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年薪500萬!三位應屆博士生獲天價薪酬,還不到30歲!

年薪500萬!三位應屆博士生獲天價薪酬,還不到30歲!

12萬人都在關注的科普教育頻道

近幾年,隨著高校就業壓力的增大,高校畢業生的薪酬水平也備受關注。據統計,2017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水平僅為4000元左右,當然碩士和博士要高於本科生。對於應屆生來說,一般能拿到年薪10萬-20萬的offer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近日三位應屆畢業生,平均年齡不到30歲,拿到人生第一份offer,起薪是500萬元!這樣高額的年薪此前聞所未聞,令人大開眼界。

據悉,今年2月1日,浙江千億級民企海亮集團啟動“星青年”人才戰略,計劃未來兩年內,在全球範圍引進近5000名優秀青年人才,包括5名青年管理天才、100名年輕中高層管理人才、100名優秀年輕校長(含副校長)等。其中,5名管理天才的起薪達到500萬元/年。

半年後,來自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三位應屆博士生順利獲得offer,目前已辦理入職手續,成為萬里挑一的“星青年”管理人才。

全球2萬多年輕人應聘

“三輪測試,萬里挑一。”據據海亮集團首席人才官張濱介紹,海亮的“星青年”人才戰略發佈後,吸引海內外2萬多人報名。其中,1800多人畢業於國內外知名高校或就職於知名跨國企業。這些名校,包括國外的牛津、劍橋、哈佛、麻省理工、帝國理工等,以及國內的清華、北大、復旦、浙大、上海交大、同濟等。

首輪測評期間,海亮不僅承擔這些候選人的食宿,還承擔他們的來回交通費用。有候選人感嘆,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海亮求賢若渴的心情。

6月底,38名青年管理人才晉級第二輪遴選。第二輪遴選通過商業模擬會議、商業彙報的方式進行現場評鑑,綜合評估38位候選人的溝通協調、探索創新、商業敏感度、成就動機、領導力、戰略思考、運營管理等能力,綜合線上測評報告與線下評鑑結果,初選產生10名候選人。

7月初,海亮集團通過對10名初選對象的過往表現考察,並結合第三方機構的背景調查數據,最終確定3名優秀的候選人當選“管理天才”。沒有被選中為青年管理天才的其他初選對象,也已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等,調配到海亮集團各個板塊和領域,擔任中層管理崗位。

平均年齡29歲,來自清華和北大

年薪500万!三位应届博士生获天价薪酬,还不到30岁!

據瞭解,C位出道的3名管理天才,平均年齡僅29歲。其中,1名為清華大學應屆博士生,2名為北京大學應屆博士生。3人的個人教育、社會實踐背景,涉獵專業跨度頗大,涵蓋商科、金融、工科,人文藝術等領域。

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馮海良在“致全體海亮人的一封信”中介紹,這三人分別是:1991年出生的陳軍偉(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剛剛卸任北京大學研究生會主席),1988年出生的楊珏(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研究生會副主席、社會學系研究生會主席),1988年出生的杭承政(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曾任清華大學研究生團委副書記、研究生會副主席)。

在這封信中,馮海良寫道:“30歲500萬年薪,也許有同事認為太高了,比我們現在絕大多數高管都拿得多得多,難免會心裡犯嘀咕,有這樣或那樣的疑惑和不解。大家有這些想法都很正常,如果我站在你們的角度,也可能會這麼想。但我更要表達的是,一定得請大家理解——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值不值得這樣做?這也是我寫這封信的主要目的。”

“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是實現百年卓越海亮的最關鍵要素。對人才的投入也是一種投資,而且是戰略性投資,雖花費巨大但未來可期。海亮事業的九層之塔,專門人才是基石,領軍人物是棟樑。試想下,我們所從事的領域,無論是教育事業,還是有色材料智造、健康產業,可能就會因為管理者的不同而大不同,如果有了一位“天才型”的領袖來引領,其帶來的價值和效益可能就是成十上百倍的。”

頂尖青年人才越來越值錢

3個應屆博士生拿到如此之高的年薪,除了感慨人與人的差距真大外,也說明現代社會頂尖青年人才已經越來值錢。

近幾年,全國各大城市打響了人才爭奪戰,當然爭奪最激烈的還是碩士、博士等高學歷的頂尖青年人才。為爭奪頂尖青年人才,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都開出越來越高的薪酬水平。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包括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國家優青獲得者等頂尖青年人才,基本都能獲得數十萬年薪、數百萬科研經費以及不菲的安家費等,基本都能聘為副教授甚至是教授職務、優先安排碩博士招生等。此外還有子女上學、安排家屬工作等福利待遇。這樣的優厚待遇,遠遠高出了高校普通教師的待遇水平。

除高校和科研院所外,越來越多的企業給頂尖青年人才開出了豐厚待遇。例如,2012年開始,阿里巴巴面向全球招募“阿里星”技術人才,這項人才計劃入選者的年薪據說高達60萬,而且上不封頂。此外,隨著近幾年人工智能的火熱,在國內,人工智能方向的工程師,例如AI算法工程師、AI架構師、機器學習專家等,其薪酬都在60萬-100萬。即使是應屆生校招,起薪也在30萬-50萬。

總體來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提供越來越高的待遇吸引頂尖青年人才有利於打破依據“資歷”而不是“能力”作為評價人才薪酬水平的禁錮,吸引更多有潛力的青年人才加盟。當然,用人單位也要注意適度提高已有頂尖人才的待遇,不然可能“引來女婿,氣走兒子”,而入選的青年人才也需要踏踏實實工作,早日做出符合眾人預期的業績。

(部分內容參考都市快報8月3日文章《不到30歲,年薪500萬+!這家浙企半年前發英雄帖搶人才,今天3個小夥子入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