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幸福人壽半年虧14.45億

幸福人壽半年虧14.45億 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107%臨紅線

幸福人寿半年亏14.45亿

曾抓住萬能險發展契機的幸福人壽,轉型期“陣痛”顯得尤為突出。

近日,幸福人壽在中保協官網上披露的前兩個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淨利潤一季度為-8.66億元,二季度為-5.79億元,2018年上半年累計虧損14.4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10.92億,虧損幅度上升32.33%。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銀保監會公佈的上半年保費數據,在淨利潤進一步承壓的同時,幸福人壽今年上半年規模保費收入僅81.74億,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2.50%。

在回應媒體時,幸福人壽稱,由於價值型業務首年費用投入較高,保費對應的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業務管理費等支出同比下降幅度低於保費下降幅度,上半年單位保費投入費用高於去年同期,因此公司今年上半年內淨利潤出現虧損。

從規模型業務轉型價值型業務的高額成本,仍是幸福人壽必須面對的問題。此外,儘管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幸福人壽兩度增資高達近70億,今年二季度末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為151.5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為107.64%,接近預警線。

“萬能險佔比較高的險企,當下需要重新搭建傳統的個險營銷渠道,需要面對保費增速放緩或者退保大量出現的現金流壓力,以及來自保險公司資產端和負債端的運營壓力。”8月18日,一位保險行業專家對長江商報記者直言。

成立前8年均未能盈利

近期公開披露的2018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幸福人壽第一二季度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9.89億和28.02億,淨利潤分別虧損-8.66億和-5.79億元,淨資產從去年四季度的82.62億一降再降到今年二季度的70.18億。其中,第二季度相比第一季度淨資產直降超10億。

事實上,成立近11年的幸福人壽,前8年都未能實現盈利。在2009年至2014年間淨利潤依次虧損2.45億元、4.5億元、7.37億元、7.91億元、7.53億元、3.93億元,共計虧損超20億元。

從2014年到2015年,幸福人壽一改不足百億規模的保費收入,保費規模快速升至200億以上,代表萬能險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更是數倍增長,佔規模保費的比例達到一半以上,這讓其2015年實現盈利3.35億。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萬能險監管收緊,2016年該公司淨利潤再度大幅縮水,數據顯示,2016年該公司淨利潤下降幅度高達94.6%,僅為1801.59萬元。到2017年,面臨萬能險保費收入的持續下滑,公司第一二季度淨利潤虧損情況逐漸出現。

與淨利潤虧損同時出現的是,幸福人壽的償付能力依然承受較大壓力。今年第一二季度,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59.47%和151.50%,下滑至逐漸接近150%的預警線。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16.83%和107.64%,也逼近100%的預警線。

保費下降萬能險反升196%

幸福人壽今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的大幅下滑,與其保費收入的大幅下跌關係密切。

銀保監會8月17日發佈的2018年1-6月人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表顯示,幸福人壽今年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和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分別為67.91億和13.83億,實現規模保費81.74億,相比去年1-6月的原保險保費收入167.42億和4.66億,規模保費下滑52.50%。

值得關注的是,在原保險保費收入下滑的同時,代表萬能險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再度出現上升的局面,上升幅度為196.50%。

來自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銀保渠道依然是公司第一大保費收入來源,佔比75.3%,相比去年年末的84.78%,佔比有所下降。個險渠道保費收入構成比例剛達到20.25%,開拓空間仍有待提升。

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普通壽險佔比為84.38%,同比上升4.17%。分紅險佔比10.23%,同比下降4.61%。健康險佔比4.15%,同比上升0.79%。意外傷害險佔比1.15%,同比下降0.32%。萬能險佔比最低,僅有0.07%,同比下降0.02%。反觀2015年,其萬能險的佔比一度達到保費收入的六成左右。

保費結構的改變,或讓幸福人壽頗感轉型壓力。來自投資端的受限,則暴露出幸福人壽對資產投資管理能力的缺陷。

今年6月,銀保監會針對保險資金運用問題,向幸福人壽下發一則監管函。該監管函顯示,2017年10月至11月,檢查組對該公司保險資金運用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發現該公司存在資金運用制度不健全、投資團隊人員不足、未按規定開展投後管理等問題。

基於資金運用的種種問題,幸福人壽被責令制定詳細方案,對資金運用情況進行全面整改。整改期限為監管函下發之日起6個月,整改期間不得新增股權和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

幸福人壽2017年年報數據則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股權投資額達31.59億,長期股權投資3.7億,信託計劃投資169.35億,貸款類合夥企業及股權計劃投資3.18億,僅這幾項合計投資達200億左右。中債資信評估報告評估報告稱,公司信託計劃、未上市股權基金、長期股權投資和未上市股權投資合計佔比在2017年末和2018年1季度分別達39.04%和43.54%。

“補血”30億扭虧效果有待觀察

在經營業績和償付能力不樂觀情況下,7月2日,銀保監會下發行政許可,同意幸福人壽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30億元。

這是幸福人壽繼在2015年發行規模30億的10年期固定利率4.00%的資本補充債券後,再度通過發行資本債券“補血”。

中債資信評估報告顯示,2018年1季度,幸福人壽業務結構中傳統壽險貢獻度從2016年的80.20%增長至2017年末的84.38%,又在2018年一季度回落至68.52%,業務結構有所波動,未來轉型穩定性仍有待觀察。

從保單品質來看,公司2017年13個月和25個月的續保率分別為92.80%和94.60%。但退保率從2015年的14.59%逐漸上升至2017年的22.13%。

從投資收益來看,幸福人壽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投資收益為負值,整體來看投資結構較為合理,風險相對可控,但公司盈利對投資收益存在一定依賴,易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

這正展現幸福人壽在保險業務和投資業務兩端的壓力:保費收入的下滑帶來資金缺口,退保金的居高不下讓資金充裕度更受考驗。而在2017年依賴投資,最終實現業績扭轉的幸福人壽,今年遭遇到來自監管和市場的雙重壓力比去年形勢更為嚴峻。

有保險專家在談到依賴“萬能險”的中小險企業務發展及保險資金運用時認為,保險業務應該以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類業務為主,短期理財類業務為輔,長期性保障性產品才是保險價值的真正來源,儘管面臨轉型陣痛但最終卻“不得不變”;在保險資金運用方面,中小險企應學習大中型險企,應以固定收益類為主,股權、股票、基金等非固定收益業務為輔。

“戰略定位、經營模式、業務結構、人才儲備等,在萬能險貢獻規模保費的時代,中小險企和激進型險企尚還感受不到重要性,如今都要‘補上這一課’,保險市場是更加綜合和專業的金融市場,資產端和投資端都需要經營好。”上述保險行業專家稱。長江商報 記者 蔡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