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應該是痛苦的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應該是痛苦的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應該是痛苦的

文 | L姐

後臺經常有人問我們:

我每天堅持寫作,可是寫了兩個月,一點進步都沒有,好痛苦,堅持不下去了,我是不是註定失敗?我每天都讀書,但是讀來讀去什麼也記不住,不是說只要堅持21天就可以成為習慣嗎?我為什麼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

為什麼自律這麼痛苦?為什麼堅持也無法養成習慣?恐怕是很多人都在疑惑的事情。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成功學。

之前是努力,不成功就是因為你不夠努力,現在換了個說法,不成功是因為不自律。

從明星們超少量的飲食,瘋狂的健身,

到學霸們規劃到每分鐘的時間表,

甚至是堅持高舉右手40年,以至於右手肌肉組織萎縮沒有知覺的印度苦行僧,

都成為自律導致成功的例證。

所有人都在強調:要自律,要健身,要早起,要讀書,至於做完之後一定會成功嗎,那就沒人細究了。

當然,我不是說自律不對。

相反,自律非常重要,想要成長、想要進步,沒有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是絕對不行的。

但是再重要,自律也只是成長路上的方法和手段,如果為了自律而自律,就屬於捨本逐末了。不僅不會有效果,反而很容易陷入到自我懷疑中。

真正的自律,應該是基於目標下的自我管控,是習慣成自然的輕鬆和堅守。

沒有目標談自律,那就是在耍流氓。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應該是痛苦的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應該是痛苦的

之所以懶惰,是因為沒有目標

我們雖然身處現代社會,但大腦很原始:多吃少動,節省能量,是大腦的最高宗旨。

老老實實懶饞貪,是大腦最開心的事情,這是所謂的本性。所有的自律行為,都是反人性的。

那為什麼優秀的人都會表現出強大的自律能力? 這是因為,本性雖然強大,會阻礙你行動,但只要動力大於阻礙,一切就可以啟動。這就好比一輛車,只要馬力夠大,就很容易克服摩擦力。

仔細研究那些自律的人,你會發現自律都只是行為而非目標,剝開這層行為,會看到所有的自律,本質都是強大的內在驅動力。

這個驅動力要麼是強烈的誘惑,如我想要什麼;要麼是極度的對現實不滿,如我不想要什麼。 自律黨最愛講的例子是明星,像彭于晏、鍾漢良,或者某個超模什麼的。

可對他們來說,保持容貌和身材,是職業要求。懈怠的話,輕則降咖,重則失業,換成誰都得拼命。不信看看奚夢瑤就因為一點點腰間贅肉被罵成什麼了。

如果你的老闆對你說,不減肥20斤就開除你,而你又離不開這份工作,相信我,再懶惰的你,也會馬上變身拼命三郎,在最短的時間內減掉肥肉。

就算是中年發福年年減肥年年肥的沙溢,在他高中想上中戲的時候,也能一個月減30斤呢!

所以當動機>阻力的時候,自律只是自然而然的行為,你想想考前害怕掛科而拼命學習的日子,哪裡還需要給你灌自律的雞湯?

與其沒有目標的聽從外界瞎指揮,不如先坐下來,找到自己內心最大的渴望。 或者是期待一種狀態,或者是嚮往一種生活,或者是對現狀不滿化為對改變的強烈意願,都會成為你改變的開端。

如果你還沒有目標,可以嘗試下面3個步驟:

一是先認識下自己,通過測評、梳理成就事件,廣泛涉獵的方式去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生活或者職業。

二是去了解這些選擇,可以找正在那條路上的人聊一聊,收集更多關於這些選擇的資料,深入地瞭解,可以讓我們看到這些選擇的日常,而非只是表現出來的那一面。

三是親身實踐一下。這個可以是短期的,比如利用下班時間,或者週末,甚至是兼職,只有親身體驗了,才能知道是否真心熱愛,內心的情緒不會騙你的。

當有一天喚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必須要實現的夢想,你就真正走入自律的大門了。

就像《銀河補習班》鄧超給兒子說的那句話:“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沒有箭靶子,你每天的拉弓就毫無意義。”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應該是痛苦的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應該是痛苦的

還有3點需要提醒你

1、從最容易的開始

很多人在接觸一個新領域的時候都有一個誤區(我之前也有):

一定要從最難最高深的書讀起;一定要從最牛逼的理論研究起…… 但結果是:書讀不上幾頁就頭疼讀不下去了,理論看了幾遍不知道啥意思,從此束之高閣,並且得出一個自己對這玩意不感興趣的結論。

真正的學習應該從興趣開始,所以務必從最簡單,最好理解的內容進入,有漫畫就看漫畫,有電影就看電影,有紀錄片就看紀錄片。

只有找到一見鍾情的感覺,才會願意花時間和精力逐步瞭解和深入。

2、完美主義害死人

暢銷書《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曾提到自己的親身經歷,他最開始按計劃做30分鐘俯臥撐,發現根本做不到。

後來蓋斯心想,管它呢,隨便做一個也好啊。於是他做了第一個,之後覺得狀態還不錯,就繼續做第二個,第三個。

2013年一整年,他都只要求自己每天做一個,但是每次做起來自然不只一個。因為沒有心理負擔,蓋斯做俯臥撐的習慣就這樣堅持下來了。

所以妄想一開始就完美的人,往往什麼都做不成,能忍受一個爛開始的人,卻一點點接近了自己的目標。

3、輕鬆堅持是因為有回饋

人們都說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但是能成功的人卻很少。這是因為,養成習慣除了堅持之外,還需要正面回饋。

一個堅持健身,不吃油炸食品的帥哥,之所以能堅持下去,是因為享受別人誇他羨慕他;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能廢寢忘食,是因為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一個能長時間自律的人,絕對不是因為他能忍受痛苦,而是因為他獲得了回報和樂趣。

所以堅持的過程,別忘了及時兌換價值,實在無法對外兌換,哪怕是自己給自己的贊同和獎勵,也足以讓你走得更遠。

沒有人不喜歡速成,可實際上,任何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都要經歷很長的蓄能時期,方可一飛沖天。

人們往往會高估一年的成就,而低估十年的成果。 人生真正的開花結果,必須堅持和堅守,但這份堅持,不能是無意義、無目標的,而是要找到內心熱愛,積極換取回饋,讓自己的堅持成為習慣。

終有一天,你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自己。

自律不是靠堅持,而是靠方法,作者所說的3點提醒在生涯規劃理論裡有一個三葉草模型,也講得是類似的道理。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應該是痛苦的

興趣,能力和價值這三點在職業中都滿足了,我們生涯的三葉草才能不斷轉動,職業發展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應該是痛苦的


停下來 說一說

你身邊那些優秀的人,

有多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