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熱播劇《都挺好》終於大結局了,身邊很多媽媽跟我說,是流著眼淚看完的。

大結局那天我加班,所以第二天才看到。本以為我也會哭,但是我沒有。

因為我想不通:一個畏畏縮縮一輩子,神智清醒的時候自私自利壓榨子女的老人,會在患上阿爾茲海默症後,突然良心發現嗎?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但是現實中,很多人喜歡“大團圓”結局,不想留下遺憾。

就像電影《夏洛特煩惱》演的一樣,最典型的中年男人都做著同一個春秋大夢——人生就是功成名就,紙醉金迷,贏得女神,最後才發現洗盡鉛華還是原配好。

所以《都挺好》“不負眾望”,來了個Happy Ending!

明哲不再愚孝,明成獲得成長,蘇大強的劇情也實現了首尾呼應,原來他藏私房錢是為了給女兒明玉買學習資料。

對於這個強行洗白的大結局,劇中石天冬的扮演者楊祐寧說到:

“很多人被養成‘大仇一定要報’的思維,但《都挺好》裡最棒的一點就是,我們在講原生家庭的時候,想表達的是:

原生家庭欠你的,我們必須自己找回來。”

他還表示“唯有愛能修補一切。”

不得不說,這個說法非常溫馨、溫暖。我也相信在大多數家庭中,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他們都是真心相愛的。

但是,從“都挺好”的大結局中,我們更能清楚地看到中國家庭處理矛盾時慣用的態度——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和稀泥:

說,一家人,哪有隔夜仇?

可誰又知道,蘇明玉在劇中遭遇了什麼?究竟有多少中國家庭,都被“一家人”這三個字拖垮?

從小母親偏心、父親懦弱,逼得自己跟這個冷血的家庭“一刀兩斷”;

長大後,一邊被家裡人嫌棄,一邊大把花錢幫家裡扛事;一言不合還受到哥哥的家暴,被打到住院。

晚上睡夢中,明玉還會大喊:“不要打我!”

可見她內心的陰影有多深!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所以劇中,蘇大強對蘇明玉說:

“過去的就讓他過去。”

明玉紅著眼眶顫抖著聲音喊道:“我過不去!”

痛猶在,疤未消,你就這樣讓我“過去”?憑什麼?

有句話說得好:DNA只負責遺傳,但不負責圓滿!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知乎上常有人問:

原生家庭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傷害?

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門,大多數都是在說自己因為家庭而自卑、懦弱、不相信愛情等等。

我有個關係很好的同學,也親口跟我講過她的故事:

她的父母,簡直是《都挺好》中那對父母的翻版,對孩子也很是偏心;長子長期被溺愛,她二姐卻常年被忽視,從小就十分缺愛。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因為缺愛,所以她二姐十分渴望通過愛情來彌補,哪怕一眼可辨的渣男,也愛得死心塌地、飛蛾撲火!

第一任男友要和二姐分手,二姐天真地想用第一次去挽回他,結果呢?那個男人卻把這當成炫耀的資本,到處傳揚……

後來二姐終於遇到一個真心對自己好的男人了,作為妹妹,她真心為之慶幸,可二姐卻出軌了!事後回憶起這段感情,二姐淡淡說道:

大概是潛意識裡覺得自己配不上這樣真心愛著自己的人,所以選擇了出軌。

從不敢放手,到不敢相信,姑娘渴望愛,卻又不知道愛是什麼?真的很心疼這樣被原生家庭毀掉的孩子!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自卑、敏感、缺乏愛的能力,大量悲劇故事表明,從小被家庭傷害的人,心理很難健全;縱使蛻變成蘇明玉這樣要強的性格、撩人的特質和開掛的人生,一想到原生家庭,也難免心傷。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都挺好》的完美大結局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眾望所歸——一切傷害最終都能痊癒,家人終究不能用“大仇一定要報”這套理論來踐行。

就像曾經80後在豆瓣建了一個小組,叫做“父母皆禍害”,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小組不復存在了。

或許是80後都開始釋懷了,或許是他們把自己曾經的委屈和不滿都遺忘了,或許是他們都成為了父母,理解了自己的父母了。

但是我們不能確定這些消失的委屈的孩子,是否變成了自己曾經理想中的寬容、開放、尊重孩子的父母。

比起《都挺好》的美滿大結局,更多受傷的孩子會像《狗十三》女主那樣,變成那副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甚至可能讓原生家庭的創傷代際傳承下去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對家庭矛盾和稀泥,把問題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就像在淌著血的傷口上敷上紗布,卻不進行消毒與清創;傷口會不治而愈嗎?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知道父母真的很忙很辛苦,但我真的想聽他們的一句道歉,而不是抱怨!”這話出自鄰居小男孩之口。

鄰居答應過那小孩兒,只要他考上全班前五就帶他去香港玩。

小孩兒成績也不錯,真就考上了前五,結果鄰居遲遲不帶孩子去。

不僅如此,在小孩兒詰問的時候,鄰居還一直抱怨自己很忙很辛苦,讓孩子懂事點。

我相信這是很多家庭都有的情況。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很多父母在無法兌現自己承諾的時候,採用得最多的應對方式是抱怨自己的辛苦、孩子不懂事,而不是真誠地為自己的失信道歉。

我國有名的高級情感諮詢師劉貞華也對此提過建議,如果要和原生家庭和解,需要的是兩方面:

父母的誠懇道歉和成年孩子的理解、接納、饒恕。

直到現在我還能想起自己小學的時候,老師有一次講錯了題目,第二天特意向我們道歉並更正自己的錯誤。

那一刻突然覺得這個老師是真心尊重我們這些小學生的,他值得我們所有人去敬重,同為教育者的父母亦然。

網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

“父母都在等我們一句道謝,我們在等父母一句道歉。”

可見在我們對家庭矛盾的逃避中,父母與孩子的問題始終牽制著彼此的關係,從未因為我們的躲避而消失不見。

它或許只是換了種形式紮根在彼此的心中,待到時機成熟便會重新長出稜角,將雙方的心扎得鮮血淋漓,千瘡百孔。

做錯了就坦蕩承認,

愛孩子就坦誠說出來,

覺得孩子做得很好就誠懇地誇獎他,

這是中國父母們最難做到的三件事,

相信這也是中國孩子們最希望父母做的三件事。

ahaschool認為,一個家庭不需要刻意追求“都挺好”式和諧,誠實面對家庭矛盾,認真解決矛盾,才是一家人和諧幸福的真正方法。

互動

最後,你認為蘇大強該不該被洗白?你有沒有受過原生家庭的傷害?歡迎在文末給我們留言,留言點贊最多者可獲得一堂《毛筆書法課》,適合6—18歲孩子!

《都挺好》大結局看哭: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