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白雲區人大十六屆六次會議開幕

今日(1月18日),廣州市白雲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會議由白雲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潘文捷主持,區長蘇小澎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2019年,白雲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較好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全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增長7%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3億元,可比增長1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6%,全市排名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1.4億元,增長8.4%;入選2019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等5個榜單。

報告明確,2020年白雲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白云区人大十六届六次会议开幕

2019年白雲做了哪些事?

加快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載區建設

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廣州設計之都、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納入市推進大灣區建設重點平臺項目。

淨增“四上”企業785家,增長1.2倍。註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企業增至3982家,增長40.9%,高新技術企業達1128家。白雲區“攻城拔寨”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14億元。全年擇優引進項目160宗,總投資額達700億元。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新增“小升規”工業企業313家,數量全市第一。

“六大惠企政策”兌現獎補2.6億元,為企業減稅降費38億元。

1202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一次辦、網上辦,辦理時限縮短一半以上。

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91家。商標申請、註冊總量和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增速均居全市前列。

優化城市發展空間佈局和品質

完成規劃報建量388萬平方米,工業倉儲項目報建量實現翻番。

新建或改造市政主幹道35.6公里,新建供水管網2398公里,供電能力提升8%。建成5G基站超3000座,總數全市第一。

拆違總量達1.3萬宗、面積1032萬平方米;39條黑臭河涌全部考核達標;完成1.2萬個“散亂汙”場所整治。完成20個老舊小區改造、15個批發市場轉型疏解、14家物流園區和300公頃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

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大源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面推行網格“五長”微治理。創新打造“五+N”融合社區品牌,為來穗人員提供“一站式”服務。

城市重要節點、主幹道、白雲山周邊等景觀新增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建成垃圾分類全鏈條,569個居住小區實現樓層撤桶與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全覆蓋。新建、改造公廁519座,提前一年完成“廁所革命”三年任務。

新出臺21項強農惠農政策,124家企業自願結對幫扶118個村。全部行政村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80個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10個行政村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

聚焦民生關切

全年用於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支出154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4.7%。低保標準比上年提高6.3%。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萬人,新增城鎮就業3萬多人,建成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超額完成住房保障目標,在建棚戶區改造住房1萬多套。對口幫扶的貴州省荔波縣、平塘縣、羅甸縣實現摘帽出列。

新增優質學位1.9萬個,為來穗人員隨遷子女提供公辦學位2484個。獲批廣州市智慧教育示範區,率先發出全國首批數字身份教育卡。白雲學子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喜獲佳績,金牌數接近全國一半。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建中醫長廊,區中醫醫院成為全市首個國家級心臟康復中心認證單位。

區融媒體中心正式運行,區圖書館白雲新城館順利移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村(社區)全覆蓋。原創作品《愛的包包》作為全省唯一戲劇作品入圍全國群星獎決賽。

白云区人大十六届六次会议开幕

2020年白雲要做哪些事?

全力打造經濟強區

加快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廣州設計之都、白雲新城、民科園四大發展平臺建設。推動北京中關村、北大科技園、中能建等重大項目落地運營,打造數字中國實踐高地、大灣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優化民科園空間佈局,打造國家級民營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沿珠江西航道打造廣州西岸科技創新走廊。加快推動廣州地鐵設計院、中車株洲所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落地,全力打造軌道交通全產業鏈。

大力發展律師業務、公證等產業,延伸打造會展經濟產業帶,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

規劃建設廣州時尚之都總部集聚區、定製之都產業園。加快永平汽車小鎮建設。

強化改革創新發展,勇當活力灣區樞紐

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與深圳兄弟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快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石門—裡水片區融合發展,積極參與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建設。

加快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爭創市級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示範基地。

落實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支持發展以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金融機構。

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加快空港大道三期、機場第二高速等道路建設。大力支持廣州白雲站、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加快推進黃金圍大道等46條市政道路建設。佈局物聯網相關新型基礎設施,新增5G基站3000座以上。

穩步推進47箇舊村莊、40箇舊廠房、35個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專業批發市場、物流園區轉型升級、疏解搬遷和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超1000萬平方米。

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整治“散亂汙”場所1.3萬家,確保全年拆違1200萬平方米以上。全鏈條全域實施垃圾分類工作,爭創全國垃圾分類示範區。

加快建設花卉、蔬菜兩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建設。建成標準化生豬養殖基地。

爭創基層治理創新示範區

重點防範化解涉眾金融、非法集資等突出風險。建成全國禁毒示範區。

將大源村建設成為“老城市新活力”基層治理創新示範區。

推動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

幫扶1萬名以上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8萬人以上。

加快培英中學白雲新城校區等教育項目建設,確保市鐵一中學白雲校區高中部交付使用。優化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新增公辦幼兒學位7200個。組建4個醫療集團,抓好中醫長廊、智慧醫療平臺建設。建成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一街道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推進區圖書館白雲新城館對外開放,建成區國家檔案館,加快推進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區工人文化宮、區文化館新館等文化陣地建設。有序開展5條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打造平和大押等特色歷史街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湯南 通訊員 雲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高鶴濤、湯南 通訊員 賴宇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