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大家口中的電推一般指的就是離子電推進發動機,我們在很多科幻片中都見到過它的身影,比如《普羅米修斯》中的普羅米修斯號飛船就裝載了四臺炫酷無比的離子發動機,登陸異形星球的場景實在震撼。不過請不要以為離子發動機只是停留在科幻片中,早在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哈羅德·R·考夫曼就製造出了第一臺離子發動機,當時用的推進劑是汞。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想必各位心中肯定有一個疑問,既然先進的離子發動機在1959年就被製造出來了,為什麼到現在我們還在地球上徘徊,科幻片中不是說這種發動機能上天入地麼?不妨來了解下離子發動機的前世今生。

離子電推進發動機的原理是什麼?

最早的離子發動機的原理很簡單,將推進劑電離,然後將其中的電子和離子分離,然後將質量比較高的離子通過電場加速向後方高速排出,即可獲得推進動力。如果要調節發動機推力,那麼只要調整電場的強度即可。當然您肯定發現了剛分離的電子去哪裡了?帶正電荷的粒子排出後發動機會積累負電荷,因此最後必須用電子槍將電子注入羽流中,讓它們在宇宙中繼續團圓成完整的原子。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離子發動機渾身都是優點,簡單總結下主要有如下幾個:

  • 經濟性非常好
  • 結構簡單、推力調節方便
  • 比衝是化學火箭發動機的十倍以上

這裡必須要解釋一個比衝的概念:比衝的定義是火箭單位質量推進劑產生的衝量,簡單的說就是發動機的的效率,越高表示效率越好,單位質量的燃料能將火箭加速到更快的速度。比如早期用於通訊衛星的壽命期內軌道維持燃料一般高達數噸,改用電推發動機後只要數百千克即可。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看上去很美的離子發動機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它的推力太小了,甚至只能吹氣一張紙,這限制了它的應用,但這個弱點在太空中卻不那麼顯著,所以離子發動機還是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了。

離子發動機主要有哪幾種?各有什麼優缺點

通過離子發動機的結構我們可以知道這種推進方式有幾個關鍵,分別是:

  • 等離子體的產生方式
  • 離子的加速方式

一般我們以離子的加速方式來區分離子發動機,分別是靜電式(離子式)和電磁式(霍爾式),靜電式的原理是推進劑電離後,利用柵極提取離子,再利用靜電場來加速離子,最終用電子槍中和離子避免電荷在發動機上積累。

電磁型則是利用磁場控制電子的運動,讓電子在推進方向上積累,形成一個電位差,然後再用這個製造的電位差來加速離子,獲得推進動力。

從兩者的結構區別來看靜電式的體積會比較大,因為靜電式推進器比衝很高,但它的推力並不高,主要是因為靜電式推進器的結構制約了它的推力增加,我們知道增加推力有兩個方式:

  • 增加離子排氣速度
  • 增加離子排氣密度

前者靜電式已經做到了極致,在幾種結構中它的噴口離子速度是比較高的,但它的流量上不去,因為靜電式是通過格柵電位差加速的,當網孔和電壓確定以後,它的離子排氣密度就確定了(存在空間電荷效應,電荷密度不能太高,否則分離的離子和電子會重新捕獲成電中性原子),因此要增加流量勢必會增加網孔數量,那麼它的尺寸就會幾何級數增加,相當於流速確定的情況下,要讓水多流一點出來,就只能多開幾個孔了。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靜電式離子推進的結構原理圖

電磁式則剛好與靜電式相反,比如電磁式中如火如荼發展的霍爾推進發動機中,它的離子排氣速度比較低,但它的流量很高,這有點像化學火箭,但它仍然比化學火箭比衝要高得多。另外電磁式推進還有一個好處,它沒有加速柵極,不存在柵極壽命的問題,並且在推力上取得了一個平衡(靜電式推力實在比較小,但比衝高,適合長時間執行任務的深空探測器),因此未來的載人深空飛船發動機發展中電磁式也許將佔主導地位。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電磁式推進:霍爾推進的原理圖

最後還得提一下電子場致發射發動機,其實它也是一種離子發動機,它的原理與以上幾種都不同,在一個高壓電場下,金屬銫被激發的不穩定態形成一個泰勒錐,從錐尖射出的離子流在高壓電場的加速下達到100千米/秒,從而形成推力,這種發動機成本低,結構簡單,體積極小,但它的推力也極小,大約在150微牛以下,不過它的比衝極高可達10000S。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電子場致發射發動機的體積可以做到令人咋舌的程度,跟硬幣差不多,它未來的應用是航天器的姿態維持,比如正在建設者中空間引力波天線。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電推發動機的推進劑與電離方式

瞭解了兩種典型的電推進方式後,我們再來了解下推進劑以及離子產生的方式,為什麼要先說推進方式後說離子產生方式呢?如果不這樣的話倒過介紹來容易搞混概念。

電推發動機的推進劑

早期用的是劇毒物質汞,為什麼要用這種劇毒物質呢?因為推進劑的選擇有幾個要求:

  • 容易電離
  • 儲量大,容易獲取
  • 密度大(燃料箱不佔地方,而且推進效率高,因為排放的離子質量大)

但汞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毒性前文已經說明,另一個特性是它儘管很容易電離,但首先要加熱蒸發成蒸汽才達到電離條件,對於能耗管理要求極高的空間探測器來說,這可是個耗電大戶。一般對於汞的缺點說明到這裡也就結束了,但它還有另一個很少提及的問題,離子是帶正電荷的,儘管電子束已經中和,但仍然存在汞離子吸附著在探測器表面的問題(電推進器的噴射束寬以及濺射角度很關鍵),比如探測器的熱控材料與太陽能電池表面,嚴重影響原有設計性能。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從結構上看,這是一種靜電式的離子電推發動機,它的離子束濺射角度是比較大的,因此必須要考慮對航天器附帶損傷的問題。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氙的核外電子排布

現代電推進發動機一般選擇惰性氣體氙,它的“惰性”表明它不容易和其他物質產生反應,即使濺射後果影響也會小很多,氙原子比較容易電離。另外氙還有能在常溫下達到超臨界的特性,此時它的密度可達水的1.2倍,大大減小了存儲空間,這對於體積大小極度敏感的探測器來說非常長重要。

除了氙以外還有別的推進劑嗎?當然有,只要滿足上述要求的都可以,比如固體特氟隆,也許這會讓大家大跌眼鏡,電推進發動機中還有固體“燃料”發動機的。

在這裡要重新提一下汞,儘管汞存在諸多缺點,但它在未來深空載人探測任務上極具優勢,因為它的密度極大,而載人飛行的飛船同樣質量巨大,需要大量的推進劑消耗,而汞這種成本極低的“燃料”是未來深空載人任務的理想推進劑。

電推進發動機的電離方式

其實在離子發動機中這是第一步,因為離子發動機不能加速中性原子,只能加速電子(負電荷)或者原子核(離子(正電荷)),那麼首要的任務就是將推進劑的媒介物質電離,一般的電離方式有:

  • 直流放電
  • 電子轟擊
  • 射頻放電
  • 迴旋共振

電離是在電離室(Discharge Chamber)內完成的,在充滿工質的電離室內激發和並完成電離,在通過前文說明的比如離子推進是柵極,電磁推進則是交替磁場與電場等。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離子推進器中電離區和加速區是分離的,相對效率很很高,單位質量推進劑利用率很高,缺點則是結構比較複雜。電磁推進的電離區和加速區是一體的,結構簡單,尺寸更小,對電源要求也比較低,相對可靠性也更高。

電推進發動機的電源

電推進發動機最關鍵的幾個組成部分,發動機、推進劑與電源,所以電源是電推發動機的關鍵組成之一,一般現代航天器的電源有如下幾種:

  • 太陽能電池
  • 同位素電池

在土星軌道以內,探測器的電源用太陽能電池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儘管太陽能密度降低,但對於探測器並不是特別高的電源需求仍然可以勉強滿足,但各位肯定會發現,越是往外的探測器,太陽能天線會越來越大。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木星探測器朱諾,它的標誌是均勻分佈的三面巨大的太陽能電池,當然各位可能也發現了當年的旅行者根本就沒有太陽能電池,因為它用的鈈同位素電池,它的目標是太陽系以外,那裡的太陽猶如一顆大星星,所以只能使用同位素電池,但對於電推這個耗電大戶來說(千瓦級別的電推進發動機也只能達到數十最多上百毫牛),如果要達到載人級別的話怎麼也得牛頓級別:

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的太陽能電池功率:

距離1AU:功率10000 瓦

距離3AU:功率1300 瓦

它攜帶的氙離子電推發動機推力為90毫牛,而在3AU時並不能全功率推進,因此電源將成為制約未來深空任務的重大因素之一,因為同位素電池儘管不受與太陽距離限制,但提供的功率仍然有限,必須要用功率更大的空間堆,比如能提供數十千瓦甚至百千瓦乃至兆瓦級別的空間堆。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空間核反應堆電源技術

空間核反應堆從原理上來看與地面的核裂變電站並沒有區別,但熱交換系統在空間堆中無法使用外界冷卻水,只能通過輻射的形式散熱,因此未來的空間堆必定會有一個超大的輻射散熱盤,除非它採用熱電直接轉換的技術,但就當前的熱電技術而言,效率還處在比較低的水平。

電推進發動機的應用

電推進發動機最早空間測試是在1964年發射的 SERT 1 (太空電力推進試驗),探測器上有兩臺離子推進發動機,只有一臺工作了約31分鐘。1970年進行了第二次試驗,仍然是汞離子推進發動機,累計工作17900小時中重複啟動300次,經受了住了考驗。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SERT-1

電推進發動機第一次商業應用是在1997年的“泛美5號”衛星,在航天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最著名的一次應用是日本宇航局在2003年發射的“隼鳥號”探測器,裝載了四臺離子電推發動機,目標是探測25143號小行星(絲川小行星),這是第一次小行星取樣返回計劃,儘管因為燃料洩漏導致在環太陽軌道上多繞了一圈才回到地球,但成功的從絲川小行星上帶回了物質(大約數千粒絲川小行星塵埃)。

同時探測兩顆小行星的探測器是2007年9月27日發射的NASA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也是第一個探測小行星帶的探測器,它在灶神星探測14個月後全身而退前往穀神星,靠的就是離子推進發動機的超長加速能力。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黎明號的發動機開機加速軌跡

2009年歐空局的繪製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的“高斯”衛星,因重力場必須要求低軌,如果沒有電推發動機,它不可能在250千米的軌道上工作2年。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高斯衛星非常流線型,這是考慮了大氣阻力效果的氣動外形,可見它的軌道是低到多誇張。

2013年我國第一次在實踐九號A衛星上使用了離子推進系統,根據這個名字我們知道是靜電推進式離子發動機。

限於篇幅不對各國電推進發動機做一一介紹了,不過就當前而言,電推發動機研製走在前列的是美國、德國、日本、中國、俄羅斯等,是不是少了英國和法國?其實這也正常,五常並不是所有時候都能湊齊的。

未來的大氣層內展望

離子發動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到現在,從最早的汞離子到現在氙離子霍爾推進,但它們並不能在大氣層內應用,假如未來要應用的話必須要實現以空氣為介質的離子電推發動機。這才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中普羅米修斯號穿越異形星球的大氣層,在地面降落的壯觀場面。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2018年11月21日的《自然》雜誌上發佈一則簡短的新聞,在大氣層中工作的“離子發動機”推進下的模型飛機在飛行了50米的距離,飛行試驗總共進行了10次,每次都飛行都非常穩定。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當然明白人都知道這是“離子風”發動機,距離傳說中真正的大氣層內離子發動機還遠著呢。

人類能實現普羅米修斯上離子電推發動機嗎?關於離子電推技術簡述

當然無論是空間電推還是大氣層內的離子發動機去得突破性進展,對於人類來說都是福音,前者是人類深空載人探測的敲門磚,而後者則可以將人類從化石燃料時代過渡到電能時代,這很重要,因為電能比化石燃料取得更為容易。

本ID微信同號: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公眾同步發佈,搬運前請考慮再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