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文|著陸的兔子

重溫瓊瑤經典劇《情深深雨濛濛》,有一個片段令我十分詫異。

上海淪陷,陸振華在街上與日本兵發生衝突,交火中不慎胸口中槍。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告訴他,這一次凶多吉少。

病床上他向親人道別後,氣息微弱地要求家人打開櫃子。

錦盒中放著一個身著旗裝女人的照片,陸振華把照片攥在手裡,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擁有九房夫人的陸振華,直到生命終結還念念不忘的她,一定是最讓他牽掛,最割捨不下的人了。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這個直到劇末才露面的女人與陸振華又有什麼聯繫呢?

照片中的這個女人叫萍萍,是清末官家的一位小姐。陸振華年輕時家裡很窮,靠去大戶人家做工來維持生活。十七歲那年做了萍萍家的馬僮,兩人相戀了。

為了縮短身份的差距,陸振華拼命練字讀書習武。沒多久他們的戀情被萍萍父親發現了,他絕對不允許自己的女兒與低賤的奴僕在一起。

陸振華對萍萍父親承諾,一定會給萍萍打個天下。可這一打就用了十五年。

帶著將軍這個身份迴歸的陸振華,終於能與萍萍匹配了。在他滿心歡喜的準備提親時,才知道萍萍早在十年前被逼婚時就自盡身亡了。

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就是這樣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讓陸振華至死都念念不忘。

陸振華對萍萍的至死不渝,全是因為愛嗎?不盡然。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一、求不得

現實生活中,初戀常常是無疾而終,但卻終生難忘。對於陸振華來說,萍萍就是他的初戀。

心理學有一個理論,叫"蔡氏效應":

指當我們的任務沒有完成,目標還未實現,我們的大腦中就有一個聲音不斷提醒我們去完成任務,實現目標。任務一旦完成或目標一旦實現,我們腦海中的那個聲音就會消失。

陸振華年少時就與萍萍相愛,曾經兩人也有過山盟海誓,也曾幻想過天長地久。父親的阻撓,身份的懸殊,令這段感情無疾而終。

如果一段感情違背了我們的初衷,大腦中就會有個聲音在不斷的提示,這段感情實際上還沒有結束。幻想著結局的一萬種可能,而這種幻想往往是朝著美好的方面發展的。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就像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那句:

男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白的便是衣服上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這就很好的解釋了,陸振華對萍萍念念不忘的一個原因—愛而無果。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二、愛別離

兩人的感情受到了萍萍父親的阻撓,陸振華深知其中的原因—自己只是個低賤的馬伕。為了能與萍萍在一起,陸振華承諾只要肯給他一些時間,一定會給萍萍打個天下回來。

兩個相愛的人被迫咫尺天涯。

萍萍的一句:"我等你。"成為了陸振華拼搏的強大動力。

這個年輕人靠著戰場上的奮勇殺敵,一路走來,終於在十五年後成為了清末的將軍。

陸振華帶著榮譽衣錦還鄉,這時他最想見到的就是萍萍,想告訴她自己做到了功成名就,並信守承諾沒有騙她。

他正沉浸在未來與萍萍長相廝守的喜悅中時,卻被一道晴天霹靂擊中,萍萍自盡了。一切計劃都成了幻想。

陸振華與萍萍不僅愛而無果,更是承受了生離死別之痛。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三、愧疚感

*陸振華間接促成了萍萍的悲劇。

陸振華與萍萍的相識相戀改變了她的一生。

萍萍是官小姐,在封建社會中,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果沒有陸振華的出現,萍萍也許會嫁一個門當戶對的男人,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陸振華的出現,讓她知道了愛的意義,她再也不可能委屈自己嫁一個不愛的人。

任何官家父母都不會讓自己的女兒與馬伕結合。為了爭取到與萍萍相愛的機會,陸振華承諾幾年內會打個天下送給萍萍。

等待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漫長的,是蒼涼的。更別提是在封建社會。五年過去了,萍萍沒有等到功成名就的陸振華,卻等來了父母把她許給別人的消息。

為了不辜負陸振華,她履行了曾經的諾言,寧願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也不肯委身他人。

萍萍的"以身殉情"震撼了陸振華。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萍萍間接成就了陸振華的事業。

為了能拉近與萍萍的距離,陸振華拼命學文習武,就像李副官說的那樣:

"司令的一手好字就是為萍萍練的。"

為了能與萍萍匹配,為了能得到萍萍父親的認可,陸振華選擇從戎。在戰場的廝殺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了清末的將軍。

萍萍的死,使他遭受了沉重打擊,加之清廷的腐敗,他決定高舉反清的旗幟。

陸振華多年的征戰生涯,令他在民國時,更是成為了享譽東三省,叱吒風雲的"黑豹子"。在當時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不得不說,這一切成就的根源都在於與萍萍相配的初心。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為了彌補自己的愧疚,陸振華也做了許多事來"補償"萍萍。

1) 每個女兒的名字中都有一個"萍"字。

陸振華有九房夫人,九一八事變後,他只帶了兩位夫人及孩子搬到上海,八夫人文佩生了兩個女兒,"心萍"和"依萍"。九姨太育有兩兒兩女,兩個女兒分別是"如萍"與"夢萍"。

所有女兒中,只有心萍與萍萍最為相似,是陸振華最疼愛的女兒,但十五歲不幸生病離世。

陸振華到底有多寵這個女兒呢?

父女兩喜歡在街道上賽馬,當兩人興致正濃時,街上突然跑出來一個小孩,心萍情急之下跳下了馬,用自己的身子護住了那個小孩。

嚇得陸振華三魂丟了七魄,在女兒的懇求下,他再也沒有當街騎馬了。

一次士兵醉酒鬧事,李副官抓來了鬧事者請司令處置,陸振華一怒之下,下令統統槍斃。

一旁的心萍知道後,向父親求情,身為司令的陸振華居然撤回了死令。

這件事就連心萍的母親都覺得不可思議。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2)全國範圍內搜索"萍萍"做夫人。

陸振華在街上看到與萍萍相似的姑娘,就會三媒六聘的娶回家當老婆。大到神態,小到眼睛鼻子,只要有一絲相似,都不會放過迎娶的機會。

陸振華有多麼小心謹慎呢?

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李副官親自下聘,派遣軍隊駐守新娘家宅,直到踏上花轎為止。

陸振華有多心急呢?

看中哪個姑娘,當即就派李副官去查姓誰名誰,家中幾口人。清楚了名字的寫法後,立刻到姑娘家下聘,第二天一早就會命花轎前來抬人。

經過了萍萍一事後,他懂得了“夜長夢多”的含義。

曾經的陸振華與萍萍擦肩而過,此時的陸振華絕不會再讓這種遺憾發生。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3)新娘拜堂必須要穿西式的騎馬裝。

在當時,騎馬裝是令人不可思議的結婚禮服,畢竟那時的新娘還穿的是中式清朝服式。收到禮服的孃家人甚至會覺得莫名其妙。

其實陸振華這麼做也是在祭奠萍萍。

萍萍雖是清朝官小姐,但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穿著打扮都很西化,尤其愛穿一套紅色的騎馬裝,與陸振華一起策馬奔騰。

萍萍知道陸振華最喜歡自己穿這套衣服,在被逼婚時,更是穿著騎馬裝在兩人常見面的迴廊中舉槍自盡了。

也許陸振華這樣做還有另一層意思:

當年的萍萍沒能和自己拜堂成親,他幻想著今天與自己拜堂的人就是當年的萍萍。

陸振華: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念念不忘其實是個“圈套”

陸振華與九姨太拜堂那天,她模仿陸振華的舉動,向來賓行了軍禮而不是中式的鞠躬禮。

陸振華激動地緊握著雪琴的手:"我這雙手會打一個天下給你!"

這句話是如此熟悉,當年為了能得到萍萍父親的認可,陸振華向眾人承諾:

"我一定會給萍萍打個天下回來。"

他做到了,可是他的萍萍卻無福享受。

或許這一刻的陸振華也曾恍惚,也曾質疑:眼前的這個人也許就是萍萍,他的萍萍回來了。

著名作家馬爾克斯曾說過: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與萍萍求不得,愛別離的愛情,陸振華揹負著沉重的愧疚感,用祭奠的方式,銘記了萍萍一生。病床上彌留之際,他的手中還握著萍萍的照片,直到死的那一刻,才真正放下。

陸振華對萍萍的至死不渝不全是因為愛,更多的包含著愛無果的遺憾與愧疚。

陸振華總共娶了九個女人,但卻都辜負了,他的九位夫人都成了萍萍的替身 。

他用盡自己的一生去祭奠逝去的愛情,從不曾用心體會枕邊人的付出,甚至放棄了擁有愛的權利。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回憶固然美好,但人總要回歸現實,與其靠著虛無縹緲的記憶過完一生,不如用"憐取眼前人"的心態,締造觸手可及的幸福人生。

——THE END——

關注

點擊瞭解更多:《陸如萍:被“搶”字耽誤的心理學家,名副其實的點子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