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濱州博興不著急嗎?董永被孝感和馬鞍山搶了(附董永七仙女故事)

董永傳說最早載於西漢劉向的《孝子傳》。

濱州博興不著急嗎?董永被孝感和馬鞍山搶了(附董永七仙女故事)

博興董永公園

小時候看過嚴鳳英的黃梅戲《天仙配》,那時候小啊,只是看熱鬧,小孩也是喜歡神話故事,現在還依稀記得七仙女讓老槐樹開口講話的鏡頭,說實話,整個劇情是被改編過的,和之前傳統的不一樣,嚴鳳英的《天仙配》大體意思是:

美麗善良的七仙女愛上了樸實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從天庭下到凡塵,衝破重重阻撓與董永結為夫妻,玉皇大帝得知後震怒,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為了不使董永受到傷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樹下與董永泣別。從本質上說,電影歌頌了了七仙女、董永以及仙女姐妹們等角色人性光明美好的一面,也鞭笞和抨擊了玉皇大帝的醜惡與黑暗,同時,也刻畫了傅員外和兒子傅官保這些卑鄙小人的醜陋,電影裡傅員外的兒子還有幾份喜劇色彩。

濱州博興不著急嗎?董永被孝感和馬鞍山搶了(附董永七仙女故事)

做媒的老槐樹

而傳統戲劇的不一樣,大體內容如下:

秀才董永家貧,父親亡故後,賣身傅府為奴,得錢葬父,孝行感天,玉帝命七仙女下嫁董永,但是賜婚期只有一百天。成婚後七仙女為傅府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傅員外很高興,認董永做乾兒,把賣身契燒掉。一百天後,傅員外贈了很多銀子送董永回家,途中夫妻揮淚告別。這時七仙女告訴說自己有了身孕,七仙女留下一把白扇讓董永進京給皇帝獻寶,董永因獻寶當了大官,七仙女如約來給董永送還子後就返回了天庭。董永於是與傅員外的女兒結為夫妻。

據《搜神記》記載,董永是千乘(博興)人。年少時就死了母親,和父親住在一起。父子一起盡力種地,董永用小車推著父親,自己在後面推。父親死了以後,沒有什麼東西埋葬,就自己賣身為奴,用賣身的錢辦喪事用。主人知道他賢能又孝順,就給了他一萬錢讓他自由地走了,沒讓他做奴。董永守了三年喪,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

正走在路上,碰見一個美女,美女搭訕,對他說:“帥哥,聽說你還沒有媳婦,我願意做你的妻子。”於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對董永說:“我把錢給了你了,不必介意。”董永說:“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親得以收葬。我雖然是貧窮無知的人,也一定要勤勞服侍盡心盡力,來報答您的大德。”主人說:“這婦女會做什麼?”董永說:“會織。”主人說:“一定要報答的話,只讓你的妻子替我織一百匹細絹就行了。”

於是,董永的妻子給主人家織絹,十天織完了。女子出了門,對董永說:“我是天上的織女。因為你最孝順,天帝讓我幫助你償還債務。”說完升上高空而離去,不知到哪兒去了。

據《博興縣誌》載:“董永墓在今崇德社,去墓數里有董家莊,永故宅也''。 另據《山東通志》、《青州府志》、《博興縣誌》、《續山東考古錄》及《漢書》記載,今博興縣境西部在漢代為樂安縣,屬千乘郡。 今博興縣城即樂安故城。董家莊在今博興縣陳戶鎮(位於縣城北約15公里)。董家莊原有董公廟。《山東通志》還載“仙孝祠在西門內,祀漢孝子董永。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上說:“千乘縣,本齊邑,漢置縣,並置千乘郡治焉?《齊記》載:“千乘城,在齊城西北百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去二十餘里,其一城縣治,一城太守治。千乘郡,其治所在千乘縣。高帝置。莽曰建信。屬青州。”

《高青縣誌》載:千乘城(縣址)遺址在今唐坊鎮孫家集東南。後漢改名為樂安國,移治臨濟,以千乘為屬縣,古城在今山東高苑縣北二十五里。”高苑為高青縣高城鎮舊稱。

濱州博興不著急嗎?董永被孝感和馬鞍山搶了(附董永七仙女故事)

董永與七仙女

《山東通志》記載的載仙孝祠建於何時不詳。明代王為邦《仙孝祠記》中載:“本邑有董仙舊址,當日鬻身葬父,神女助織。孝聲至今著也。我侯建祠繪象……”文中,我侯,即指當時博興縣知縣翁兆雲。可見原祠已坍塌,明代知縣翁兆雲重修。康熙四年博興知縣蔣維藩又重修,現已無存。據康熙五十八年《博興縣誌》載,董永墓在崇德社,今屬陳戶鎮,原有墓碑,因日久年深,碑已不存。民國二十五年,縣長張其丙重修《博興縣誌》時,重立墓碑一塊。此碑尚存。

以上資料,充分證實了博興縣陳戶鎮董家村,即漢孝子董永故里。

因此,董永故里在山東博興或高青沒有疑問。可是現在湖北孝感、安徽馬鞍山都說董永是他們那兒的。

先看看馬鞍山丹陽鎮——

濱州博興不著急嗎?董永被孝感和馬鞍山搶了(附董永七仙女故事)

董永墓

董山裡村位於馬鞍山市博望區丹陽鎮,據考證是董永的故里(該劇中有“家住丹陽姓董名永”的唱詞),1953年劇作家正是來此採風後編寫出《天仙配》。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遺蹟眾多,村民絕大多數都姓董,且一直以先人董永為榜樣,恪守傳統孝道,追求美好生活,因此,享有“天上仙女下凡處,人間愛情第一村”的美譽。

在董山裡村,不僅有董永的墳,還保存有完好的《董氏宗譜》。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董氏族人“吃宗酒”時所掛出的《董氏宗圖》上還清楚地描繪著七仙女和董永“路遇”的情景。除此之外,這一帶還留有眾多跟“七仙女和董永”故事有關的遺存。

再看孝感的丹陽鎮——

濱州博興不著急嗎?董永被孝感和馬鞍山搶了(附董永七仙女故事)

董永公園

何以見得董永是丹陽人呢?丹陽人提出了很多證據:清光緒十一年編修的《丹陽縣誌》和新中國成立後編寫的《丹陽縣誌》都記載了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1984年由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編纂出版的《中國民間文學集成》“丹陽的傳說和歌謠”也記載著董永和七仙女的長篇故事;而家喻戶曉的黃梅戲《天仙配》也為這一傳說源自丹陽提供了佐證:董永在登場亮相時唱道,家住丹陽姓董名永......

可是小編我就納悶了,僅僅憑藉建國後的一部電影臺詞就能說明丹陽就是董永故里嗎?你把我們濱州、淄博的董永往哪兒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