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觀點丨三元之後 動力電池還會很“錳”

談及動力電池,當紅的無疑是三元電池,磷酸鐵鋰稍遜風騷;至於錳酸鋰電池,似乎已是上古生物,再談就有點out了。

不過,中國最老牌動力電池企業之一、成立於2003年的星恆電源,至今還在堅持以錳酸鋰為核心,錳系多元複合鋰動力電池技術路線。而且,他們幹得還不錯。

2017年,星恆電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總出貨量約7億瓦時。營收14.36億元,淨利潤2.02億元。

“錳系電池在未來的電動汽車領域,是最適合的選擇之一。”星恆電源董事長馮笑說,“我們堅決要在商用車、特別是物流車裡做成細分領域的龍頭。”

他還特地補充,所謂龍頭,必須是“真正跑在街上的電動物流車”配套最多的。

觀點丨三元之後 動力電池還會很“錳”

星恆電源董事長馮笑

聽他講堅持錳系動力電池的邏輯,觀察市場對錳系動力電池的需求,也許,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錳系動力電池。

動力電池日韓很“錳”

截至目前,全球賣得最多的電動汽車是哪款車?

是日產聆風(Leaf),自2010年推出以來,累計銷量已超過32萬臺。

聆風用的是什麼動力電池?

觀點丨三元之後 動力電池還會很“錳”

日產聆風

不止是日產聆風的供應商AESC,通用Volt和雷諾ZOE的供應商LG化學,用的同樣也是錳酸鋰電池。此外採用錳酸鋰技術路線的還有東芝、日立、LEJ等。在日韓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中,三元雖然是重要一支,錳酸鋰同樣也是。

但是,在中國,錳酸鋰動力電池一直沒有成為主流,2017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出貨量僅佔總市場份額4.25%。主要應用於客車、物流車,在乘用車領域也略有配套。

2017年四種動力電池出貨量佔比

觀點丨三元之後 動力電池還會很“錳”

2017年錳酸鋰電池在各類新能源汽車上的搭載量(GWh)

觀點丨三元之後 動力電池還會很“錳”

不過,星恆電源在三元電池和磷酸鋰鐵電池中獨樹一幟,以其錳系多元複合鋰動力電池產品,在2017年配套近17000輛新能源汽車,總電量約7億瓦時。主要客戶包括重慶瑞馳、東風汽車、重慶長安等專用車企,也包括東風、長安、奇瑞等乘用車企。專用車市場份額累計排名前五。

選擇錳酸鋰電池的邏輯

“非要問到底三元、錳酸鋰、鐵鋰哪個技術路線好?”馮笑說。“這幾種材料沒有誰優誰劣,各有千秋。”

“如果你論安全性,最好的是鐵鋰,其次是錳鋰,最差的是三元;

如果你論比能量,最好的三元,其次是錳鋰,最差的是鐵鋰;

如果你問循環壽命,最好的是鐵鋰,其次是三元,最差是錳鋰;

論成本,最好的是錳鋰,中間的是鐵鋰,最差的是三元;

如果你問溫度的寬泛度,最好的是錳鋰,其次是三元,最差的是鐵鋰。”

不同體系電池優缺點對比

觀點丨三元之後 動力電池還會很“錳”

⊙優異○一般 △較差

注:LMO:錳酸鋰,NCA鎳鈷鋁三元,NCM鎳鈷錳三元,LEP磷酸鐵鋰,均為正極材料;C:石墨負極(資料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馮笑認為,“錳酸鋰電池在未來的電動汽車領域,是最適合的選擇之一。”他列舉了幾個核心理由。

首先是對於動力電池最重要的安全性。“它安全性適中。在100度電以內,我認為錳鋰能解決安全問題。而三元如果做到大於四五十度電,我認為就解決不了安全性問題。”

其次,錳酸鋰電池可以滿足市場的基本應用,“能量密度我能達到,循環壽命我能達到。”

相對三元電池,錳酸鋰能量密度比較低,怎麼解決?“純錳鋰達不到今天國家要求補貼的比能量,我就往裡攙點三元。一點一點地去試,以後我可能有本事能加到50%的三元。另外一部分人做純三元的,在成本挑戰下,必然會往裡攙錳酸鋰,從10%的錳酸鋰攙到20%,甚至攙到50%。那你說誰是錳酸鋰,誰是三元呢?在滿足市場基本需求應用的前提下,誰有本事攙更多錳酸鋰,誰賺錢更多。”

“對於錳酸鋰挑戰最大的循環壽命,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成本。而成本是錳鋰最優。”馮笑回顧說,2015年在動力電池材料沒有快速漲價的情況下,錳酸鋰大概3萬左右一噸,鐵鋰是8萬到9萬,三元是11萬。“三年以後變成了什麼樣呢?錳酸鋰現在6萬一噸。鐵鋰是8萬多,沒什麼變化,經歷了漲價後回調,因為客車需求下來了。三元現在已經變成25萬、27萬。”

發展電動汽車的根本邏輯

“電動汽車是在跟發展了一百多年的內燃機在拼,拼什麼呢?”馮笑說,“無非就是拼效率,拼性價比,拼費效比——讓這個星球的人用損耗最小的方式出行,這是核心問題。”

具體到在中國發展電動汽車,“一定要算經濟賬,一定要算得過來賬。”

“電動汽車成本就在電池上面,用今天的技術含量和知識水平去看,1元每瓦時已經很了不起了。不管是轎車還是貨車,一組電池怎麼著也得有個四五十度電。電池怎麼著也得有四五萬塊錢。”

把這四五萬塊錢賺回來的一個關鍵假設是,百公里油耗跟電耗之間的差價。“(百公里電比油節約)50塊錢算客觀的。如果私家車的話,整個生命週期,只能跑個10萬—12萬公里,你只能省個一組電池的錢,還得花5年到7年的時間,這個是不划算。”

“如果是物流車或者貨車,在產品生命週期中,能跑20萬到30萬,(油電差積累下來),除了能把電池成本覆蓋了,還能再省出兩組電池的錢。這生意還行……穩賺不賠。”

“如果是網約車、出租車,在整個產品生命過程中,能跑出40萬到50萬公里,除了覆蓋這組電池成本,能省出額外四五組電池的錢,那這是非常完美的財務模型和好生意。”馮笑補充說,“當然前提是質量得過關,不能用三組扛了這四五十萬公里。”

觀點丨三元之後 動力電池還會很“錳”

注:按百公里油電差價50元計算

這樣的經濟賬,是沒有算政府補貼的。基於此,馮笑說,“我們確實可以看到,電動汽車能夠拼過內燃機產業的效率了,所以我是比較積極樂觀的。”而在“拼過內燃機”的經濟賬中,錳酸鋰的成本優勢,更快可以把紙面的優勢兌現。

馮笑本人其實最早就職於聯想投資,2003年投資星恆電源把自己也投了進去,後來逐漸升遷,歷任銷售經理、產品經理、PACK廠長、事業部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直至董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