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哼鳴在發聲練習中的作用

哼鳴在發聲練習中的作用

【摘 要】哼鳴可以使聲音通暢、音色優美,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歌唱中的喉頭要放鬆,可以幫助歌者很快找到良好的歌唱狀態。同時哼鳴也是開發鼻腔共鳴的有效手段之一,從而才能保證得到高位置共鳴。本文從哼鳴的概念入手,講述了發聲、唱歌的基本要領和注意事項,並談論了開口哼鳴和閉口哼鳴的方法及差異,最後指出了哼鳴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哼鳴;思考;高位置

聲樂,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唱歌,它既是一種嗓音的藝術,又是一門用聲的學問。在專業學習中,發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哼鳴的練習、母音的練習、連音的練習、頓音的練習、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聲音靈活性的練習、結合字聲的練習等,我主要講的是哼鳴練習以及哼鳴在發聲練習中的作用。因為斯科特說:“哼鳴以產生最豐富的聲音共鳴,它是所有發聲的基礎。”

一、哼鳴的概念

在《歌唱的自由》中,菲利普說:“學習唱歌的人要儘可能多地練習哼唱。”我們知道在歌唱中講究幾種共鳴:胸腔共鳴、喉部共鳴、咽腔共鳴、口腔共鳴、鼻腔與頭腔共鳴。其實“哼鳴”對於我們一般的普通人來說也不是陌生的,所謂“哼”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動作,聲音通過鼻腔發出來的,在哼唱時,嘴巴沒有呈完全閉攏的一種狀態,我們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哼唱著歌曲,尤其是在心情愉快高興的時候,此時的聲音就通暢的,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而這與我們在聲樂體系中所說的哼鳴是沒有較大的區別,只是要求喉嚨更放鬆些。在哼鳴練習中,喉頭要放鬆,氣息要集中,聲帶要閉合好,從而讓聲帶(集中而又有控制)發出柔和、輕聲的哼鳴,當然全過程要以小聲輕聲為主,剛開始不要求也不提倡練習時間太長,慢慢增加練習時間,使聲帶得到必要的休息、保護和恢復。

在發聲時除了要對哼鳴的基本要領進行了解外,還要對呼、吸氣注意。吸氣,其實是很簡單的,在我們平時打哈欠的時候就會找到,但這不允許在演唱中讓歌者打哈欠,因為在音樂的節拍和舞臺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那樣做,打哈欠只是尋找吸氣的一種快捷方式,還有一種就是尋找聞花的感覺,但不用猛吸,要用丹田來呼吸氣也就是我們會經常說的氣沉丹田。呼氣是和吸氣交替的,先吸後唱,唱完一個樂句再吸,呼氣是在歌唱中完成的,在唱完每一個樂句後,用嘆氣的感覺將最後一個字嘆出去,這樣也不影響下一個樂句的接唱。蘭培爾蒂也曾說過:“如果你不能先閉著口唱好,你就不能把張口唱好。”哼鳴分為兩種,一種是開口哼鳴,另一種是閉口哼鳴。在哼鳴練習中要求我們歌者在發聲時保持著半打哈欠的狀態,然後平靜地用小腹吸氣,注意喉嚨的打開,是喉頭向下。

“閉口哼鳴”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顯然是閉著嘴發“m”的聲音進行的,在發聲時,歌者的喉嚨、下巴還有兩腮都不能僵硬,舌頭放平,舌尖輕輕舔著下牙齒,牙關放輕鬆,嘴唇微微閉合就像嘴裡含著一口水一樣,當然一切都是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進行的,尤其有些歌者喜歡聳肩,這是極不好的習慣。

二、哼鳴的作用

哼鳴練習可以讓受損傷的、疲勞的聲帶得到很好的恢復和休息,也可以使聲音通暢、音色優美,重要的就是在唱歌當中喉頭要放鬆,可以幫助歌者很快的找到良好的歌唱狀態。同時,哼鳴也是開發鼻腔共鳴的有效手段之一,從而才能保證得到高位置共鳴。具體來講,哼鳴在發聲練習中的主要作用有:

可以使歌者感到放鬆,從而不會影響發聲的狀態。初學者在學習中由於對聲樂的不瞭解,在發聲演唱中往往會因為聲區不斷地提高而他的喉頭也跟著上移,然後發出那種刺耳的聲音,也就是用大白嗓子在那裡喊,而在專業歌唱中,喉結不會隨著音高的上升而上移的,相反,喉結很穩定,不會影響到高音的發聲。

可以獲得鼻咽腔共鳴的有效途徑。在哼鳴練習中要求我們打開喉嚨,有時還會說張嘴,肯定一點的是,這裡所說的一切絕對不是我們在生活中說講的一樣,張嘴不是張口,而是將口腔適度地打開,不要讓最後的大牙捱到一起,然後想象口裡含了水一樣,打開了口腔,感覺小舌頭鬆弛地向上抬起,這樣就不會把鼻咽口堵死了,在唱到高音時,感覺口腔和鼻腔是通著的,沒有阻礙的。配合著正確的呼吸氣,經過長期的堅持訓練,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可以準確的找到適當的用氣。氣息運用不當會影響整首歌的演唱,初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說將氣息嘆下去,我們可以在哼鳴中適度地將腰向下彎,感覺一下氣息的存在,可以肯定一點的是能感覺到小腹的存在,記住小腹的狀態及用氣。

哼鳴練習是能夠檢查發聲的正確性。前面我記得說過哼鳴的練習可以檢驗出發聲方法的正確性。我們在學習聲樂中不可能也沒有條件每時每刻都會有專業老師的指導,那麼此時哼鳴就可以幫助我們尋找科學的方法,從而我們可以有很好的自學能力,也就能夠更好的練習其他的發聲方法,經過長時間的、正確的練習,最終我們能夠唱出美妙動聽的旋律。

參考文獻:

[1]薛良.歌唱的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

[2]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3.6.3.

[3]彭麗佳.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健[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4]周映辰.哼鳴新探[J].中國音樂.2003.2.

[5]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