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項羽一戰勝利之後就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他成為下一個王朝的皇帝了。他建立了漢朝之後最開始對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還是比較不錯的,可是後來卻慢慢地變了。等到他的皇帝之位坐穩之後就再開始了除掉曾經的有功之臣了,手段也是極其殘忍的,果然帝王之心最為狠毒也是一點都沒錯的。可是要論起狠毒的話,劉邦絕對可以排到前三。

首先他隨意找了一個藉口說韓信已經造反了,用這樣一個假的不能再假的藉口直接殺掉了韓信,連他的家人都沒有放過。後面又有了非常殘忍的手段對待他的另一個功臣彭越,彭越死後還被煮熟了分給其他的功臣食用,手段讓人覺得膽寒。這樣一來就引起了另一個功臣的疑惑,慢慢的將他想要殺掉功臣的心思猜出來了。這個人就是戰功不輸給彭越的英布,他為了不成為下一個彭越選擇了主動出擊,可是沒有成功,最後還是被殺了。就這樣這三個為劉邦浴血奮戰的人就這樣全部被劉邦殺掉了。後世很多人在做假設,如果這個英布安安分分的做自己的臣子,他會不會活下來,答案是肯定不會。

首先一點,這個人的戰功和韓信彭越相比並不差,所以他也屬於功高震主的類型。劉邦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本事,他能夠成為皇帝完全是文靠張良武靠韓信。所以他好不容易做了皇帝肯定會害怕在能力比自己強太多的人會取代他的位子,於是他選擇了背後使用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先是除掉了韓信,後來又藉口彭越想要當皇帝也將彭越殺掉了。這個時候的英布才有了反抗之心。他原本是非常忠心的,就算是再忠心的人也受不了這樣時不時地懷疑,而且還會有生命危險。畢竟這韓信和彭越都是一個原因被殺的,而這幾個人共事多年,又怎麼會不清楚彼此的性格呢。只能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而已。他已經知道下一個就是自己的了。於是他選擇了提前安排,說到底這個造反只是一個活命的手段,是無奈的選擇,畢竟他不想自己成為下一個被煮熟的彭越,又或者是家破人亡的韓信。
最開始的英布只是在暗中部署,準備最後拼死一戰,並沒有想要真的造反。知道他的一個姬妾和賁赫的關係十分密切,這讓他十分不滿,後來便想要好好地教訓一下賁赫這個人。賁赫知道英布不會放過自己,所以他便直接往都城逃命,因為他是知道英布私下在做些什麼的,所以他知道自己只要平安的到了長安就一定可以平安的活下來,畢竟劉邦會收拾英布。賁赫一離開,英布就知道事情已經敗露了,以劉邦的性格派兵來捉自己是遲早的事情。於是他選擇了先發制人,直接將這個叛徒的全家都殺掉了,然後帶著自己的人馬直接起兵了。而劉邦這邊也是馬上就知道了,開始商量著怎麼解決這件事情。最後這一場戰爭還是劉邦獲得了勝利。畢竟他的人馬可是比英布多得多。英布雖然選擇了不一樣的路,但是結局卻是和之前的兩個異姓王爺沒有什麼差別。
那麼如果這個英布沒有選擇這樣一條路,他有可能從劉邦的手下活過來嗎?就像張良一樣。答案是不能。武將和文臣的生存方式並不一樣,如果沒有兵權在身,武將就相當於失去了色彩,也就沒有了用處。可是一個優秀有能力的人,他不想要變成一個閒人,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們的結局不可能和張良一樣。除非是他們不做將軍和王爺了,只是一個平凡的百姓。就是這樣的情況劉邦都不一定會放過他們。畢竟他們就算是沒有了兵權還有軍隊影響力,所以劉邦不會讓他們活的長久的。
閱讀更多 元始談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