時,秋冬僅憑“簡單介紹母校”,就打動了面試官。很多人覺得這裡太草率了,電視劇才敢這麼演吧?

胡歌新劇《獵場》告訴我們,入職場的學歷鄙視鏈有多可怕!

這是真實存在的。和我們購物時候會更傾向名牌產品一樣,企業在招聘時候,品牌效應同樣適用。這也是為什麼在多個候選人中,面試官會更傾向自己的校友,或是某些名校出來的學生。

人們習慣於先看見你的成就,再推測你的能力;而不是根據你的能力,估出你的成就。

儘管大家都忽略了這一點,但職場潛規則依然起效。

胡歌新劇《獵場》告訴我們,入職場的學歷鄙視鏈有多可怕!

沒有這張北大文憑,秋冬的能力是不值錢的。對啊,條件優越的人這麼多,人家憑什麼重用你?

當然,現實中,一直有“學歷無用論”的調調存在,就像那個段子一樣:今天在12306自助取票機取票,聽後面一個老闆打電話說:上大學有什麼用?我專科畢業,現在還不是混得風生水起,手下一群研究生!我聽了微微一笑,把取票機的語言模式改成了“English”。後來,又有人給這個段子加上了“反轉”:最後,老闆的“海歸”秘書幫他取了票……

雖說是個段子,但我卻笑不出來,因為它代表了現在很多人的觀點:學歷再高有什麼用?北大出來不是一樣賣豬肉?

研究生讀完不是一樣給專科生打工?且不說這些人喜歡拿個案當真理,去混淆視聽,去“帶節奏”,影響三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有多可恨,就拿“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一事來說,背後的故事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胡歌新劇《獵場》告訴我們,入職場的學歷鄙視鏈有多可怕!

那個“賣豬肉的”北大學生,叫陸步軒。當年他從北大畢業後,去賣豬,被報道後,全國譁然,無數人表示鄙視

那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再一次甚囂塵上。但只有陸步軒旁邊賣豬肉的陳生知道:“一個檔口,自己一天賣1.2頭豬,這已經算相當了不起了;而這小子居然一天能賣12頭豬,太牛逼了啊。”陳生後來和陸步軒合作成立“屠夫學校”,再後來,他們開了幾百家連鎖店,陸步軒和陳生雙雙身家過億。

胡歌新劇《獵場》告訴我們,入職場的學歷鄙視鏈有多可怕!

學歷,它就像一張通行證,讓我們有機會選擇到達不同的入口,並被准許進入。

沒有985/211的學歷,可能連入場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麼素質教育?拿什麼來談素質教育?

高學歷之所以誘人,當然不只在於分數。如同林拜在《獵場》裡分析的一樣,很多人進入IMBA班真正的目的,並不在學習,而是混圈子:女生想釣高富帥、林拜想挖人才、秋冬想尋求合作……每個人都帶著學習的名義聚在一起,卻抱著各種真正的社交需求。

正因如此,在職場這個大江湖裡,企業以學歷篩選員工,除了方便對能力的評鑑,更看中隱藏在這個人背後的朋友圈資源。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一心想跳出底層,實現階級跨越,別去管什麼素質教育,不湊熱鬧,沉下心,埋下頭,先拿一張好文憑。因為世界早晚會懲罰不讀書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