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四川巴中:山溝溝裡的那片金——李志國返鄉創業記

法治週刊 四川訊 (馮建國 通訊員 唐文君)

“來,你們嘗哈我這個筍子,生的都可以吃......”邊說著,李志國拿起簸箕裡的一根筍子,‘麻溜’的剝好放到記者手中。“是不是甜的?我就說嘛!這個筍子不同於家鄉常見的筍子,一般的筍子是苦的,炒之前還得焯一次水。這就是差別。”說起產業,李志國總是如數家珍。

四川巴中:山溝溝裡的那片金——李志國返鄉創業記


(園區 現栽種茶園、葡萄、雷竹航拍圖)

據瞭解,出生於1966年的李志國,畢業於寧夏大學法律事務專業,2000年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2006年11月底的一天,帶著多年在外做工程的積蓄、懷揣熱情和家鄉帶動家鄉發展的願景,相中了巴中市南江縣玉湖畔紅光鎮柏山村二社的這片山。2017年3月07日成立了南江縣柏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金2000萬(自然人投資),產業園區面積達到三千多畝,覆蓋了長赤鎮的青崗村;紅光鎮的柏山村、大柿村、茨竹村。而且東臨玉湖,西接杜家溝,山青水秀,風景秀麗。


四川巴中:山溝溝裡的那片金——李志國返鄉創業記


產業帶動脫貧路

“你們看,就是這個看起一片黃土地的山,我已經栽種了茶樹八百多畝,加上我買過來的那已經投產的一百多畝茶樹一共一千畝。”記者“你這個目前看到的只是一片光禿禿的地。”“三年後,你們可以過來看看這個茶園。我計劃等茶樹成林後,在這裡修上涼亭,還有那些茶園的步道。以後在茶園裡品茶彈古箏,我們巴中也要有我們自己的‘網紅地’。而且光這個茶園就解決了120戶貧困家庭的收入保障問題。而且在以後投產後茶園預估年產值近兩百餘萬元,我用我自己的方式來帶動農戶脫貧增收。”


四川巴中:山溝溝裡的那片金——李志國返鄉創業記


(巴中市副市長、南江縣委書記劉凱來園區調研)

據悉,產業園中目前已種植茶樹一千畝;雷竹一千畝;葡萄一千畝。李志國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筍子較少,利用自己以前的人脈,這雷竹筍高峰時可以賣到8元一根。”在省農科院舉辦的活動中看到工人一分鐘可以剝10根筍子,李志國看到後很是感觸,回鄉後立即把學到的新技術教給周邊前來務工的農戶,讓技術為農服務,把產業用活,以便帶來鄉村旅遊的發展。


四川巴中:山溝溝裡的那片金——李志國返鄉創業記


(毗鄰玉湖--園區中明鎮寺)

鄉村旅遊促發展

“園區的明鎮寺始於隋唐年間,於近年來翻修重建。1932年至1935年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也都在此居住過。下一步,我計劃修建紅色文化博物館。讓來園區旅遊的遊客有玩的;有看的;有吃的;有民宿住。把園區打造成景區,既有佛教景點,更主要的是傳承我們老前輩的紅色文化。”對於園區的發展前景李志國更是充滿了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