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首具有永久魅力的歌曲。無論在何時何地響起,這首歌總能讓每一箇中國人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我和我的祖國》,由著名作曲家秦詠誠作曲,著名詞作家張藜作詞。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

秦詠誠(1933—2015年6月25日),著名作曲家。遼寧大連人。作品有管絃樂《歡樂的草原》,小提琴曲《海濱音詩》,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我和我的祖國》 、《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電影音樂《創業》,聲樂協奏曲《海燕》等。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

張藜(1932年10月17 日-2016年5月9日),著名詞作家。遼寧大連人。作品有《我和我的祖國》、《籬笆牆的影子》、《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苦樂年華》、《亞洲雄風》、《久別的人》、《山不轉水轉》等。

一般來說,一首歌是先有詞再有曲,但是《我和我的祖國》是先有曲再有詞。

據秦詠誠生前回憶,“1985年的一天,我的老鄉、也是校友的著名詞作家張藜打電話給我,說很喜歡我的《海濱音詩》,旋律很美,想為它填詞,但這是首器樂曲,他說你可不可以再創作一首囉?要同樣情調的,但旋律不能雷同!’當時我正好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學院學習,於是一天下午張藜邀請我到家裡吃飯,到他家裡是下午5點多,嫂子還在廚房忙乎,於是我就開始想旋律,按張藜的要求,不是《海濱音詩》的‘上行’旋律‘51235……’,而是‘下行’的‘56543215……’沒想到,我一下找到了主旋律。作曲的都曉得,找到了主旋律,一下子就能展開了。於是不到20分鐘,一首樂曲就創作出來了。張藜聽後,也認為非常好。”

張藜每天都把《我和我的祖國》的曲子放在公文包裡,只要有時間就拿出來哼唱。就這樣,半年後一次張藜去廣西,在路上也一直想著這首歌的作詞,以至於菸頭把臥鋪的枕頭燒了個洞也沒有察覺。到了廣西住進招待所,第二天一早起來,推開窗,眼前是一座大山,大山下是一條河,祖國山河的美景一下打開了張藜的靈感,於是“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歌詞一下子就湧到了他眼前。

就這樣,這首旋律舒展優美,歌詞細膩真摯的歌曲創作完成了,這首歌也成為了全國億萬人民十分喜歡的一首歌。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

我的祖國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託

每當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旋渦

我分擔著海的憂愁 分享海的歡樂

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啦……啦……

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以上資料,綜合東北新聞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