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藍臺我已經好幾年沒看過了,尤其是綜藝,看不明白在幹嘛。

前些年出了個跑男,大火,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兩次,都沒能持續看十五分鐘。

主要是不能理解,一群明星在那兒跑來跑去,撕來打去,到底有啥意思。

若不是高以翔這個事,我也不知道今年又開發了這麼一個節目——大半夜地,讓明星在大街上跑步,中間設置各種障礙,再讓一些玩攀巖、跑酷的素人在後面追他們。

看到微博上有人說,這個節目差不多就是COPY了一些美國德國的綜藝,還曬出了遊戲項目的對比圖。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但人家歐美那邊,邀請的嘉賓基本都是運動員,或者至少有運動基礎的人。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我們的明星雖然很多都有運動基礎,但身體素質未必能夠媲美,何況那是從白天一直持續到深夜的錄製。

流傳的截圖裡,鍾楚曦就講過,上次錄完緩了半個月,連續吃了三天速效救心丸,還沒有劇本,有些項目是完全不知道的,去了兩次堅決不去了。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奇怪的是,在我們這個養生大國,

“深夜應該休息,即使不休息,也絕不能劇烈運動”,這不是上到80,下到8歲都掌握的常識麼。

而一檔節目,從策劃到播出,經歷了立項、審查、招商等許多環節,再邀請明星,由明星團隊評估是否參與,少說也有上千人參與其中。

那麼多人,竟全部對這種違反常識的安排,默許了。

因為這檔節目,是被電視臺寄予厚望的,希望能夠接過好聲音和跑男的棒子。

看到有業內人士說,這個節目投資大,贊助陣容強,估計在電視臺的招商會上成績不斐,幾個億肯定有的。

總導演陸浩說:這是一檔大家都沒看過的節目,堪稱史無前例,此題材非常稀缺,頗具創新。

“節目中設置的裝置,體現出參與者遇到困難時的一種精神。你要走出這個裝置,到下一個裝置,遇到困難跌倒了,摔下去了,但是還要爬起來,繼續往前跑。不跑,你就會被後面的人幹掉,這就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生。”

看到這句話,瞬間背脊發涼。

為了多賺錢,所以胡亂創新,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別人不敢做的事,還要做到極致,卻完全忽略了最基本的生物鐘常識。

這就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生?

節目組去給高以翔父母接機的時候,兩位70多歲的老人還說,不是你們的問題,你們也不會願意發生這種事。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但是離開寧波返臺的時候,高爸爸忍住淚,對記者說的話變成了,“我認為太可惜了。”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不知這個過程中,他們瞭解到了什麼。

這句“可惜”,是說他這麼年輕就走了可惜,還是說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卻發生了,所以太可惜。

第六季奇葩說,有一個辯題是:我很喜歡的工作總是996,我應不應該886?

現場辯論形成壓倒性優勢,估計觀眾多數是社畜,最後當然是支持886的一方獲勝。

但是更具看點的,是導師的點評。

經濟學家薛兆豐說:一個行業,如果資本多,變化大,機會特別多,那麼搭配的資源就會很強大,對勞動力時間的付費就會很高,當然大家就會付出更多時間去工作,就自然形成了996。

這個解釋,幾乎完美地契合了整件事情的邏輯。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因為節目投資高,期待的投資回報率也高,給人的酬勞就高,你不來,自有別人願意去。

身在其中的人,每一個都為這個回報拼了,就不會有人質疑最基本的合理度——違反自然規律,存在安全隱患。

就像甦醒說的:製作方拿了金主的錢,敲了藝人的時間,產生了人員場地設備等成本,都拼命在這個不健康的生產模式下,在單位時間內儘可能多地產出。

用一句話說明白這個事情,就是在一個缺乏成熟模式和制度的生產環節裡,所有人的僥倖心理都增加了悲劇發生的可能性。最終促使隱患增量,釀成悲劇,可惜了這個有口皆碑的藝人,一個好人。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跟觀眾投票結果正好相反,辯論現場的幾位導師裡,只有蔡康永一個人說要反對996,應該辭職。

他的理由很簡單,一家公司總是996,說明這家公司這環境是有嚴重問題的,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嘛。

今天再看,才明白他這話的深意,彷彿一句預言。

羅振宇說,可這(996)就是我們這代人的命,別掙了。

當他講出“工作是人生唯一的意義”的時候,一向儒雅的蔡老師簡直要瘋,一個勁兒說,你怎麼可以講出這個話來呢?工作怎麼可能是我們人生唯一的意義?

之所以出現這個局面,恐怕除了立場之外,除了羅振宇、李誕等人都是老闆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蔡康永老師是唯一一個,沒有長期生活在,目前我們這種焦慮大環境中的人。

他們已經過了這個階段,灣灣的年輕人看上去很沒志氣,更在意“小確幸”,說話做事習慣慢慢來。

目前有很多人質疑,節目組的救援是不是及時到位,我在想,這固然是一個重大問題,但恐怕還有更大的背景問題。

我們心態的問題,過勞的問題,安全生產的問題。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什麼是缺乏成熟模式和制度?

前兩年我去美國玩,第三天有購物行程,集體去奧萊,下車前導遊再三強調,6點要回到車上。

但畢竟是那麼爽的購物活動,大家出國的新鮮勁兒也還沒退,最後好多人遲到,差不多6點十五才到齊。

我自己因為迷路也遲了五分鐘,回到大巴,就感覺導遊臉色很差,整個臉都拉下來了。

我還在想,導遊司機不就是為客人服務的嗎,不就是遲了幾分鐘,至於麼。

等人到齊開車後,導遊拿起話筒,很嚴肅地說:

今天有很多人遲到,我料到了。可能在國內大家已經習慣了這樣,但這裡不同,這裡的司機是有嚴格工作時限的,我們籤合同簽了7點下班,他就不能超過時間再開車了,否則違反勞動法,我們會被鉅額罰款。所以雖然開回去只要半小時,但我還是要求大家6點集合,就是因為知道一定有人會遲到。

他說完後,整個車廂裡鴉雀無聲,習慣了“客戶就是上帝”的我們,第一次被導遊這樣訓斥,也感受到人家這種規則的嚴肅性。

身在異國他鄉,沒有人想要添亂,於是整個行程後面再無人遲到。

不能因為高以翔父母懂事,就放棄追問悲劇根源

今年我去英國,又見識了英國的規定。

有一天我我們要北上蘇格蘭,差不多要開6個小時。

車上導遊徵求大家意見:按照規定,司機不可以連續開車超過四小時,要不我們中間增加一個景點,這個大家下去湖邊逛半小時,看看風景,也讓司機完成法律規定的休息時間。

後來又有一天,早上換了另一個司機來開,導遊解釋說:

前一位司機Steve,已經為大家服務三天了,按規定司機不能連續四天工作,所以今天由David來開。Steve今天會搭乘火車,在下一站等我們,明天繼續由他開車。

忍不住感慨,人家這規定之細緻,執行之嚴格,簽好幾點下班就是幾點下班,不能連續開四天,不能超過四小時……

雖說造成了一點麻煩,但是保證了司機不會過勞,也是最大程度保護乘客安全。

光是旅遊行業關於工作時限,就有這麼多規定,相必其他行業也不會少,這是成熟的規則和環境。

我很喜歡高以翔,不希望他白白離開。

如果他的死,能夠引發大家對全行業規範性的思考,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對工作心態的調整,我想應該才能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