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潛心鑄基石 風正好揚帆——嵊州市推進“清廉嵊州”建設側記

2018-07-31 09:42 | 通訊員 史華東 王斌 陳丹丹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嵊州市圍繞“清廉嵊州”建設,以“越鄉清風”品牌為統領,拓展有效陣地,豐富形式載體,加強宣傳教育,清廉文化建設紮實推進,推動“政治生態山清水秀、黨員幹部清正勤勉、社會風氣清朗向上”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

擰緊“兩個責任”鏈

今年以來,嵊州市委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黨委、紀委關於全面從嚴治黨的決策部署,始終站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高度,全面履行主體責任,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紀律保障。探索實行黨風廉政建設“三評合一”評議模式。一是“大會測評”,在紀委全會上對3個單位進行當面測評;二是“集體約評”,對上一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排名靠後的6個單位,要求全體班子成員到市紀委接受面對面評議;三是“走訪點評”,由紀委機關班子成員帶隊,分頭對其他單位走訪評議。同時,開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履職約談”專項活動,按照“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要求,分層面簽訂《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目標責任書》,開展履職約談,實行“簽字背書”。到目前止,已簽訂目標責任書2800餘份。

2月初,嵊州市制定《鄉鎮(街道)黨(工)委支持紀(工)委履行監督責任負面清單》,列出基層黨(工)委不支持紀(工)委落實“三轉”要求、不支持開展正常監督檢查、不支持依據事實和規定及時立案或壓案不辦等14種負面情形。

據嵊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14種負面情形列出後,鄉鎮(街道)黨(工)委的主體責任更加具體化,履職界限更加明晰,並把負面清單自查自糾情況納入基層黨委主體責任報告內容,倒逼鄉鎮紀委聚焦主責主業,紮實履職、鐵腕執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在基層落地見效。

嵊州市委不斷加大巡察力度,增配巡察組力量,今年以來,已完成對5個單位的巡察,並開展扶貧領域專項巡察,涉及12個職能部門、21個鄉鎮(街道)。同時,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村級延伸,對下王鎮轄區內的19個行政村開展了巡察全覆蓋試點。截至目前,第四輪巡察共發現各類問題170餘個。

此外,嵊州市堅持標本兼治,加大執紀審查力度,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1-6月,共處置各類問題線索238件,立案169件178人,辦結121件,黨紀政務處分128人,其中開除黨籍43人、行政開除3人,辦結留置案件3件。

持續發力轉作風

每季度的最後一個星期天,我市都要舉行一次廉政法規季考,把全市5500餘名行政事業幹部全部納入考廉範圍,並綜合運用“四種形態”,壓實各級黨委在學習廉政法規中的主體責任,實現廉規學習常態化制度化。今年已組織開展廉考2次,共有80多家單位1479名幹部參考,合格率達99.8%。

“我們力求把廉政法規季考常態化,做到常抓不懈,通過以考促學、以學促廉,提升全市幹部的廉潔意識,把機關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成為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優的過硬隊伍。”市紀委監委相關室負責人表示。

此外,我市積極開展“集中整飭紀律、嚴厲懲治歪風、著力優化環境”專項行動,重點整治違規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違規發放津補貼和福利、機關“中梗阻”、機關幹部“二傳手”等問題,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風化俗成,幹部作風持續好轉。

每到元旦、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市紀委監委都要開展明察暗訪,築起正風肅紀“全鏈條”,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

嵊州市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街道)紀(工)委在督促黨委開展自查自糾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機動式”隨機抽查、“蹲點式”檢查、“點穴式”精準檢查,通過明察暗訪、專項督查、隨機抽查等方式,確保節日期間風清氣正。今年以來,在重要時間節點檢查中共發現問題48個,問責處理55人,黨紀立案5人。

制定出臺《嵊州市科(局)級領導幹部政治表現考察考核實施辦法(試行)》,切實加強領導幹部政治體檢,把抽象概念具體為23項政治表現負面清單,並強化考核結果在幹部選拔任用中的運用,加大不稱職不勝任領導幹部調整力度,今年以來調整“下”的幹部4名。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沒想到真的只要跑一次就夠了,行政服務中心辦事效率真是高!”3月15日,站在行政服務中心大門口的“最多跑一次”兜底綜合窗口前,我市某電器公司老總感慨地說。

今年3月,該電器公司因生產需要,急需一筆週轉資金。由於廠房抵押要兩證(房產證、土地證)合一重新辦理,需經過註銷、換新證等諸多手續,環節比較複雜。該老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給市行政服務中心打電話請求幫助。市行政服務中心馬上啟動新的程序,指派業務科室在內部流轉上加速辦理。3天后,該電器公司順利拿到了抵押手續。當天下午,600萬元的銀行貸款也發放到位。

去年來,我市深入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兜底保障”服務機制,以群眾眼中的“一件事情”為標準整合歸併相關事項,推進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1486項,跑一次事項佔比98%。

當前,一種名為“親·清”講堂的新型宣講模式頗受我市企業家們的好評。“親·清”講堂由市工商聯邀請各行業專家,為我市企業家作多方面的輔導和宣講,內容包括黨風廉政建設、宏觀形勢、政策法規、企業發展戰略、資本運作以及稅務風險防控等企業家比較關注的實用知識。

自開設第一期“親·清”講堂開始,《大數據環境下稅務風險防控》《黨風廉政建設新形勢下企業經營者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等專題講座獲得了眾多企業代表、工業行業協會會長、會計師、稅務師的肯定與讚賞。聽取講座後,企業家們紛紛表示,“親·清”講堂的開設非常及時、很有必要,讓大家補充了新知識,開拓了新視野,掌握了新技能,對推動企業發展和轉型升級必然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嵊州市還實施市領導聯繫重大工業項目開工建設機制,做到每月有通報、全年有考核,確保列入11位市領導聯繫服務推進的74只重大項目如期開工建設。深化“鳳凰行動”計劃,組織開展重點擬上市企業“一企一組”走訪服務專項行動,加快推進企業股改、上市步伐,6月底,全市新增省股交中心掛牌企業4家,完成股改企業11家,實現股權融資1.335億元。

激揚正氣育民風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嵊州市不少小學的學生都愛吟唱“越韻古詩”。

為淨化社會風氣,傳遞清風正氣,我市從越劇破題,利用傳統戲曲的形式美,弘揚古典詩詞的內涵美,為嵊州清廉文化建設提供了新路徑,也為清廉文化進校園貢獻了嵊州經驗。

“越韻古詩”受到了學生及家長們的喜愛與歡迎。在很多家長眼裡,“越韻古詩”一方面傳承非遺文化,一方面利用古詩的思想內涵來教育人、感化人。

在北漳鎮,一件件廉政泥塑作品分類展示,有的展現了社會上政通祥和的景象,有的諷刺了官員貪婪腐敗被百姓唾棄的下場,有的用梅、蘭、竹、菊、荷等品性高潔的植物蘊含廉潔理念……這是我市開展清廉文化活動進村居、實施“一鎮一品”戰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嵊州市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巧妙結合嵊州名人、越劇、泥塑、竹編等特色文化元素,重點建成王羲之家訓綜合館、貴門呂氏家風館,因地制宜培育出浦口韻石文化、石璜廉政剪紙、北漳廉潔泥塑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鄉土清廉文化品牌,呈現出“廉花”朵朵遍地開的壯觀景象。

“我們把清廉文化與新農村建設、城鎮亮化有機結合起來,打造清廉文化特色景觀,讓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廉潔的力量。”嵊州市紀委監委相關室負責人介紹。

建設“清廉嵊州”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逐步形成黨員模範帶頭、幹部清正廉潔、社會風清氣正的過程,通過全市上下一心的不懈努力,全面實現嵊州大地的海晏河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