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面開放是近幾十年以來的事情,不過遠在唐宋時期就有很多外國人到一些中國城市做生意,並定居在這裡,其中留下最多外國人足跡的是十三朝古都西安,福建也有一座城市深受外國人喜愛,這座城市並不是現在省會福州,也不是廈門,而是旁邊的泉州市。
泉州是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代的時候,地位相當於現在的上海和廣州。
良好的港口優勢使泉州貨如輪轉,向來有經商傳統的阿拉伯人也大量湧入泉州,從貿易中賺取利潤髮家。
阿拉伯人大量出現在泉州是北宋時期。
北宋的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且一直在受捱打,不過初期和中期與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商業繁榮,藝術上也是百花齊放。文化上的相對自信,使國家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得比較開放,對外貿易的積極性比後來的元明清更大。
阿拉伯商人把中國的絲綢等物品販賣到波斯灣、裡海和地中海沿岸,又把當地的香料和地毯等貨物通過泉州港入口宋國,並行銷各地。
由於生意越做越大,很多阿拉伯人選擇居住在泉州,形成自己的文化圈,建造了具有阿拉伯特色的清真寺。位於泉州市區塗門街的清淨寺就是阿拉伯人集資興建的。
這座古寺始建於北宋宋真宗趙恆在位期間,也就是公元1009年,曾經被評為中國十大古寺之一,它是泉州古代海外貿易的重要史蹟之一,獨特的阿位伯建築風格在遍佈閩南式古建築的泉州古城顯得尤其特別。
歷史走過了漫長的一千多年,清淨寺的主體建築大多數已經倒塌,或者損壞,經過無數次重修之後,一些建築得以保留,殘存的柱子和圍牆無聲訴說著歷史。
這裡現在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票只是象徵性收取三元,相對人性化。
閱讀更多 一路南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