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相遇是一種緣分,歡迎關注“甜小娛兒”!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文|甜沫

<code>高曉松寫給女兒的話: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code>

看完電影《莫娣》,我想到了高曉松對女兒的這句祝福語:“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女孩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個生命趨於至善至美的絕佳狀態。而電影的女主角莫娣用自己一生的堅持實踐了這句話。

《莫娣》是根據加拿大民間藝術家莫娣·劉易斯的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傳記片,也是一部非典型的愛情片。它沒有複雜曲折的劇情,沒有轟轟烈烈的情感,男女主角也只能堪稱相貌普通的社會邊緣人物。但在平淡無奇的鏡頭下,柏林電影節影后莎莉·霍金斯飾演的女主角莫娣和文藝男神伊桑·霍克飾演的男主角埃弗雷特在一間16平米的海邊小屋裡,演繹出一段樸實無華卻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自始至終,莫娣以坦然而平和的心態看待自己,以理解包容和矢志不渝的態度對待情感,以熱愛和仰望的姿態與世界相處,正如她從繪畫中悟出的簡單樸實卻深刻雋永的人生哲理:“浮生一世,都已被框成一幅畫,就在那裡。”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莫娣》在帶給我們感動的同時,也帶給我們關於人生的思考:唯有勇敢做自己,堅守溫暖純良,不捨摯愛與自由,才能將漫長的一生過得無怨無悔,絢麗多姿。

01、生命是接納和完善:別人眼中的缺陷,在莫娣看來只是與眾不同

<code>莊子有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code>

缺陷和苦難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接受有缺陷的自己,對每一個人而言,意義非凡。

莫娣並不是一個幸運兒,相反,她屬於“被上帝咬得過多的蘋果”,自從出生,就有無法改變的“不可奈何”:患有先天性的關節炎,她乾瘦單薄,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顯得非常怪異。

由於生病,行動不便,莫娣30多歲依然無法自立。父母去世後,莫娣的哥哥將她委託給姨媽照顧。姨媽一臉嚴肅,為人刻薄,總是把莫娣看成不正常的人,限制她出行。

同時,因為異樣的外貌和不協調的動作,莫娣常常遭到別人的嘲笑,甚至有不懂事的小孩子向她扔石頭。

但是,在莫娣的內心世界裡,她從未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也從未讓陰暗和自卑佔據心靈,在她看來,自己只是在某些方面與眾不同,這並沒有什麼。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基於這樣的心理,莫娣從未因為先天患病而心情憂慮,更沒有顯示一絲抱怨。她將自己看成一個普通人,心態平和,安之若素,並常常面露微笑,是一個樂觀又浪漫的文藝女青年。換句話說,莫娣早就完全接納了自己。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自我接納,是指個體對自我及其一切特徵採取一種積極的態度,簡言之就是能欣然接受現實自我的一種態度。

自我接納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能確認和悅納自己身體、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正面價值,不因自身的優點、特長和成績而驕傲;二是能欣然正視和接受自己現實的一切,不因存在的某種缺點、失誤而自卑。莫娣的自我接納主要體現在第二層含義上。

得益於她的自我接納,在莫娣的意識裡:生命本來就是繁複多樣的,有美有醜,有高有矮,有人健康,也有人生病。疾病是她身體的一部分,也是她生命的一部分,這太平常,根本不值得一提,更不需要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動畫片《哪吒》裡有一句臺詞: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作家張德芬說:愛自己,是一切快樂的源泉,自愛的人會把目光不斷投向自己,接納自己的一切,讓自己幸福快樂。做最好的自己,不為外面的世界而隱藏自己,嚮往美好,終會邂逅美好。

所以,當她得知哥哥將父母留下來的房子賣掉,以後她將無家可歸,心情異常失落時,她處理壞情緒的方式不是把所有委屈都憋在心裡或者將自己關在房間裡痛哭一場,而是穿上美麗的衣服和鞋子,走進喧囂的歌舞俱樂部,喝一瓶酒,跳一段舞,用自己更喜愛的方式去宣洩心裡的不平與難過。

當她半夜回到姨媽家,被面無表情的姨媽斥責,莫娣竟給姨媽建議:“你也該去看一看,也許你會喜歡的。”精心打扮一番,去見一見朋友和外面的世界,不封閉,不孤立。如果姨媽有這樣的心態,也許她就不會整天愁眉不展、習慣性怒目而視了。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至於他人的眼光和小孩的無心之舉,莫娣只是淡淡一笑,說:“他們不是故意的,我不在乎,有些人看不慣有人與眾不同”。

對外界泰然處之,莫娣不因別人的評價而錯過生活中本應屬於她的美好。四季美景,花草樹木,路上遇到的一匹馬,院子裡飼養的雞,都有各自的快樂,而莫娣擅長去觀察並記住這所有的快樂。

縱使命途多舛,莫娣仍然堅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幸福從來不會從天而降,想要什麼得自己去爭取:當哥哥和姨媽都把她當成負擔和累贅,顯示出對她的厭煩時,她決心自謀出路,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由此,她的人生展開了全新的一頁,她的生命得以拓展和完善。

02、愛情是包容和理解:兩個善良的人惺惺相惜,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愛情裡永遠都不缺風花雪月和海誓山盟,稀缺的是執子偕老和不離不棄。

三十多歲的莫娣和四十多歲的埃弗雷特既沒有壯麗的誓言也沒有豪華的婚禮,卻實現了“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莫娣和埃弗雷特都屬於“棄兒”,莫娣被哥哥拋棄,無家可歸,而埃弗雷特是個孤兒,他在孤兒院長大,脾氣暴躁,言行粗魯。

“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他們能夠嘗試相處的前提條件。

而最終他們愛上對方並走入婚姻,則源於他們靈魂上的契合:他們都善良慈悲,在平淡生活中相互理解和包容。

  • 以善良為底色,生命得到最好的回饋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善良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並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

莫娣和埃弗雷特因各自善良的特質而惺惺相惜。善良是他們吸引彼此的重要因素,高尚的靈魂,美好的行為,兩個人將平凡的日子過成了一首詩。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哥哥賣了自己也有繼承權的房子,莫娣除了難過之外,並沒有索要金錢,她留戀的是原本溫馨且充滿父母回憶的房子,哥哥做生意失敗需要錢,而她可以靠自己的雙手活下去。

曾經在姨媽家的經歷非常壓抑,可是,當莫娣知道姨媽生了重病之後,在自己身體已越來越差、埃弗雷特不開車去送她的情況下,她仍然堅持步行去看她,只因為莫娣不想錯過和姨媽最後一次說再見的機會。

埃弗雷特與繪畫毫無關係,但莫娣把每一幅畫上都署上了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在莫娣看來,她為了畫畫而少做了家務,他們是合夥人的關係,每幅畫的一半都應該屬於埃弗雷特。

莫娣的善良表現在她心思細膩,處處為別人著想。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意讓別人吃虧。她的善良讓埃弗雷特逐漸放下了戒心,心底坦蕩,不再設防。在日復一日地相處中,埃弗雷特愛上了純真溫厚的她。

雖然埃弗雷特說話不留情面,且喜歡說反話,但是他骨子裡的善良早已不自覺間流露出來。

和莫娣第一次見面,他們既不是僱傭關係,更算不上朋友,但是,當天聽莫娣無意間說起有小孩向她丟石頭,他主動陪莫娣走了很遠的路。

初來乍到,莫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動了他的物品,埃弗雷特大發雷霆並讓莫娣離開。第二天早晨當天睡醒,不由得望了一下明亮的窗戶,那一刻,他肯定在擔心無處可去的莫娣,而當他走下閣樓,看到正在擦地板的莫娣,雖然沒有打招呼,但是,他還是默認讓莫娣留下來。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雖然對莫娣說厭惡她在他面前提自己孩子的事,但是,他卻又暗地裡追查莫娣女兒的下落,並帶莫娣偷偷去看望她,了卻莫娣的心願。

埃弗雷特的善良是不動聲色的,他總是默默地守護著莫娣。不貪圖回報,不計較得失,這種無聲的善良如清風拂面,不見風過,但沁人心脾。

<code>風靡日本的溫情小說《佐賀的超級阿嬤》中有一句話:“真正的體貼是讓人覺察不到的。”/<code>

而真正的善良,不張揚,但又恰好溫暖。

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莫娣和埃弗雷特相識相愛並相守一生,皆是善良的回饋。

  • 以包容為法則,愛情和婚姻終能細水長流

在心理學中,包容心是指接納不同的意見,包容相異的想法,能全方位的考慮問題。包容有2個特徵:一是共存;二是允許不喜歡的東西存在。

兩個性格、脾氣和人生經歷迥異的人,對生活的理解必然不同。可是,兩個人願意求同存異,為深愛的人妥協,正是因為他們用包容心來悅納彼此。

埃弗雷特在孤兒院長大,他從未享受過家庭的溫馨,缺乏與人相處的經驗。雖然他心中有關愛,說出來的話卻是冷冰冰,毫無溫度。

莫娣早就看出他真實的秉性,所以,總是用寬容來善待他。那些難聽的話她不放在心裡,即使埃弗雷特在衝動之下打了她,莫娣也用善念原諒了她。久而久之,堅冰一樣的埃弗雷特終於變得溫暖。

看到莫娣沉迷於繪畫,家中的牆壁和玻璃上都是莫娣的作品,埃弗雷特並沒有像之前那樣暴跳如雷,而只是向莫娣指出自己的這部分區域不能畫,因為他不想讓顏料弄到自己的衣服和鞋上。

桑德拉想買下莫娣那幅沒有畫完的畫,埃弗雷特太想掙那筆錢了,就把畫交給了桑德拉,可是,當看到莫娣非常在乎那副畫,堅持不賣時,埃弗雷特立即退了錢,要回了畫。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埃弗雷特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魚販子,他雖然不能真正懂得和了解莫娣的內心世界,可是,當他看到莫娣對畫畫全情投入的姿態,埃弗雷特內心被感染,他對莫娣也更加包容,愛她就讓她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莫娣和埃弗雷特的愛情並不是浪漫多彩的,相反,它是理性而剋制的。從一開始,他們就以“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為目標,所以,兩個人用理解和包容化解了一切衝突矛盾。

兩隻落單的襪子,湊成獨一無二的幸福一對。“我喜歡你,你需要我”,這就夠了,別的都是多餘。

03、自由是靈魂的放逐:身體被束縛,莫娣用繪畫擁抱世界

一個人一生總得喜歡點什麼、做點什麼,才能證明他這一生沒有白來過。身體有疾的莫娣選擇了繪畫,或者說是繪畫選擇了她。

莫娣不僅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更有一顆敏感而細緻的心和一個銘記世間美景的大腦,她將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訴諸於筆端和色彩,繪製出別具風采的一幅幅畫。

即使貧病交加,莫娣又如此幸運,不僅獲得了埃弗雷特矢志不渝的愛,而且一生痴迷繪畫,在繪畫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享受到靈魂上的自由並獲得無與倫比的快樂。

  • 只要有顆熱愛的心,自由始終如影隨形
<code>哲學家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code>

人生在世,由於種種侷限,不存在徹底的隨心所欲,可是,我們仍然可以在有限的境遇中,去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宰,比如主宰自己的思想和心靈。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由於行動困難,終其一生,莫娣在一個風景如畫的海濱小鎮上渡過,她的生存空間僅有彈丸之地,但是,她的心靈因繪畫而自由翱翔,廣闊無邊

海濱飛鳥,紅瓦綠樹,白雪皚皚,雞,鹿,貓,砍柴人……身邊的景物都是她繪畫的素材。在莫娣的心裡,萬事萬物都值得被畫下來。她誠摯地熱愛生命中的一切,於是,她將周圍的事物重新賦予了生命力。

莫娣說:

“我想要的不多。只要我面前有一隻筆刷,我就不在乎了。我喜歡窗。一隻鳥兒呼嘯而過,大黃蜂。每一刻都不同。浮生一切,都已被框成一幅畫,就在那裡。 ”

莫娣的話語如此簡潔,卻字字珠璣,道出了人生的真諦:只要有顆熱愛的心,所有的一切都不會失去,自由始終如影隨形。生命的價值並不是外界來衡量,而是由自身來決定。人生就如同一幅畫,它就在那裡,如何一筆筆繪製出這幅畫,答案在自己手中,因為你才是那個握著畫筆的人。

當莫娣拿起畫筆,她就彷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在那裡,她是自由而奔放的,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放逐靈魂,自得其樂。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而現實中的我們,無論處於任何的環境之下,其實永遠都有選擇權,那就是思想和心靈上的自主權。任何身不由己的說辭其實都是藉口,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心靈上的自由,從未遠離。

  • 心中有色彩,眼中有風景,筆下有絢爛
<code>佛語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code>

心中充滿美好和絢爛,於是,莫娣畫出了色彩明麗而又直抵人心的景物。

對莫娣而言,一隻筆刷就讓她心滿意足;而對有些人來說,擁有萬千財富卻依然欲壑難平,得隴望蜀。

莫娣的畫初看起來有些笨拙,粗陋,甚至在光影層次上有缺陷。但是,正是這種源自心靈深處的純真原始和不加雕琢,才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世間浮華,藝術上有各種技巧和通法,可是,那種技術性的作品卻往往缺少靈性,美則美矣,卻毫無靈魂,錯綜複雜,卻失去本真。

在莫娣的眼裡處處是景緻,而她並未接受繪畫方面的正統訓練,也不屬於任何一個知名的派別,她的畫展示了她的靈魂,她的畫也是她的人生。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世界是黯淡無光的,是灰白單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心是空洞的,無所依託的,豐富靈魂是貫穿我們一生的功課。

<code>安徒生說: “僅僅活著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陽光、自由,和一點花的芬芳。”/<code>

而這陽光、自由和花的芬芳不正是莫娣生命中奼紫嫣紅的色彩嗎?

結語

愛爾蘭導演艾斯林·沃什用其女性特有的感性和細膩向我們展現了莫娣傳奇的一生。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莫娣》因其豐滿的人物形象和自然純淨的情感俘獲了眾多影迷的心。豆瓣評分9.1分充分證明了這部佳作的高品質。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而最打動人心的,莫過於莫娣的善良與真情,莫過於莫娣的簡單和純粹。

<code>“世界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code>

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將自己的人生畫卷塗抹地五彩繽紛、引人入勝。

豆瓣9.1分電影《莫娣》: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願我們每個人都度過這樣的人生:明媚不憂傷,美好而遼闊,就像莫娣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