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长江自西向东横穿县境,是一座典型的山水之城,桥梁对于跨越山水起着重要作用。

盛夏雨后,碧空如洗。从巴阳镇望丰村出发,顺着山势,穿过一条杂草丛生的僻静小路,位于长江边上的三龙沱便出现在眼前。站在半山腰上, 放眼望去,三龙沱潮口处,一只小渔船在浑浊的水面上轻轻摇曳,似乎还在诉说着昨日的故事。

在云阳县拥有着众多的古桥中,巴阳这座古桥与万州交通历史有关。历经风雨250年,沧桑桥体依然如故。因为这里曾是万县(今日万州)到云阳东大路的必经之道!

据“万县乡土志(1906年编)”记载:万县境内交通,有东南西北中五条大路通往各县。其中万县到云阳的东大路为:东门-都历山下-大桥溪-钟鼓楼-麻柳桥-和尚桥-双溪铺-猫儿头-生基嘴-里牌溪-石楼门-大周溪-小周溪-姚家岩下-野土地-三龙沱-巴阳峡-张家嘴支河-佘家嘴。

或许对于巴阳望丰村的人来说,从三龙沱到二滩坪,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这里,座落着一座历经250年风雨的古桥—三龙桥,现为县级文保单位,地属重庆市云阳县巴阳镇望丰村1组,坐东朝西。三龙桥东接二滩坪,西连三龙沱,下游200余米处便是长江入口。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三龙桥于清乾隆29年(1764年)建,乾隆30年(1765年)重修,后又经两次维修。石结构单孔拱桥,桥面全由青石板平铺,长28米,宽3.82米,面积107平方米;桥栏高0.9米,,拱高8.9米,跨度10.2米。桥栏两侧外壁中部皆刻有“三龙桥”三字,字体楷书阴刻。

桥北端立有一座石质仿牌坊式建筑,四柱二重檐一顶,分二层。其中,底层面阔三间,碑三通,中间碑刻为与建三龙桥有关的记事碑。不过,记者看到,由于日晒雨淋,年久风化侵蚀,这个碑刻上刻有关于桥的建设文字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碑刻底层中部另两通是保存完好的捐资碑。这两块碑刻,一碑刻名为“连运势”,另一碑刻名为“鞭石功”,碑石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修桥人姓名和捐赠银两的数目。

碑刻底层两边还有两幅双线阴刻、已残缺不全的对联:“桥石千秋 , 沱流万古”和“龙卧三条永庆宏光,虹飞百尺咸欣巨浪”;最外侧左右各有一块抱鼓石,上面刻有卷草纹浮雕动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碑刻二层中部,还有用楷书阴刻的“三龙桥”横匾一幅。

除了这座仿牌坊碑刻之外,证明三龙桥建造历史之久远的佐证资料还有两块碑刻。在三龙桥西头两边,记者看到,各有一块碑刻安静地立在桥栏边上,其中一块由于日晒夜露,碑石字迹斑驳;但另一块名叫“长生石碑”上面,可清晰地看到“皇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建的时间。也就是说,这座桥已经有了250余年的建造史。对研究渝东地区桥梁建筑艺术有较高的价值。

在中国古桥“家族"中,带有“龙”字桥多如牛毛,并且大都很有“来头”,在望丰村这个无名的小地方,用“三龙桥”三个字来冠名,让人很是好奇。

相传,有一年,东海龙王的三个太子一起云游四海。一日,忽然发现长江江面上有一股妖气在游荡,于是定睛一看,果然发现有一条修炼千年、已走火入魔的巨蟒精带着一群山洪怪兽在三龙沱渡口兴风作浪,涂炭生灵,作恶多端,欲冲毁良田,淹没村庄,卷走人畜。

说时迟那时快,三条金龙迅即化作一道绚丽彩虹,横架于沟壑之上,让处于绝望与惊恐之中的黎明百姓踩着彩虹桥,向后山方向快速逃生。同时,三龙还施展法力,口喷烈焰,将巨蟒精和山洪怪兽瞬间灰灰湮灭。

谁知,此事却被玉帝知晓,一怒之下,玉帝遂将触犯天规天条的三条金龙禁锢在三龙沱渡口的三个深潭中,永不超生。后来,当地老百姓听说几位龙太子为救村民而被禁锢于深潭,都非常伤心难过,于是在此处建造了一座像彩虹一样的桥,并将它取名为“三龙桥”,纪念龙太子,祈求神龙庇护,保佑村民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历经风雨250年!这座古桥与老万县交通历史有关

岁月悠悠,古桥不老。数百年后的今天,因三峡工程蓄水和水陆交通发展, 三龙桥已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寿终正寝。如今,即使桥面早已被杂草覆盖,但桥体却依然完好无损,面容如故,傲然挺立在这峡谷之中。似乎默默向世人诉说着这条道路上曾经的故事和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