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世界杯定位球成进攻主旋律 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

世界杯定位球成进攻主旋律 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

本届世界杯公认的一点,定位球破门率极高。据统计,第一轮定位球的进球数占总进球数的60%。在刚刚进行完的日本2-1战胜哥伦比亚的比赛中,三粒进球竟然全部是定位球。本届世界杯定位球大行其道,或许涉及到战术、临场应变与赛制更新诸多方面的原因。

定位球在任何时候都是被格外倚重,往往是久攻不下后打开局面、决定比赛归属、发挥球队自身特点、乃至于拖延时间的重要手段。本届世界杯,双方攻防转换速度很快,对防守又更加重视,身体的对抗强度增强,阵型的密度与冲击力随着比赛的深入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犯规次数的增加,定位球的机会更多展现出来。

世界杯定位球成进攻主旋律 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

对于关键的时间点,球员的经验往往会发挥重要作用。C罗两次通过定位球破门,本身就是在规则范围之内利用经验,合理地进行战术选择。点球无可争议,但他寻找点球的方式是抢开局策略的重要体现。最终扳平比分的任意球,故意选择在禁区前沿这样敏感位置,逼迫对方付出犯规的代价。如果对方没有采取犯规,很可能C罗就直接拿球突入禁区了。

视频助理裁判的使用,往往会直接导致定位球的判罚。法国队与韩国队的两场比赛就是典型的例子。本届世界杯就目前来看,对于红黄牌的出示比较谨慎,但是对于定位球的改判则显得相对突出。

世界杯定位球成进攻主旋律 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

像瑞士队逼平巴西队比赛中的角球破门情况,是针对本队球员身高相对突出的特点相应采取的空中轰炸战术。同样的战术体现在瑞典队身上,只是没有在定位球中发挥出空中优势,而最终依靠视频助理裁判的作用获得点球战胜韩国队。

世界杯定位球成进攻主旋律 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

总体说来,本届世界杯防守的侧重、冲击力的加强以及速度的提升,使得运动战破门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参赛球队都希望通过静态的进攻方式来直接威胁对方大门,定位球是他们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