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如今對於正經影迷來說,像艾曼努爾·盧貝茲基和愛德華·拉奇曼這樣的電影攝影師和他們合作的導演一樣具有吸引力。羅傑·迪金斯在電影《銀翼殺手2049》中創造的視覺效果也同樣令人震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對色彩的運用:幾乎每個鏡頭都有不同的調色板。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銀翼殺手2049》

自20世紀初以來,彩色電影技術就在不斷嘗試。但是直到30年代末,《綠野仙蹤》和《亂世佳人》獲得巨大成功,彩色電影才成為國際電影的主流。1947到2011年,我們從斯托拉羅、盧貝茲基等電影攝影師的作品當中,選出了12部有史以來色彩表現最棒的電影。


01《黑水仙》


在偉大的製片廠時期,像傑克·卡迪夫這樣的攝影師是非常罕見的。在為黑白電影工作了很多年以後,他的作品在向彩色電影過渡的過程中變得更好。

在形容電影攝影師的工作時,“畫家”是一個被過度使用的詞彙,但是用它來形容卡迪夫是百分之百貼切的。在創造光影效果的時候,這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將維米爾這樣的大師奉為榜樣。

與其他也在使用彩色調色板的好萊塢同期相比,卡迪夫的調色板要基礎得多,但是他的電影仍然帶有一種超凡脫俗的質感,那就是柔和的美。這在邁克爾·鮑威爾和埃默裡克·普雷斯伯格導演的電影《黑水仙》中體現得最為真實。

卡迪夫在製片廠後面的空地上創造了一個近乎神秘的山中世界,故事講述的是一群修女被喜瑪拉雅山的美景迷住而失去自我控制。這部電影難拍的原因在於,這些角色的歇斯底里幾乎完全是由環境氛圍所驅使的。但是在卡迪夫的手中,他們的精神危機變得切實有形,畫面將觀眾帶入一個電影世界,讓他們彷彿置身於天堂和世界盡頭之間。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02《深鎖春光一院愁》


看到好萊塢的技術人員手中拿著三色帶彩色膠片,仍然是電影的一大樂趣。在製片廠時期,好萊塢創造的配色方案突然出現了大量的電飽和(和分色),以至於到了今天都沒有任何先進的數字技術能夠複製這種配色方案。

在電影《深鎖春光一院愁》中,道格拉斯·塞克和他偉大的攝影指導拉塞爾·麥蒂(合作成就了1950年代情景劇的類型範例)用彩色膠片如糖果般的鮮豔畫面,為身處郊區的寡婦主角(簡·懷曼飾)鑄造了一座監獄。

這個角色的中心衝突是維持中產階級完美表象的壓力,以及她對深情又年輕的園丁(羅克·赫德森飾)的愛意。麥蒂總是會在電影的關鍵時刻(他還拍攝了奧遜·威爾斯的經典作品《歷劫佳人》)悄悄進入低調的黑色照明,用色彩來揭示隱藏在多彩畫面下的情感真相。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03《遠離天堂》


50多年後,導演託德·海因斯想要試試看他是否能夠在電影《遠離天堂》中使用塞克用過的那種1950年代的情節劇視覺語言。海因斯讓他的攝影指導愛德華·拉奇曼在新澤西的外景拍攝地嘗試重現《深鎖春光一院愁》的調色板和製片廠風格。

拉克曼是一名技術奇才,他做足了功課,成功地設計了一個架空網格照明方案(儘管使用的是10英尺高的室內天花板)以及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飽和調色板(儘管2002年的膠片庫存有限),他甚至找到了一種控制陽光的方法,讓室外實景有了一種外景場地的感覺。

和塞克的電影一樣,表面的美麗是一種壓抑的形式,它禁錮著和種族主義、性別歧視以及恐同症做鬥爭的角色,同時以令人驚豔的配色方案描繪著他們的情感狀態。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04《豹》


盧基諾·維斯康蒂導演的電影《豹》捕捉了一個偉大的轉變時刻。一位上了年紀的意大利王子(伯特·蘭卡斯特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珍視的舊世界傳統在社會動盪中被沖垮,而年輕一代(以他的侄子為代表,阿蘭·德龍飾)已經不再奉行過去的生活方式。維斯康蒂的掃攝鏡頭和朱塞佩·羅通諾的攝影技術捕捉到了這一歷史轉變,同時頌揚了過去。

在著名的宴會廳場景中,他們讓貴族生活看起來如歌劇般的宏偉和金黃;而在白天的場景中,從城堡的窗戶透出來的光線暴露了飽受磨損的城堡上的物理裂縫。這部曾因上映而慘遭“屠殺”的長篇鉅作,已經被包括馬丁·斯科塞斯在內的鐵桿影迷們修復,讓現代觀眾得以發現這部1963年戛納金棕櫚獎得主的榮耀。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05《同流者》


人們傾向於把維托里奧·斯托拉羅在《同流者》中展現的攝影稱為“夢幻”,但是沒人有過這麼美好的夢。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的表現主義傾向以及斯托拉羅用色彩創造情感的方式,是導演和攝影師在電影攝影天堂裡的完美結合。這部電影以1936年為背景,講述了馬塞洛(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飾)帶領法西斯暴徒去刺殺一名反法西斯教授的故事。

帶領暴徒找到教授是極大的人類背叛行為,但是通過一系列的閃回,馬塞洛意識到他是逐漸走上這條道德妥協(和法西斯主義)道路的。斯托拉羅用獨特的色調描繪了一個個輝煌的場景,捕捉到了人物心靈的慢慢流露。巴黎的場景是鬱鬱蔥蔥的,有著飽和的顏色以及預示著美好時刻的溫暖色調。而羅馬的場景是緘默的,當馬塞洛背叛他自己的時候,我們能感覺到照明變得殘酷。從未有人以如此富有表現力的光線和色彩來描繪如此複雜的人物,《同流者》可以說是彩色電影攝影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06《教父》


派拉蒙高管看到《教父》開頭片段的時候,肯定都要心臟病發作了,我們很難不去同情他們,因為從來沒有哪位電影攝影師像戈登·威利斯那樣挑戰觀眾在黑暗中的視覺感受。

當我們用黑色照明探索陰影世界的時候,總會有方向性很強的主光在定義構圖。但是威利斯極其精準的構圖,和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精湛的調度,似乎對曝光規則和基本的三點布光提出了質疑。不同於當時的任何電影,這種拍攝方式更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

從前兩部《教父》不同的畫面風格也可以看出來,威利斯不僅僅是位“黑暗王子”(電影攝影師兼朋友的康拉德·霍爾給他起的綽號)。從柯達膠捲風格的婚禮,到邁克爾(阿爾·帕西諾飾)在陽光充沛的西西里島上的愛情故事,再到IB彩色膠捲拍攝的青年維託·柯里昂(羅伯特·德尼羅飾)華麗的移民故事。威利斯創造的一系列畫面風格都令人不可思議,這些畫面組合在一起就造就了有史以來最具標誌性的系列電影之一。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07《巴里·林登》


如果要具體地從技術上解釋《巴里·林登》的催眠之美,那麼就是使用了由NASA設計,快速到只用燭光就可以照亮夜景的70mm鏡頭、精確到時期的拍攝地點、以及讓庫布里克可以以精確構圖追求完美的看似無休止的鏡頭。但是“《巴里·林登》僅僅是被技術和庫布里克的形式主義提升了的自然主義電影”這樣的說法完全削弱了電影攝影師約翰·奧爾科特的藝術貢獻。

想要在如此宏偉的室內環境中獲得單光源自然光(經常是在冬天以超廣角進行拍攝),奧爾科特需要製造光線,而這需要大量的測試。奧爾科特使用Mini-Brute燈和描圖紙給庫布里克的畫面配上燈光,以反映那個時代的繪畫風格。他避開了當時的漫射光效,清晰地捕捉到了愛爾蘭霧濛濛的氛圍。庫布里克的電影之所以能夠慢慢地吸引觀眾,是因為奧爾科特在畫面中添加的東西把我們帶入了不可思議的美麗當中。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08《天堂之日》


電影攝影師內斯托爾·阿爾門德羅斯拍攝的《天堂之日》非常出色,看起來像是一直都在光線最完美的魔幻時刻(Magic Hour)拍攝的。每一個鏡頭都給人時間流逝的感覺,德克薩斯州狹長地帶的短暫美景不僅僅是電影中的一個角色。就像年輕的琳達·曼茲異想天開的畫外音和恩尼奧·莫里康內神奇的配樂一樣,它讓電影中理查德·基爾、布魯克·亞當斯和山姆·夏普德組成的危險三角愛情都相形見絀。

很大程度上,泰倫斯·馬力克的這部作品被認為是拍攝美的一次徒勞嘗試,但是在《天堂之日》之後他消失了17年,電影界才開始逐漸認識到,這其中存在著更大的詩意,它被運動和光線賦予了節奏感。馬力克在90年代末以神秘的傳奇形象迴歸,同時也成為了更為鬆弛的電影製片。但是看到阿爾門德羅斯華麗而自律的影像被精心拼湊成更有凝聚力的敘事,馬力克用光講故事的能力仍然是他的最高成就。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09《銀翼殺手》


在電影《銀翼殺手》中,攝影師喬丹·克羅嫩韋思有一個特別的任務,就是要創造一些全新的東西,不以任何現實或電影慣例為基礎,但是要以故事的切有現實為基礎。一向大膽創新的攝影指導想到要用非傳統光源,即以前從未在電影中使用過的氙氣燈、熒光燈和霓虹燈,來創造未來之光。不尋常的光源(主要是氙氣燈)產生了寬闊的定向光柱,這些光柱是沒有動機的(它們不是在模仿真實的光源),同時像探照燈一樣地移動。克羅嫩韋思的燈光設計激活了場景以外的未知世界。這些燈光讓人們相信,在這個混亂的反烏托邦世界裡,控制權掌握在未知的力量手中。

克羅嫩韋思的照明風格是黑色的,但是要比經典黑色電影中的光源更多。強大的定向光源在畫面中形成了銳利的黑暗區域,在單獨的場景中創造出大量的光和影。這些光線照亮濃重的煙霧、雨水和霓虹燈,凸顯了畫面的質感。在《銀翼殺手》宏大的未來主義場景中,電影的質感和氛圍讓故事背景感覺更為真實。儘管《銀翼殺手2049》讓羅傑·迪金斯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但是是克羅嫩韋思的燈光設計改變了現代電影攝影,創造出了一些新奇又驚人的東西。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10《七宗罪》


黑色照明和黑白有關,但是在電影《七宗罪》中,達呂斯·康第以創造性的方式提高了低調照明的使用(那些手電筒!)並且通過圖像捕捉黑暗的氛圍,而這正是大衛·芬奇在視覺和主題上都最為黑暗的電影。在這個略帶綠色的、不飽和的世界裡,康第仍然能找到溫暖、柔和的光線來定義他的作品。獨特的鍍銀工藝讓這部電影呈現出現代彩色電影中最令人滿意的黑色。

康第從中間色調中提取了豐富的元素,使這部電影有了它的核心:一種柔和的光芒,在面對邪惡角色的時候,人性所散發出來的一種暗淡溫暖的希望之光。在數字時代,轉動一個轉盤或者插入一個LUT就能達到這種陰鬱的感覺,康第以其獨特的畫面質感、光線模擬以及令人難忘的美麗時尚創造出了一種絕望。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11《花樣年華》


沒有哪位導演能像王家衛那樣,通過色彩、質感和光線的表現力,捕捉到如此豐富的情緒和感覺;也沒有哪部電影能像《花樣年華》那樣,在視覺上如此完美地表現出被壓抑的角色的內心世界。他和三位重量級電影攝影師(杜可風、關本良以及李屏賓)的合作,使得每分鐘的動作和眼神都被電影獨特的紅色色板、感性的光線以及煙霧繚繞所強化。在這部電影中,你不僅可以感受到這種親密且不言而喻的情感,似乎還可以觸摸到它。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12《生命之樹》


墨西哥電影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與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阿方索·卡隆以及泰倫斯·馬力克的合作,顯然已經定義了21世紀的最佳攝影。但是盧貝茲基最偉大的作品可能還是那首用光講述的視覺詩篇《生命之樹》。在電影《新世界》中,盧貝茲基為馬力克的視聽語言增加了一個重要的新層次,而在《生命之樹》中,導演則說服攝影指導要釋放情感,對瞬間做出實時反應。

馬力克作品中一直出現的精神性元素,是意識到人類的存在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片薄暮。而這個主題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大膽的探索(包括涉及到宇宙創造的場景間的切換)。最好的表現是盧貝茲基追逐光線的方式,以及他所描繪的家庭圖景,擁有明亮靈魂的母親(傑西卡·查斯坦飾)和充滿毀滅性黑暗的父親(布拉德·皮特飾)之間的無止境鬥爭。對馬力克來說,這種拍攝方式並不新鮮,但是這位攝影大師將他對於活著的痛苦的痴迷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電影史上畫面顏色最棒的12部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