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多關注一些比你混的差的人

多關注一些比你混的差的人​​

教育是個工作

但是修行卻不是教育

修行學的是解脫

教育學的是知識

所以 一個老師和一個師父 是不一樣的

老師只是擔負了教學知識

師父 除了教育的工作 還有一個當父親的責任

那就是培養心性

對不?

不當爹的永遠不懂

一個兒子永遠無法體會老子的心

他可能會罵老子 譏諷老子的迂腐

只有他當了老子 才會體會滴

一個菩薩修行

看起來總是那麼的愚

不去惹事生非

不去計較得失

還那麼痴痴的助人為樂

而一般人都會嘲諷這樣的人

愚弄這樣的人

這就是父輩和子輩的差距

求教者:幸好我是個凡夫,不是菩薩,誰是菩薩?讓俺欺負一下唄

哲人:嗯

還好我不是菩薩

誰他媽的幹欺負我,我就弄他,

我們不是救濟站

第一,沒有責任義務。

第二,也不需要看著別人給了,自己也要給。

第三,不要自己給了,要求別人也要給。

根據自己的心走

因緣果報

終究來說 你做了 就沒有白做

你說的話 也不會白說

人這一輩子

一帆風順的人很少

在你春風得意的時候

多關注一些比你混的差的人

比如你的兄弟姐妹朋友

或者一些後學晚輩

因為你不清楚自己哪一天可能就摔倒了

你更加難以判斷 你身邊的看似不如你的人 在未來是否會混的比你還好

上一次朋友在一起玩

某某的兒子也在 今年剛初中畢業

考的挺好

小夥子不愛多說話 因為都是大人在聊天嘛

我就讓我們家的那位去跟他說說話

提前結個善緣

他以後升官發財 我也好沾點光嘛

因為我也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

想說話 但是不敢

因為都是大人在 還有厲害的人在

大人的聊天 幾乎很少有人在意孩子

能得到一點點的關注都會很開心

這是對於孩子

還有一些老實的人呢

大家都在一起吃飯 論資排輩

年長的 資格老的吹牛逼

指點年紀輕的

說不準那個年輕的比你更厲害

是不是?

不覺哎 老東西們

還有一種情況

大家都在圍著大師轉

有些人非常能說會道

侃大山

而有些人呢 插不上話

又不好意思張嘴打斷別人

一開口還被別人打斷

這樣的人 你要多關照

明白嗎

總之,那個默默無聞的人,永遠不可以輕視他。

一般來說,話少人貴。

多會晚發

如果他是個記恨心重的人,你就更不應該忽視他了。

所以咱們大家聚會的人很多

每一次我都不往前

好座次好位置都讓大家搶先

我只看看誰欲言又止

我自己本人哦

沒那麼多問題

想問的 也都是看大家

如果我真的有問題要解決

那也不會當著大家的面問

為什麼?

每個人都想解決自己的問題疑惑

卻不知道最大的問題和疑惑就是沒有放下自己的問題和疑惑

沒有關注別人的問題和疑惑

你看佛經的時候就知道了

小乘的人問問題

都是解決自己的疑惑

問完就結束了

大乘菩薩們提問的 都是大眾心裡的疑惑

什麼爾時文殊菩薩知與會眾人心意.........

他們不考慮自己 放開自己 就能體諒大家

所以 你修的是大乘還是小乘

從你的提問發心就能看出來了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當你發心為自己的時候 總有滿足的時候

好比你看書是為了考大學 考上了大學就沒啥意思了

慾望達到了

如果你看書學習是為了大家開心

那麼眾生不斷 這個事就永遠不斷

永遠有活幹 永遠開心

生命始終有朝氣

就連發個紅包都能看出你的心意

比如你給師父發紅包

你說師父給你講了不少知識學問 你表示感激一下

這是自我的算計

買賣

如果你心想 師父幹事不容易

讓師父能不操心衣食 給大家講法

沒有後顧之憂

那麼這就是大乘菩薩了

為什麼呢 師父如火 而弟子如柴

功德是一樣的

雖然自己沒有能力講法 但是和師父一樣為的都是大家的解脫煩惱

能一樣嗎

在平時群裡發紅包

你隨便發個一塊八毛的

鬧著玩

不算數吧

沒有痛心呢 自己不要的發出來了

如果你發的時候想 我是為了割捨一下

那也是在破我執

如果你說 我是希望大家都能如此 我先做

又不一樣了

這種細微的習氣 會帶到生生世世

時時刻刻

決定著你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