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關於“怨”的思考與故事

關於“怨”的思考與故事

“怨”指心裡受了委屈,是一種常見的心態,或許受了外界不公正的待遇,或許對某人產生了成見,或許自己心態不平衡,人們通常就會產生“怨”。一個人有了“怨”,就會找地方釋放出來,否則,……

怨,形聲。從心,夗(yuàn)聲。本義:怨恨;仇恨。我們常說的詞有抱怨、埋怨、怨恨、恩怨、結怨、民怨。與“怨”相關的成語有:怨天尤人、以德報怨、以怨報德、怨聲載道、天怒人怨、任勞任怨、恩怨分明、杯酒解怨等等。

關於“怨”的思考與故事

成語:怨聲載道

或許有人要問,“形聲”是啥意思?我簡單介紹一下,“形聲”是漢字“六書”造字法的一種,東漢著名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為其下的定義是: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屬於“合體造字法”。

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怨”字由“夗”加“心”字組成,“心”是形旁,“夗”是聲旁。“夗”的基本解釋為“身子側臥彎曲的樣子”。

關於“怨”的思考與故事

三國演義:曹操

說起“怨”字,使我想起來曹操借頭息眾怨的故事。話說曹兵17萬人每日耗費糧食量浩大,諸郡又連年饑荒乾旱,接濟不上。曹操想催促軍隊速戰速決,李豐等卻閉門不出。曹軍相持了一個多月後,糧食將要用完,只得寫信給孫策求救,借了糧米十萬斛,仍不能滿足支配。

一天,管糧官任峻部下的倉官王垕前往稟報曹操說:“如今兵多糧少,應當怎麼辦?”曹操回答說:“可以用小斛分發軍糧,暫且救一時之急吧!”王說:“兵士倘若怪怨起來該如何是好?”曹操說:“這你不用管,我自有辦法。”

關於“怨”的思考與故事

王依照曹操命令,以小斛分發軍糧。曹操暗中派人到各營寨去聽風聲,各營寨怨聲載道,都說丞相欺騙了大家。曹操於是密召王入帳,對他說:“我想向你借一件東西,以此息眾怒,你可不要吝惜。”王說:“丞相想借什麼東西?”曹操說:“我想借你頭用以示眾!”王大驚失色,說:“我實在無罪!”曹操說:“吾也知道你無罪,但是如不殺你,軍心就難以穩定。你死後,你的妻子兒女我會為你照顧,你就不必多慮了。”王再想申辯時,曹操早就呼喊出刀斧手,推出門外一刀斬罷;然後把王人頭懸掛在高杆上面,並貼出告示:“王故意用小斛散發糧米,盜竊官糧,謹按軍法,斬頭示眾。”於是眾怨開始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