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武器裝備發展史上這兩起巧妙的戰術操作,你知道嗎?

1、同一個洞!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為了保護電站,修了很厚的水泥保護牆。1991年1月18日,2架載有AGM-84E斯拉姆遠程空地導彈的A-6E攻擊機和1架A-7E攻擊機從部署在紅海的“肯尼迪”號航母起飛,A-6E在100Km之外發射了導彈。

武器裝備發展史上這兩起巧妙的戰術操作,你知道嗎?

“斯拉姆”導彈

為保證命中發電站而同時不破壞附近的堤壩和平民設施,專門由A一7E攻擊機進行末段遙控。其中一架A-6E首先發射導彈,在A-7E飛機的控制下,第一枚“斯拉姆”導彈將伊拉克一個發電站廠房保護牆炸開一個約10米直徑的大洞;兩分鐘後,另一架A-6E發射的“斯拉姆”從第一枚導彈炸開的洞口穿入廠房,從內部將電站摧毀。創造了兩枚導彈飛過同一個彈洞的奇蹟。

2、聽老大的!蘇聯曾經為了應對美國龐大的航母艦隊,充分發揮了“沒有什麼是一發導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顆,”的精神,絞盡腦汁想出了飽和攻擊的戰術,妄圖用漫天遍野的導彈淹沒美軍的航母

武器裝備發展史上這兩起巧妙的戰術操作,你知道嗎?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蘇聯人發明了P-500、P-700這樣速度高彈頭沉的反艦導彈,但是這麼多導彈同時發射怎麼指揮呢?怎麼告訴他們目標在哪裡該往哪裡飛呢?蘇聯人當時確實為P-500/700導彈的指揮導引問題窮盡了心思,最終開發出後來著名的反艦導彈“編隊攻擊”體系。

通俗來說是這樣的:導彈在發射之後組成多個編隊、每個編隊有6到8枚彈,這幾枚導彈之中有一枚飛行在高度為5000-7000m的長彈,他會開啟雷達導引頭以搜尋目標,其它“僚彈”則關閉導引頭,維持低空30米的無線電靜默飛行,接收“長彈”傳送的資料。

武器裝備發展史上這兩起巧妙的戰術操作,你知道嗎?

如果長彈被擊毀的話則自動有一枚低空掠海飛行的僚彈升到高空接替指揮、代替這個位置(這個簡直是無敵)。待接近目標之後長彈俯衝,僚彈加速開啟導引頭做最後的攻擊!武器裝備發展史上這兩起巧妙的戰術操作,你知道嗎?對此,您還了解什麼巧妙的武器裝備或者戰術嗎?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