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棋童家長常問的幾個問題

棋童家長常問的幾個問題

問:學棋好處多多,但孩子還小,對國際象棋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趣,要不要逼迫他學下去?

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客觀的角度,若逼迫孩子學下去,他只會更加痛苦,但的確,啟蒙階段孩子還小,無法判斷以後孩子到底會不會在這個領域有興趣、成大器。所以,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先暫停讓他繼續學棋,但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植入一些國際象棋元素,潛移默化,也許慢慢地孩子就會流露出對學棋的興趣了。

棋童家長常問的幾個問題

問:孩子學棋有一段時間了,該不該讓孩子參加比賽?比賽的成績不理想會不會打壓孩子的信心?

答:比賽是磨練,提高和檢驗的過程,在學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比賽是一定要參加的。但何時參加很重要,第一次比賽最好在孩子已經能熟練運用戰術和棋子了,而且瞭解了一些基本棋理的時候參加。

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孩子參加比孩子水平略低一些的組別,讓孩子嘗一嘗比賽贏棋的“甜頭”。但以後的比賽,就得該怎麼來就怎麼來了,水平如何,就參加相應水平的組,輸給水平比自己低的棋手,家長們視具體情況有時要給予適當批評。

如果參加高水平組的比賽,其目的主要是鍛鍊,家長們要在賽前就和孩子說:只看重過程,不看重結果,不要過分施加壓力,也不要說類似於“輸贏無所謂,對手很強的”這種話,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掉以輕心,隨意亂下。

參加高水平組的比賽,要求孩子要認真下好每盤棋,從輸棋中汲取經驗,從贏棋中找到自信。成績不理想無所謂,關鍵的是每盤棋都要覆盤,“能學到東西,而且認真下了就好”這是每一個家長應該給孩子灌輸的理念。

棋童家長常問的幾個問題

問:這一段時間以來,孩子的棋力總感覺沒什麼長進,成績也平平,該怎麼辦?

答:瓶頸期是每一個棋童都會經歷的痛苦時期,只是時間長短不同而已。瓶頸期時家長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要以鼓勵為主,多帶孩子參加比賽,大多數在瓶頸期時的比賽成績都不會太好,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安慰。只有到孩子慢慢找回手感了,痛苦的瓶頸期才會過去。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教練,家長要和教練一直保持聯繫,多與教練溝通,幫助孩子度過瓶頸。瓶頸期萬萬不可過度批評,本身孩子比賽的糟糕成績已經將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了,家長的消極態度更會促使孩子產生想要放棄學棋的念頭。一般來說,能到瓶頸期的孩子多數已是同年齡裡的佼佼者,走到這個階段已經非常不容易,不要因為家長的沒耐心而斷送了孩子的棋路。

棋童家長常問的幾個問題

問:孩子比賽時有時會犯一些很低級的錯誤而輸棋,該不該狠狠地批評?

答: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換作你是下棋的棋手,外界的壓力會不會使你在必勝的情況下送子?會不會使你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下昏招?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是人都會犯錯,有些情況下批評、提醒是需要的,但不要因為孩子對上一個所謂的弱者輸棋了,就生氣開罵,我們需要冷靜地分析,也許是因為賽前你跟孩子明說或者暗示這盤棋肯定可以贏下來,結果他在打不開局面時,越發著急、緊張,然後犯錯、輸棋呢?該被批評的反而是家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